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念下的真实情境——听春然老师的讲座有感1
今晚联盟的讲座继续,原先定的是东平尚庄小学的李哲校长,不知为什么临时换成了春然老师。所以等我打开链接进入会议室后,赶紧去学校工作室召唤小伙伴。虽然也知道每次不一定会有几个老师参与,但是,哪怕有一个响应的也是好的。
春然老师的讲座题目是《浅谈大概念下的真实情境》,听后还是很有收获的。
如何理解大概念?大单元?借他的一位刚参加工作的学生之口,说出了我们大多数人的心声。“新课标虽然提出了相关要求,但是我们却不能真正了解大概念、大单元,只是觉得可以跨单元教学,可以自己组合进行教学。”
春然老师举了一个例子特别形象,如果把我们的教学知识点比做馒头、包子、烧鸡和蒸鱼,第一种吃法是分别吃,依次吃,有先后;第二种吃法是一起吃,混着吃,无先后。按照我们上面的理解就相当于是第二种吃法,虽然吃法改变了食物的数量和次序,其实质并无太大变化。听了这个比喻之后我有茅塞顿开的感觉,原先自己所做的一些尝试其实很有些像第二种吃法。那该如何改变呢?
春然老师引导我们去追溯源头。
传统教学相当于是老师在传授专家的结论:传统的学习就像在海滩边捡石子,学生带着一个空空的罐子来到沙滩上,在教师的指导下,往罐子里一块一块的扔石子,石子是散乱的。最后学生来到一个叫考试的地方,把所有的石子都倒掉,又茫然地带着空空的罐子回去。
大概念学习相当于老师引导学生探秘专家的思维:在大概念学习中,学生是带着自己的已知来的。但日常生活中获得的经验常常是粗糙的、未经准琢的,就像图中的石料。也就是说那块石料是学生原有的“经验”,而学习的过程就如雕刻一般,每一刀都是有目的,使之更加清晰。成熟、复杂、正确,最后得到一个精致的雕像一这是暗示学生已经建构了良好的认知结构。
传统的学习中学习的是--专家得出的结论(知识)。这种知识一旦失去场景,就很快被忘记。就是我们常说的学生离开学校后很快把学到的都还给老师了。
以往我们谈的单元,更关注的是内容上的关联性,比如说明文、新闻单元等。可是学习了这些内容学生究竟获得了那些素养?可以具备怎样的生活价值?不同主题之间的单元有什么关系?我们并没有去深究。原因就是我们将学习定位在学习内容上。
在大概念学习中学习的是--如何雕刻的专家思维。不仅打通了学科之间的学习,还能建立学校教育和世界的联结,具有生活价值。单元是素养目标达成的单位,是围绕大概念组织的学习内容、学习材料、和学习资源等的集合。
这里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专家思维,一个是生活价值。春然老师就从生活价值入手,抓住了提炼出的这样一句话:在真实的情境中遇见真实的问题。
接下来他就开始细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在真实的情境中遇见真实的问题,明天再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