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后反思

《圆明园的毁灭》教后反思 7

2020-12-09  本文已影响0人  绿竹猗猗轻留痕

      最近醉心于薛法根老师的《现在开始上语文课》一书。薛老师每一篇课例,我都会一遍遍拜读,一遍遍揣摩。每一次读,都会感叹于“这个点,我为什么没有想到呢?”在研读的过程中,我发现薛老师特别关注学生的词语教学。按照我的思维模式,词语,或者我是在讲解写法,或者干脆不讲。但是,每每读到薛老师的课,发现他极为重视的是词语。于是决定效仿,也学着薛老师,板块教学。

      第一板块复习四字词语。

      《圆明园的毁灭》中,有不少四字词语。以前教这节课,四字成语在第一课时后,不会再出现,但这次我决定第二课时,带学生先复习一下。我把四字词语一笔一画的板书到黑板上,也学着祖庆老师一样,让学生默记。两分钟后,学生最多能记到五个词。接着,我引导学生将词语分类,找规律。很快,学生发现了词语中蕴含的秘密。有描写自然景观的,有描写神话的,有描写建筑的,有针对侵略的。这样归类后再去记,竟然有学生全部记下来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很浓。事后,我反思,学生之所以能积极参加,是因为有挑战,有竞争,有战胜自我的快乐。学生之所以能记住很多词,是因为在归类的过程中,理解了词语的意思。

      单从词语教学来看,这不正是我所追求的吗?趣味盎然而有所获。原来,只要遵循了学生认知规律,加以调动积极性的手段即可。

      第二板块,欣赏有“万园之园”之称的圆明园。

      有了词语环节的铺垫,学生走进圆明园的建造和地理位置这段很轻松。直接过渡到下一段。欣赏建筑美。这段引导依然引导学生寻找语言规律:对比。从金碧辉煌到亭台楼阁,从热闹到山乡村野,从各地建筑到神话创造,从国内到国外。有了词语理解的铺垫,语言规律发现的也特别顺着。然后指导朗读,再欣赏图片,一切水到渠成。欣赏着风景,自然引出奇珍异宝,学生们情不自禁的发出赞叹,我知道,孩子们对万圆之园,已然有了很深的感悟。

      趁此机会,点出具有高度概括性的句子。这样再整体感知,对“万园之园”便有了深入的理解。

      第三板块,痛心于圆明园的毁。

      当学生兴致达到致高点后,出示现在的圆明园图片。学生诧异,即而观看圆明园的毁灭视频,再去读书,找最能表现侵略者野蛮的词语谈感悟。不愤不启,不启不发。随着学生一浪更比一浪高的慷慨陈词中,我感受到了教语文的快乐。

      第四板块:探究是否重建圆明园。

      依据课后题,参与学生讨论。当有学生答希望重建以显示国家强大时,我讲述了秦孝公立下国耻碑的故事。使学生明白,牢记国耻,奋发图强。

      第五板块:同类阅读

      第六板块:重温《少年中国说》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