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野决定了想象力
时间会让我们遇见谁,而你的心决定谁将留下。
视野决定了想象力2002年至2012年这十年间,在我职业发展的生涯中占据着历史性的重要节点,同时这十年也是打通我个人生命成长之门的宝贵十年。2002年9月至12月受华侨城小学委派去北京师范大学师从课程与教学论专家裴娣娜教授进修《教育科研方法》,学习一个学期;2005年2月至5月参加深圳市教育局组织的第六期赴美海外培训班学习一个学期,师从EDAM学习《西方现代教学论》,考察美国基础教育;2006年5月至11月与十四名参加副校长竞聘上岗的同伴在南山教育局组织的人才培养计划中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学习《领导与管理》课程,考察新加坡教育;2012年12月到加拿大温哥华列治文考察学习特殊学生教育……十年间三次走出国门深度学习,每一次的学习都是一次全新视野的开阔,每一次的学习都是一次专业发展的迭代,每一次的学习都是一次内在生命的成长新起点……也是这十年间,生命化教育一直烛照我成长。特别感恩在此过程中给予我机会出外学习的各位前辈,让我站在不同的视野,看见不同的文化,思考东西教育的差异,大大丰富了我的想象力。
一
还清晰地记得,踏进北京师范大学的英东楼,由一个从教十多年的语文学科教师视野转为整体观照全学科教学育人,裴娣娜教授醍醐灌顶的教诲:你们要记住教育的宗旨须从两条线来思考,一条是教育与人的发展关系,另一条是教育与社会的发展关系。说完,她沉静而干练地布置我们和她的研究生共读巴班斯基的《教育教学最优化》。当时的我听完这样的教诲颇有一言惊醒梦中人之感,因为那时我正深陷在“教育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夹缝中,裴老师一席话让我跳出藩篱,豁然开朗,以一种全新的视野开启对教育终极的追问。在教7楼听完石中英老师的《教育哲学》课后,重新思考师生关系的哲学,激情满怀地写下《师生关系的哲学认识你》。在英东楼的教育图书馆读到马丁.布贝尔的《我和你》如是说:教育的目的不是告知后人存在什么或必会存在什么,而是晓谕他们如何让精神充盈人生,如何与"你"相遇。当年读到这句话时简直是目瞪口呆,震撼不已,完全不能明白教育的目的竟然不是告知后人什么,我们所学不是告诉我们老师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吗?一直以来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就是教知识给学生,讲道理给学生听,哪里能够明白这其中的深涵?北师大的学习才真正开启我思考教育的终极目标。那种不断突破固有认知,进入新的思维方式带来的精神愉悦极大地丰富了我的想象力,原来是视野决定了想象力。
二
美国学习期间,在课堂上对西方教学模式的通识了解中,因为爱老师的生动讲解,启发我对文化即生活的再度思考。西方教学模式注重小组学习,注重自主、合作与探究,尊重组内每一个成员,让每一个人都能发挥个人所长,在共同完成一个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分工明确、愉快合作。这些在课堂的学习方式以一种悄悄浸润的节度融进学生的生命,形塑理想型人格:自主发展的持续动力,愉快合作的友善关系,勇于承担的社会责任感……最终延伸到更为广博的生活中。我直观而真切地看到了在西方现代教学论引导下每一节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方式自然而然地成为日后的生活方式,人的素养是这样渐渐形塑而成。这让我有了比较视野来开启对当下中国课堂教学文化的重新思考,从每一个细微的地方开始,从小处着手。从“我”和“你”的相遇开始。“我们的心中装满了改革世界的蓝图,而没有注意到爱才是解决问题的要素。”
三
新加坡之行则让我看到了所谓的国际化视野。这个在地图上只有一个小红点的国家,这个佛教、印度教、伊斯兰教、基督教比肩而立、友好相处的价值多元化国家,以“人才立国”的发展战略最大限度地开发人力资源,培养国际型创新型思维的国际化人才。新加坡的教育愿景是建设“重思考的学校”。从教育部至上而下做了卓越学校发展计划的顶层设计,全国每间学校发展框架高度统一,学校愿景与使命则因学校现实而斟酌,办学思想地图清晰明了,各种支持性系统成熟而有保障。2006年的新加坡教育基本达到了均衡优质发展。“办一所优质的学校,确定学校愿景和使命,建立支持性管理系统文化”正是我在新加坡学习期间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日后回想,在管理荔林小学的四年中有形与无形中有所贯彻,有所作为。感恩曾经的学而有知,感恩有知而能行的平台和空间。
四
去加拿大学习最让我开眼界的是一个国家的文明与先进是如何体现在教育层面的。布鲁期是我们加拿大学习的导师,他从芬兰移民到加拿大,主修特需儿童教育。他的女儿女承父业,同样选择了研究特需儿童教育专业。仅此一点就让人对他产生崇敬之情。布鲁斯在我们前去学习的温哥华列治文市区教育部门工作了四十年,一直从事特需儿童教育事业,建立了完善的特需儿童教育体系,每间学校都配有特需需求专业教师,每间学校建立特需学生档案,每间学校都成立了特需学生教育学术委员会(由授课教师、家长、特需教育专家教师、医院相关专业医生、校长组成)。 仅从“特需”与“特殊”两个词语的不同,我们就能感受加拿大教育对每个生命的尊重,而这一点就是此前我谈到的一个国家文明与先进性在教育上的投射。另外在加拿大学习的课堂上听到布鲁斯导师谈到小组学习文化核心时提到最多的一个词即“社会责任感”,他认为当下加拿大的教育重任是培养人的社会责任感。学校教育将此教育目标落实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就是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深度渗透和浸润学生的责任感。我们作为学员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学习,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深刻体验到这种责任感的培养。
中国有句老话叫“百闻不如一见”,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十年间多次外出学习的深刻体验就是视野决定了想象力。打开视野,启迪想象,兼容并蓄,为我所用。所幸也是在这十年间,我一直用生命化教育思想烛照自己,关切每一个当下的教育现场。此卷收录的都是我在这十年间边走边学的所思所悟所行,希望能为大家开一扇窗,倾听窗外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