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彭长华老师的示范课和讲座有感
听《清平乐 村居》示范课有感:
彭长华老师有着丰厚的文学底蕴,在课堂上收放自如,善于引导孩子们去读、去思考、去品味和走进诗歌的意境中。
诗歌很美,但是理解诗歌是重、难点,彭老师总是巧妙的点拨引导,让孩子自己去试着去听、说、读,往往一个问题连着一个问题,问的非常巧妙,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就理解了这首诗的意思,并不需要老师去过多讲解。
彭老师的配乐诵读也非常美,让孩子们不知不觉就走进了诗歌意境中去,去发现诗歌之美,从而喜欢上诗歌,这种对古诗词热爱情感的培养,是长久的。
妙就妙在老师不讲,让孩子们去说;老师不拘一格去引导,让孩子们自己去发现;“不悱不启、不悱不发”,做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

听彭长华老师讲座有感:
听彭长华老师的《清平乐 村居》示范课之后,彭老师又给我们讲《小学古诗词教学》,主要从小学、古诗词两个关键词展开来分享。
现在小学古诗词教学有四个误区:教深了、教浅了、教错了、教死了,这四个误区我都看到过,有的误区也出现在自己的课堂上,如“教死了”这个误区,我感觉孩子们说的答案不够完美,总喜欢在孩子们把答案说出之后,再给孩子们整理一个标准答案,有时还让孩子们把标准答案记在书上,我在害怕孩子们的答案得不到满分,同时我也不相信孩子们。
听了彭老师的讲座之后,我明白小学古诗词教学是一种基于基础知识的素质培养,让孩子们了解时代背景、会诵读、能想象、善发现,能够走进诗歌意境中去,发现诗歌之美。教师的教学方法越简单粗暴,孩子们越不喜欢上古诗词课,美美的古诗词因为我们不正当的教学方法,把课堂统的太死,反而限制了孩子们去发现的眼睛、扼杀了他们表现的欲望。孩子们会说,语文课真没意思,不就是每天读读、背背、写写吗?如果这样,我们的语文课也就失败了。
语文是“人学”,兴趣永远是第一位,接下来才是怎样去学习的问题。

诵读是一种很好的进入诗歌意境中去的方法。从字字落实到朗朗上口,再到历历在目,最后感到津津有味,我们要善于引导孩子们去诵读。

当然,老师丰厚的古文化底蕴是最重要的是,只有老师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才能更好地培养出学富五车的莘莘学子。
听了彭老师的示范课和讲座之后,我什么也不说,只想利用暑假时间多多看书,先提升自己,再说开学后的课程改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