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步地学着自律读书读书·精进·自律「2」团

可以贫但不可以“穷”,认清“稀缺心态”或能扭转你的人生

2018-11-25  本文已影响57人  Z小姐不吐不快

(剧透一下,以下文字近2400字,做好思绪“长途旅行”的准备哦~)

伏尔泰曾经说过,“幻觉是所有乐趣之首”。

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我们总觉得时间不够用,钱不够用,总之一切没有尽头。

其实这两种情况,是一样的。这是“稀缺”心态在作怪。

戳破生活的幻想,你会看清生活的真实,才能走出困局。

在《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一书中,塞德希尔·穆来纳森是这样定义稀缺的:

稀缺,是“拥有”少于“需要”的感觉。

我有一个特别大的毛病,就是饿的时候无法思考以及集中注意力,甚至无法睡眠。此时此刻这篇文章是我凌晨一点半实在饿得不行(晚上吃了素食自助餐,还是饿)爬起来做了宵夜,睡不着又爬起来写作写下来的。我常常会感觉自己肚子已经很胀了,但我没感觉自己食物消化带给我能量,以致于一切食物像是在我的胃里走过场一样。

这就是典型的稀缺状态。饥饿俘获了我的思想和注意力。

无论我多么想要睡着或者集中注意力,我的头脑会告诉我,好饿好饿。

这就像是我们总不满足自己现在拥有的一样,钱不够啊,时间不够了等等这些念头。无论你愿不愿意,都会牢牢地抓住你的注意力。当感觉拥有的比需要的少,我们会觉得不幸福。

贫穷比起饥饿来说,简直就是“大魔王”。它会比彻夜不眠对人的认知能力产生更大的影响。这个“大魔王”还有一个更强的技能是,强化功能——稀缺会进一步延续并加剧稀缺。对于穷人来说,我们极有可能会一直穷下去。因为贫穷会使我们缺乏洞察力和前瞻性,还会减弱我们的执行控制力。

▲建议大家都去看看这一期的《奇葩说》哈~最近几期质量真的很不错 图片来源:见水印

本人很不巧,出生于一个贫穷的家庭,从小学五年级之后就一直寄住在我叔叔家,而我叔叔一家人,日子也是过得紧巴巴的。每当下雨,我们家就漏水,渗水,更惨的是,窗户破了一直没修,用的是麻包袋挡住风口,这个情况是我毕业后才得到改善。

我记得大学一次印象很深刻的小组讨论。之所以深刻并不是讨论的内容有多燃多炸,而是我收到了我叔的消息,大概意思就是,对不起,学费不能帮你交了。

我当时看到这道消息那一刻,听着周边人在讨论课题的时候,真的有种深深的无力感,可能还有点绝望感吧。幸好认识一位非常好的朋友以及她的妈妈,她俩简直就是我的小天使。我当时非常唐突地跟阿姨开口说要借钱。她没有打欠条,毫不犹豫地转账给了我。

于是大三的时候,当别人在努力积蓄力量筹备一份漂亮的实习或者秋招的时候,我想到的只有生计。只要有一家企业愿意要我,我就直接去了。三千一个月,我也肯干了。

到了毕业以后,作为学渣的我实在争不过,也羞于开口要钱,没有花些时间慢慢找一份工作,结果做的都不是自己喜欢的,甚至是讨厌的工作。

当时的我就有意识到,我是不是在主动选择让自己陷入这样的困境好让别人、自己觉得这才符合我一个穷人家孩子的境遇?

直到读了《稀缺》才明白,哦,原来是稀缺心态在作祟,自己身上有那么多错误的认知,导致那么多错误的行为。

稀缺心态其实还是有那么一点好处的:能够让我们在应对迫切需求时做得更好。要不然为什么说“Deadline是第一生产力”?但人是要往前,往未来看的,从长远角度来说,其实这样反而损失更大。

因为我们会忽视其他需要关注的地方,在其它方面变得不那么有成效。因为它创造了一个强大的目标——应对紧迫的需要。这就是“目标抑制”现象,如同从管道中去窥见你所面对的事情,哪能得要领、得全貌?

所有经历着“稀缺”的人,每一位都会心事重重。为了缓解这份压力,“穷人”常常会采取借用手段,但最终反受其害。很不幸,这次我又躺着中枪了。

大学时候因为做活动得到了一张包吃包住包车包景点就是不包机票的泰国旅游卡,当时觉得既然卖不出去,想着不去就过期了,哪能浪费这个机会,相当于损失一笔钱哎!以后或许都没什么机会和本钱去旅游的了,何不豁出去一把?于是用了奖学金和自己攒下来的钱去了一趟泰国旅游。去的时候手机还掉海水了,回来时候吃粥吃了三个月。(或许也是可怜人必有可恨之处的体现,还好,还能改。)

毕业后又惧怕长痘痘的恐惧,贷款买了一个美容院的痘痘售后服务,以至于让自己每天焦虑着还完债还有多少钱剩下来,可以撑多久。甚至产生一种感觉:只要再多一点资源,就能摆脱欠下的所有债务,就能逃脱这个恶性循环。

现在回头看这段经历,我只能这样安慰自己:现在自己皮肤确实比之前好了很多,而且祛痘服务还是终身的,其实当初选择也没有错得很离谱。

但这一个过程导致工作和生活的失衡,以至于又把身体搞坏了,实在得不偿失。看,这就是穷人的心态,这就是稀缺心态的恶果。它会遮蔽你的理智以至于无法从长远的目光来做出选择。

所以现在我有了一个新的消费观:没有90分的需要,没有90分的喜爱,不要消费任何东西。

那么这种稀缺心态是天生的吗?难道就是穷人骨子里的东西?并不是,富人在这时间、工作等都会出现一样的稀缺心态。这是环境造就的结果,并非个人特质,是个人自身创造的环境条件所引发的结果。幸好,这些条件是可以进行管理的。

▲把自己当做一份产品来经营才不至于过得一败涂地 图片来源:网络

对于稀缺的人而言,自由的大脑简直就是奢侈品。

曾破福布斯亿万富豪纪录、身家超1600亿美元的亚马逊创始人贝佐斯,每天睡八小时,做三个决策,10点前不开会。他其实就是在将自己的带宽的效用最大化。

(心智带宽,指的是人的大脑在固定时间内能够处理信息的总量。)

如果少睡一点,他可以做更多决策,但并不值得。“要是每天能做出三个明智的决策,那就够了。”他说,“我做的这些决策应该是我能力范围以内最好的。”

即使我们还没到达贝佐斯这样的高度,那不妨借用他的思路:优先处理最重要的事情,择优分配自己的时间。观察自己在什么时候、什么状态下效率最强,那么坚持做,做最重要的事情。

当你实践以后,也许人生不仅仅只是前进那么一小步那么简单。

以上共勉。

(后记:很有意思的是,这本书也提到,“心灵上的平静能让人将许多事情做好,避免犯下代价高昂的错误。”据说奇葩说里蔡康永也谈到了这个观点,后期我会再出一篇文章,敬请期待哈~)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