和永澄老师共读《思考,快与慢》

共读《思考,快与慢》系列之3

2017-06-25  本文已影响0人  杨燕君

共读序言部分。第一次跟随永澄老师共读一本书的序言部分,读的非常慢。在共读过程中,我获得了如何在序言中获取本书框架的心理表征。

今天周日,在休息之余自己再一次只字不差的读完序言。

试着回答主动阅读的四个问题:

> 1、这本书讲什么?

在书的第一段,已经告诉我们这本书的目的是:给读者提供丰富精确的语言来讨论他人乃至自己在判断和决策上的失误,提升发现和理解这些失误的能力。

作者在这一段设置了本书的情景:饮水机旁交谈。

我好奇的是,发现决策的失误的能力,明显是一个不是很轻松的话题,不理解为啥要设置一个轻松的环境呢?

作者在文中给了一个答案:对别有见地的闲谈有所期待是进行严厉的自我批评的强大动力,其作用比新年计划更大,更能提升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决策能力。

这话我理解起来很费解,我把这话的主语理出来,期待是进行自我批评(反思)的动力,这个动力的作用能提升我们的决策能力。

这本书还讲了作者对于判断和决策的研究。在判断和决策研究部分,作者给了大量的词汇,这些词汇大大丰富了我们对与决策和判断的理解。

如:

直觉型统计者,预测角色的相似度,经验法则,系统性错误,可得性法则,事件的概率赋值,对未来进行预测,对假设进行评估,频率进行评估。

2、怎么构成的,整体结构是什么?不要陷入细节里。要对书有个整体的机构。经常陷入细节里,结构能力差。

在主要内容这一块,给了这本书的整体框架:

2.1.通过双系统进行判断与做出决策的基本原理。

2.2.对于判断启发的研究作了更新,为什么人很难具备统计型思维?

2.3.我们大脑有说不清楚的局限。

2.4.决策制定的性质和经济因素为理性的前提下讨论经济的原则。

2.5. 经验自我和记忆自我区别性描述。

但就看这5个标题,我的认知紧张啊,不是那么清晰,这5个部分的内在联系。

3、他说的对吗?部分对,还是都对?或者错,错在哪?对我的价值感是什么?

作者讲的以我目前的认知来看,基本是对的。而且作者的思维还是挺严谨的。例如书中说:

对过失的关注并不意味着我们在诋毁人类智慧,这就如同关注疾病并非否定健康一样,大多数人在通常情况下都是身体健康的,他们做出的决策,采取的行动往往也是恰当的。

作者也明确指出自己本书的目标为:在认知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最新发展的基础上展示大脑的工作机制。

我们的人生是由选择构成的,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几乎不知道自己的决策是基于判断,而我们的判断原来大部分是直觉思维,或者受头脑的局限很多,在的决策往往有系统性偏差。提前知道自己的决策会受哪些因素影响,启动自己的元认知,将有效提高决策的准确率。

在生活中,小到每天去一个地方是选择坐车还是公交,大到和谁结婚,要不要换工作,怎么投放最好的方案达成自己的业绩,怎么判断这个客户是优质客户?等等等都是决策啊,所以学习这本书的价值是一次学习终生受用,符合边际成本递减。

4、这本书和我的关系是什么?

这本书和我的关系,我不知道这题目的意思是什么?关系怎么回答?

我把这本书当成是最重要的学习决策的重要资料,未来也会从这本书出发去延展自己的阅读。这本书将是我每天写反思日记拿来应用的底层逻辑,并把这些指标作为对标的依据,来提升自己的日常的决策能力。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