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艺术❤最喜欢的古典舞风格----敦煌派
今天青椒计划分科网络学习辣椒艺术课程的第五讲,走进中国古典舞李佳昕老师得分享每次都很精彩,让我收获颇多,李老师上节课主要讲述了中国古典舞中的身韵派舞蹈,我们欣赏了三个舞蹈视频,这节课讲述了汉唐派和敦煌派舞蹈。
汉唐派舞蹈不仅仅包含汉代和唐代时期的舞蹈风格,还包括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舞蹈。本节课主要欣赏了《踏歌》、《谢公屐》和《相和歌》三个舞蹈。
敦煌派舞蹈是根据敦煌壁画上生动的人物形象编排的舞蹈,主要欣赏了高金荣老师的《千手观音》、张继钢的《千手观音》和石敏的《丝路花雨》。在三个中国古典舞流派中,我更加喜欢敦煌派的舞蹈。
由于李老师的生动讲解,我知道了由敦煌壁画上的舞姿图,曲线性鲜明。现代人在“复活”壁画舞姿时,将其与现代审美结合,用圆曲的“s”形态动作对舞姿进行连接,s型的特点在于它的圆曲。敦煌舞可分为俗乐舞和天乐舞,天乐舞音乐舒缓,以宁静为主,体现大慈大悲的菩萨普度众生。通过s型的动作形成的三道弯体态,温婉柔美,具有独特的风格特色。
s型的三道弯体态是敦煌舞所独有的形态风格。我们可以在傣族舞、胡旋舞、印度舞中看到“s”型或“三道弯”的体态。区别于这些舞种,敦煌舞通过“s”型流动的动作,最终停在“三道弯”的体态和造型。

敦煌舞的“三道弯”包括了手臂的三道弯和身体的三道弯。手臂的三道弯是指肘、腕和手指经过舞蹈动作的变化所形成的三道弯。身体的三道弯是指头部到肩部,头的位置有正位、侧位、旁侧位、仰位、腑位、偏位;肩部到胯部,这一部分是形态风格的中心,需把握s型动作中的拧、曲、倾等风格;胯部到脚部所形成的三道弯体态,其中脚趾也需勾起,每个动作都要延伸到神经末梢,才能显示出敦煌舞的与众不同。
神韵――心神合一,形神兼备
神韵是指在眼神和表情的配合下,传递心底最真实的想法。敦煌舞独特风格性还体现在“形神兼备”。敦煌舞强调精神层面以佛教思想贯穿其中,以神领形,再通过肢体的语言以形传神。

气韵――抑扬顿挫,以意领气
敦煌舞的气息,始发自胸部,连贯并存有顿挫感,将气息不断地延伸,通过气韵将壁画舞姿中的点、线、面连接起来,抑扬顿挫,独具风格。区别于古典舞,敦煌舞的气息顿挫感强。“气息”和我们的“意念”是分不开的,以意领气,传神达意,才能将敦煌舞的气韵之美展现出来。

尤其听了今天的讲解和舞蹈视频的欣赏,我明白了不同的气韵对不同人物形象的塑造起到重要的作用。深沉的呼吸可以展现出佛国世界中菩萨形象的平和、善良和温婉,形成一种静谧、安详的氛围。例如,我们欣赏的舞蹈《千手观音》,在对观音形象的塑造过程中,舞者需调整自我,达到一种禅定的状态,心境平和,用意识引导气息,将气韵贯穿其中,神韵平和、安详。所以我更加的喜欢敦煌派的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