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言菊语】快速阅读的方法
当我们拿到一本书时,多么希望在短时间能把它读完,最好过目不忘。可大多数人是做不到快速读一本书,即便能做到,也不能保证过目不忘。历史上就有一个人能过目不忘,他就是张松。说到张松,还要从《三国演义》说起。
在《三国演义》第六十回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张松去许都求见曹操,曹操见张松矮小,相貌又丑,便有意冷落他,边洗足边接见,使张松憋了一肚子气。次日,曹操掌库主簿杨修拿出曹操新著兵书《孟德新书》给张松看,意欲显示曹操的才华。张松看了一遍即记了下来,故意笑曰:“此书吾蜀中三尺小童,亦能暗诵,何为新书?此是战国无名氏所作。”杨修不信,张松说:“如不信,我试诵之。”遂将《孟德新书》从头至尾朗诵一遍,并无一字差错。杨修大惊,就去告知曹操,曹操奇怪地说:“莫非古人和我想的都一样?”认为自己的书没有新意,就让人把那本书烧了。其实曹操上了张松的大当:张松用他惊人的记忆力,把整部《孟德新书》硬是背了下来。
这就是过目不忘的典故。历史上像张松这样的人,也不在少数,比如某电视台的《最强大脑》,那么,这些“张松”们是天生的还是后天训练的呢?其实,大多数人都是后天训练得来的。既然是后天得来的,说明我们每个人只要经过长期训练,你也可以拥有“过目不忘”的本领。
以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提高阅读速度单元为例,学习几种快速阅读的小窍门。
遮盖法
《搭石》是叙事散文,用空白卡片把已经阅读的内容遮盖住,留出将要阅读的内容,一边阅读,一边根据自己的速度向下移动卡片,这可以有效防止跳回去重读内容。
如“汛期”这个词不大懂,不管它,继续往下读,读到“紧走搭石慢过桥”的时候我不理解,但不回读,继续往下读,读完后闭上眼睛在脑海里回放刚才看到的画面,想想给自己留下印象最深的画面是什么呢?这个画面表达了乡亲们的什么情感呢?(摆搭石画面 走搭石的场景)这些都表现出了乡亲们与人方便,相互谦让,相亲相爱。
遮盖法的使用方法:就是集中注意力,遇到不懂的词语,在不影响理解课文内容的情况下,可以先不管它,继续往下读。
面式阅读法
《将相和》中,“我已经让人把和氏璧送回赵国了……到请好好考虑我的话”读这段话,你第一眼看到了什么内容?是和氏璧还是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了,如果是第2个内容,恭喜你已经成功了一半了,一眼扫去要尽量扩大自己的视野,连词成句的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的读,这就是面试阅读法简称面读法。
连词成句的读更能捕捉句子的意思,如读到廉颇说的这句话“我廉颇立下那么多战功……一定要他下不来台”连词成句扫视这句话,脑子里快速思考,廉颇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表达对蔺相如的不服气)所以读得快,脑子里还要想得快,更不要回读。
用上面的读法和遮盖法试一试读这篇课文,你用了几分钟?你又了解了哪些内容?这篇文章很长,我们还可以尝试用另外一种方法。
手指法
(1)单手食指引导法
左手或者右手用食指指着每行右边的结尾处,当读完一行时,移动手指到下一行的右边,以右手为例,用食指指着每行右边的结尾处,当读完一行结尾时,继续移动手指到下一行的右边,(用此方法阅读《将相和》)
小提示,开始练习单行移动,连续看几行后挑战多行。
(2)蛇形手指法,把食指想象成一条蛇,然后向下滑动食指,并以S型移动手指先从右边开始,再移到左边,再回到右边,以此类推。
寻读法,跳读法
《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这是一篇说明文,题目直接提出了问题,我们可以带着问题,通过寻读、跳读,在文中寻找答案,寻找跟主题相关的关键词句,为了避免回读,提高阅读速度,可以综合运用遮盖法或者手指移动法进行阅读。
本文每个自然段基本上讲的都是一种事物比另一种事物的速度快,这就是我们寻读的关键词句,了解课文表达上特点,我们就可以读得更快了。
比如第五自然段“不过游隼还是没有飞机飞行的速度快……因为声音根本就追不上他。”这段话中第1句话就知道飞机比游隼速度快,这就是关键词句,所以我们可以跳过下面的部分,直接读第六自然段。
带着问题用寻读法、跳读法,可以加快阅读的速度,读得快还要想得快,要做到一边读,一边想,抓住关键词句,才能及时捕捉有用的信息。
梳理本单元几篇课文快速阅读方法
课文 小锦囊
《搭石》 遮盖法,集中注意力不回读
《将相和》 遮盖法,面读法,手指法
《什么比猎豹的速度快》 遮盖法,面读法,
手指法 ,寻读法,跳读法
练习
《冀中地道战》是革命题材的说明文,看到课文题目,你产生了什么疑问?
(1)冀中指的是哪里?
(2)地道战是什么样子的?
(3) 在地道里是怎么打仗呢?……
用各种阅读方法,用较快速度默读课文,记下你所运用的时间,看看你了解了哪些内容?和同学交流你的阅读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