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天地读《给教师的建议》感悟教师

“以人为本”的自我教育

2018-02-23  本文已影响34人  赶潮儿

“以人为本”的自我教育 

读第79条《教育和自我教育》有感

莱州市文峰中学  程挺模

把劳动看成是一种常规工作的义务,学生冷漠寡味地干完;

把活动看成是一种教师布置的任务,学生枯燥乏味地执行;

用严密的措施“占住”学生的内心,教师害怕学生出差错;

学生掌握知识的抽象过程,教师还不能关照到学生的具体特点。

这是苏霍指出学校教育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学校教育还没有对人的个性——对学生的创造性力量和能力的培养,对理想、兴趣和爱好的形成,给予足够的重视。我的感悟是,教育还应该关注学生的精神发展和促进道德信念的自我形成;我们的教育多是为灌输知识的,过多地看管,不敢放手,忽略了学生精神层面的自我发展。

苏霍认为,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他说,“一个少年,只有当他学会了不仅仔细地研究周围世界,而且仔细地研究自己本身的时候;只有当他不仅努力认识周围的事物和现象,而且努力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的时候;只有当他的精神力量用来使自己变得更好、更完善的时候,他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这里说的就是学生在精神生活的一切领域里的自我教育。”苏霍深刻地认识到,“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去追求、获得和亲身体验过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苏霍对学生自我教育的建议是:让他们在自我教育方面实际地做一点事情,让他们通过某一件事情去考验和尝试自己的力量,去锻炼自己。我认为,用现在的话来讲,这叫做“以人为本”的自我教育。

像是我们常说的“战胜自己”和“超越自己”一样,苏霍也坚信一句古老的格言“战胜自己是最不容易的胜利”,自我教育是从认识自己和“强制自己”开始的。

具体说来,苏霍提供了如下几种开展自我教育的途径:

作息制度——原则评价。让学生每天都有自己的时间安排,按时起床,做早操,早上读书,照料花草等,形成一套严格程序的自我纪律。

锻炼身体——意志评价。让学生每天坚持早起,按计划锻炼,甚至用雪水擦拭身体,就是通过毅力和勇气,强制自己坚持锻炼,成为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劳动纪律——人格评价。每个学生都种几棵树,并负责浇水照料,让学生怀着强烈的兴趣从事这项独立的劳动。在劳动中,学生会产生集体主义的良心“竞争”,会自发区别和评价自己身上的优点和缺点,谁也不愿意背上“懒惰人”的标签。

脑力劳动——学习评价。早作事情比晚做事情要好。要求学生利用早上时间完成作业,珍惜时间,合理利用空闲时间,按预定计划取得学习活动的自尊感。

阅读活动——思想评价。教室里开辟了阅读的“思考之室”,用名人传记的正能量的书籍去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他们去思考周围世界和自己本身,去仔细观察和了解人的灵魂的复杂性,去考虑自己的命运和前途,这才是真正的阅读。

这五种途径不是自我教育的全部,仅是自我教育表现的几个典型方面。看到苏霍提出的这几个例子,我们很容易想到我们古代的的战国苏秦的“锥刺股”、汉朝孙敬的“头悬梁”、匡衡的“凿壁偷光”、晋代车胤和孙康的“囊萤映雪”的求学典故,他们都是坚守了一种超越自己的“自我纪律”。用儒家的教育观点来说,这就叫做“慎独”,是君子自律的最高表现。现在看来,原来是一种为人处世的“自我教育”。

苏霍的自我教育,不光是对内的自律约束,他还看到自我教育的对外影响。

他说,“教育的艺术和技巧就在于使每一个少年把这种愿望(指自我教育)当成自己的精神需要。只有当一个少年在别人身上看到了自己的精神美的一部分的时候,他才是真正地开始了自我教育”。什么意思?苏霍的说法是对应马斯洛五大需求层次理论中第四、五层次的“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我的理解是:对学生而言,自我教育既要教育自己,还要教育别人;对教师而言,教育者的成功是让被教育者能够影响别人。这样,从师生双方来看,都能把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贡献给别人而具有自豪感和成就感,这大概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幸福了吧。

苏霍很看重劳动的教育力量。他在劳动中,力求使每一个学生都在劳动中“发现自己”。他为学生建立了多个劳动角落和工作室,成立合作学习的专题联合小组,让学生相互研究,让高年级的学生帮助指导低年级的学生,低年级学生学得有信心,高年级学生也有成就感,在这个“自我教育”的合作组织里,每位学生都把自己的精力、智慧、意志、发明创造精神投入到劳动的物质成果中去,从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创造的东西中“看到自己”。今天,我们把这样的情况叫做“智慧分享”,在生生合作分享中,在师生交流分享中,彼此都能提高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我想,这相当于是自我教育的拓展式影响,是自我教育的高阶层次。

日本著名教育家佐藤学在《创建学校学习共同体》一书中提到,“学习有三种对话实践,第一种是同客体的对话;第二种是跟自己的对话;第三种是同他人的沟通”。客体即为学生要学习的客观世界,是需要学生经历和体验到的;跟自己对话即为体验和反思;同他人沟通即为学习需要有合作的伙伴,沟通是可以相互影响的,智慧是能够借鉴分享的。这三种对话学习的理论,也是有自我教育的含义在其中的。

阅读至此,我想通过一个事件作为载体谈谈我对自我教育的感悟理解。

先是组织一个活动。通过一个事件(骑车晨练、阅读书籍、学习计划、学生会活动、周末志愿等)活动,去考验和尝试自己的力量,去锻炼自己。这个事件就相当于“同客体对话”。

再是制定规则要求。在实践这个事件的过程中,要反思评判自己的得失,制定出执行事件的保证措施。

三是坚持自我纪律。强制自己,有自律意识,形成自我约束,要有毅力,坚持把事情做下去。

四是形成精神体验。体验创造和收获的喜悦,修改存在的不足问题,让自己变得更好更完善。这三条里的规则要求、自我纪律和精神体验又相当于是“同自己对话”。

五是学会影响别人。把自己的创造和体验分享给别人,关心他人,让自己身上的好的东西在另一个人的身上表现出来。这里的做法与“同他人沟通”的对话也是一致的。

这样的自我教育就不是强加的被动的教育,而是从自律到他律,从体验到分享,从个体到团队的发自“人本精神”的主动教育。

我还想通过一个学校作为载体谈谈我对自我教育的初步认识。

上海市育才中学,有个著名的老校长叫段力佩的,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提出了闻名全国的“三自教育”,包含“自治自理、自学自创、自觉体锻”三个方面的内容。“自治自理”大意是指通过学生自主管理,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提高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自学自创”大意是指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端正严谨的治学态度,培养自主创新的学习能力;“自觉体锻”大意是指通过学生自觉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健康,学会自我心理调节。“三自教育”正好对应了“德、智、体”三个方面的实践载体,特别是“自治、自学、自觉”都是从学生角度提出,通过学生自己的尝试和体验,增加了他们的精神体验,提升了他们自我教育的管理能力。时至今日,我对这个“三自教育”的认识还是非常赞赏的。

反思一下我们的教育问题:是不看管的太多?放手的太少?

看管是经验教育,放手是自我教育。“以史为鉴”,还要“以人为本”,两者结合起来,才是最好的选择。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