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教育通识智库教育

吴丹青:北京四中素质教育观察(一)

2017-05-26  本文已影响40人  通识智库

作者:吴丹青

智库特约研究员简介:

吴丹青,独立教育研究人,理工科背景,多年世界五百强上市公司IT业高管经历。关心中国素质教育问题,对中国青少年的通识教育问题有独到的见解,现辞职独立从事青少年素质教育研究工作。

研究方向:钱学森“世纪之问”、李约瑟难题、学龄前儿童的早期教育模式、西方通识教育中国化等。

教育部出台“多校划片”措施以来,家长全都焦虑坏了——这学区房,到底该买还是不买?

正在进行的全国“两会”上,“天价”学区房照例成为媒体追问的热点。

在人民大会堂“部长通道”,就有记者向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喊话:“45万1平方米的学区房值得买吗?”袁贵仁笑了笑,并没有正面作答。

这连部长都难以招架的问题,有一个人作答了,尽管是“硬着头皮”,但也答得坦率,“如果是我,我不这么做。我会把更多的精力,包括我家庭的财力,放在改善家庭教育的品质和质量上。”

这个人就是全国政协常委、从事教育工作40年的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

先看看这段采访实录——

3月9日,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记者会召开。作为北京乃至全国最知名中学的校长,刘长铭毫不意外地被问到了“学区房”和择校问题。

“请问刘长铭委员,我们知道您是北京名校校长,现在在社会上有一种择校热,前不久在北京的一所著名小学附近,卖了一套每平米40多万元的天价房。请问您对于择校热是什么样的看法?另外,现在很多名校在各地纷纷建立分校,您认为这种方法对缓解择校热是有效的办法吗?”

刘长铭是这么回答的:你所说的这种情况更多发生在低幼年级家长中,如果是我,我不这么做。我会把更多的精力,包括我家庭的财力放在改善家庭教育的品质和质量上。(但难就难在这帮土豪不知道这个钱该怎么花,怎么花才管用,如何改善家庭教育的品质和质量?大家都很茫然、束手无策,咱现在不差钱差头脑,真的不知道怎么样把大把的钱用在刀刃上。)

这个问题我们再深入剖析一下:

1、让广大的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对于孩子人格培养的意义、以及人格培养在教育中的核心本质地位,是整个问题的关键。

这看起来容易实际上是最难的,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无论是教育改革还是政治经济改革,思想的启蒙、思想的解放、观念的改变是个人和社会进步的起点也是最重要的基础,没有一个正确、成熟、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科学教育思想观念,想要有一个突破现状的良好教育结果不是梦想而是幻想。

积念成行、积行成习、积习成性、积性成命。万里征程始于足下——始于思想的启蒙、思想的解放、观念的改变。

2、刘校长您现在具备的相对科学的教育思想理念是几十年的探索实践、深入思考研究得出来的,拥有您这样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能力的家长在中国可以说基本上找不出来。

要完成全社会的思想启蒙是一件极为艰巨的任务,世界近现代史取得最佳效果的首推十六世纪开始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及其思想启蒙运动,其次是十八世纪日本的明治维新运动和十九世纪初中国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其思想启蒙无论对科学、教育、社会政治经济文明都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并带来了极大的文明进步,30年前邓小平先生主导的改革开放也是一次重要的思想启蒙和思想解放运动,将文革时期以阶级斗争为钢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读书无用、白卷英雄转变到建立高考、全民教育。

当今教育的症结在于无法走出应试教育的泥潭,回归教育的本质——人格培养。

刘校长您苦心讲了一大堆先进的教育思想、心得体会、成功经验及失败教训,说句实话几乎所有的家长都不太明白、不太理解、不太相信、也听不进去,更不可能按照您所希望的去做,他们有各自的生存、文化背景,各自的想法和愿望,各自的顾虑,以及各自的生存逻辑。

思想上远远都还没过关,依然像吃了鸦片一样、把学习成绩当成唯一的宗教信仰盲目的追求。天价学区房是追求考试成绩的一种疯狂的表现。

3、全社会教育理念的转变这看起来很容易,实际上非常难,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了,推行蔡元培先生所倡导的、刘校长和北京四中成功实施的人格培养教育将会水到渠成,在全国快速推进,如果最快五到十年全国每一个城市有一所中学能做得像北京四中一样好、每一所学校有一个像“道元班”这样的实验班;小学能像南通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中国的教育状况将根本改观,家庭教育也会随之水涨船高(不仅是教育,中国社会重大变革几千年来至今一直是通过精英和政府推动由上至下发动群众完成变革,而不是像西方比较成熟的公民社会由民间推动政府和精英由下至上完成,教育理念的转变指望通过先改善家庭教育再推动学校和政府的教育改革,非常不现实)。

那样将彻底扭转当今这种在中国当官发财有条件的家长将未成年的子女送到美国和欧洲读中小学的状况,大幅度缩小东西方在现代教育上的差距,更重要的是为高校的改革、研究型大学的建立输送批量合格的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否则像现在这种在应试教育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整体上送到哪所大学都是白搭,朱清时这种高校教育改革家怎么折腾也是瞎忙活。

这种废品怎么修补也无法成才了,根不正、营养不良的病苗子怎么也长不成参天大树。

也就是说大学办得再好也没有用——就算把哈佛、斯坦福买过来、搬到中国来都解决不了问题,更别提什么清华北大了——你要培养的人不符合要求,不能按照你的期望去发展,而且在思维、情感、道德、文化上已经趋于定型,很难改变和扭转,基本上没有多大希望,只能干着急。

解决中国应试教育的关键不在高等教育,而在启蒙教育(学龄前)、初等教育(中小学)和家庭教育

需要像足球改革一样,用邓大人的话来说就是从娃娃抓起。(未完)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