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如何高效利用手机这个工具,而不被其反噬的?
说起这个话题,是因为我早在几个月前就已经能够戒掉“手机瘾”了,治好了自己的“手机焦虑症”。之所以今天还要把它进行一个分析和思考,主要是不想让历史的悲剧重新上演,使我能够一直将手机当工具,而不是为其所控。
引子
温饱固然很好,因为衣食无忧是全人类共同的追求,是人们一切一切的基础。但是,老人们依然会苦口婆心跟你讲那些饥饿的年代他们是多么的坚强,他们那些体会过饥饿的人更懂得在温饱的年代如何更好地生存,活出生命的意义,而不是只顾锦衣玉食、贪图享乐。
有发达的工具可以使用,固然很好,比如手机,比如电脑,它们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只不过,在这通讯工具泛滥、信息爆炸的时代,你是否不会迷失,是否依然还是你自己?
话术(问自己)
1 我是否认为自己早已对手机上瘾了?
2 我是否在不看手机的时候经常感到焦虑?
3 我是否很想戒掉手机?
假如(这已是一个较高概率的假设了),以上这三个问题的答案都是“是”,你会想到什么?
开启上帝视角(觉察)
是否已经意识到自己的状态不对,会被手机牵着鼻子走?
是否会因为自己消耗了太多时间在无用的信息上而感到懊悔和沮丧?
说到这,便可以开启情绪分析模式了。
【情绪是发现问题的钥匙】
发现问题(What)
对手机上瘾,一会儿不看就手机会感到焦虑,生怕自已错过什么;打开手机后会被大量信息充斥,时间被消耗。
解释问题(Why)
话术(问自己)
我为什么会如此依赖手机?
我把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了手机里的哪些方面(记录时间开销)?
哪些是可做可不做(无效或低效)的?
哪些是非做不可的?
真的非做不可么?
我有怎样的期待?
收服它!使手机沦为工具彻底为我所用!
路径(How)
你觉得从R(Reality)到G(Goal)的最佳路径O(Option)是什么?这种方法一定是高概率正确的吗?还有其他方法吗?
思考了这么多问题后,再来看看我之前是如何戒掉手机瘾的。
起因:
前一个手机坏掉,新买了一个手机丢了,决定把之前的那个修好。但是某一零件由于快递拥堵迟迟不到,用了一个星期才修好。
过程:
在这一个星期当中,我就不断在想我有那些事是必须要用手机的,想清楚后决定每次使用手机前先给自己列个清单(不得不做的事),并规定一个时间,完成后立马关网,再去想自己该做的事!
问题回到原点:每一步都想清楚你真正想要的,才能阻力最小,变得高效!
清晰吗?
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