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之孙少平:命运就是奋斗的样子
孙少平的命运早就注定了,凭他的出生,在那个年代,他只能当一个农民。假如他家条件好一些,除了当农民,还有两条出路,一是参军在军队提干;二是推荐成工农兵大学生,毕业后当国家干部。可是他挤不上这两条路,只能当农民。
他到城里上过高中,经常去县图书馆借书,喜欢读报,经常阅读《参考消息》。县城中学的学习,打开了他的眼界,他知道了在群山包围的双水村外,还有一个辽阔的大世界。更重要的是,他朦胧地意识到了,不管什么样的人,或者说不管人在什么样的境况下,都可以活得很好!人,不能认命!
一、知识是连接世界的桥梁
孙少平在中学读书,在同龄人中他吃得最差,穿得最破,在十六、七岁的年纪,吃不饱还能忍受,由贫穷带来自尊心的伤害感到特别痛苦。他多么希望自己能穿一身体面的衣裳站在女同学的面前,能够排在买饭的队伍里领一份乙菜,能够和别人一样活得尊严。
他因贫穷而自卑,于是他把大部分时间用在看书上,他在学校和县图书馆的图书室里千方百计搜寻书籍,每天沉醉在读书中,在班上开会或者政治学习的时候也偷偷看书。这些书使他的自信慢慢地建立,物质生活的贫穷不再困扰他的自尊,他甚至对同样贫困的女生郝红梅产生了朦胧的爱情。
读书多了,人的气质就会发生变化,孙少平被选进文艺宣传队,参加小戏演出,他演男主角,和田晓霞演兄妹,还和田晓霞各自有一个讲故事的节目,由于故事很受欢迎,被抽调到全区革命故事调讲,获得了二等奖。这让他感觉自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有风度,自信心进一步得到了加强。
在那个陌生的地方,熟悉城市的田晓霞带着他到几个著名景点转转,还认识了地区方化馆的老师,时间虽然不长,但却是他真正走出家乡的第一次远行,他是真的大开了一回眼。如果说书本让他认识到了家乡之外有个大世界,那么这次到地区的大城市游览参观和拜访老师,坚定了他出外闯荡的决心。
七十年代的农村人,由于交通闭塞,许多人一生都没有走出自己的乡村,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大,他们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在地里刨食,忍受着贫困和痛苦。父亲孙玉厚、哥哥孙少安都是种田的好手,一年忙到头家里还是那么地穷,穷得只有一孔窑,他和妹妹从学校回家,只能借住在别人家;穷得一家人穿的都是家里土布做的烂衣服。
高中毕业后,孙少平回家种田,劳动他不怕,怕的是信息闭塞的环境,怕的是没有书看的无知,怕的是重复着祖祖辈辈地里刨食的命运。他想改变这种命运,父亲和哥哥节衣缩食供他读书,他不能让家人失望,读过的书和那次的远行给了他走出去的勇气,他要去开辟不同于父辈的路。
二、机会只给积极进取的人
孙少平热爱自己家里的每一个亲人,但是,他开始对这个家庭充满了烦恼。一家人整天为一口吃食和基本的生存条件而战,如此可悲渺小的愿望也从来没有满足过!回到家乡当家民,这里谈不到诗情画意,也不允许有想像的翅膀——一个人连肚子也填不饱,怎么可能去想别的事。他看过大世界,不愿意缩在这样贫困的小天地里,经过几年书本的熏陶,他不完全是一个乡巴佬了,外面的世界充满了风险,他也愿意出去闯荡上番。
恢复高考后,他去参加了,由于数理化基础太差了,没考上。农村开始实施联产承包制,哥哥办了砖窑开始谋求发展,他本来可以跟随父亲学种田,跟着哥哥打下手,在他们的庇护下生活。可是这样的生活不是他想要的,他想要的是像个男子汉一样顶天立地闯出自己的世界,他不怕冒险,不怕吃苦,怕的是安稳的生活消磨了自己奋斗的意志和冒险的勇气,他想趁着年轻出去闯一闯,失败了还可以重来,只有敢于折腾才能改变命运。
孙少平背着破烂的铺盖进入城市,做最苦的背石头的活,背上的皮肤被石头磨烂了,手脚肿了起来,他坚持下去,坚信劳动能获得报酬,以诚待人能获得别人信任,看书学习能获得知识和力量。他的勤劳善良、热情仗义赢得了曹书记的赏识,帮他把户口迁到城边村,又争取对去煤矿的招工名额,让他当上了正式的煤矿工人。他的学识思想、奋斗精神使大学生的田晓霞敬佩,从而赢得了甜美的爱情。
三、生活不是苟且,而是奋斗
在矿井下挖煤是最危险和艰苦的工作,和他一起去的新工人中有的人吃不了苦逃回了家,有的人通过各种关系调离下井的岗位,还有的人即使下井也是三天两头请假,一个月的收入维持不了正常的伙食费。孙少平做过揽工汉,吃过苦受过累,觉得井下的劳动完全能够胜任,而且还从带班的师傅身上学到了担当、热情和责任,和师傅一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劳动得到的收入,足够他资助妹妹上学,还能寄钱给父亲,让他重砌新窑;劳动让他获得同伴的崇敬,同事的尊重和友谊;劳动让他成了师傅的得力助手,赢得师傅一家人的喜欢。苦难能压倒意志薄弱的人,压不垮热爱生活的人。孙少平把苦难当财富,当锻炼心智的闯关游戏,他用坚强的毅力,坚定的信心,肩负的责任,勇敢前行。
他在田晓霞面前没有自卑,他就像简爱在罗切斯特面前一样,“你以为我穷,低微,不漂亮,我和你有一样的灵魂,有一颗完整的心。”他的精神和田晓霞是平等的,在还是城市揽工汉时,就让晓霞觉得他的思想比她的大学同学更深刻,更厚重。在他是煤矿工人时,晓霞更觉得他的自强不息的精神,艰苦奋斗的力量,带给她深深的感动和佩服,激励她在自己的岗位上去奋斗。也促使她在洪涝灾害面前主动请战去一线报道,最后因救人而献出年轻的生命。
他从来没有觉得生活只是苟且,而是觉得活着就是奋斗,苟且只是屈服于命运的安排消极地应付,只有奋斗才体现人生的价值。揽工汉也能获得别人尊重,挖煤工也赢得他人崇敬,这种昂扬向上的精神,足以去战胜一切艰难困苦,成为生活的强者。
四、责任和梦想是隐形的翅膀
人的一生随时随地都得面临选择,是选择眼前的苟且还是诗和远方,是选择我爱的人还是爱我的人,是选择扛起责任还是逃避苦难?不同的选择就会有不同的人生。
孙少平可以选择平坦的道路前行,在哥哥的砖厂打工,父亲给说一门亲事,然后结婚生子,像世世代代的农民一样在地里刨食。可他选择了独立谋生,走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路。饿了没有现成的饭吃,病了没人照顾,自己挣钱找活干,干最重的活挣最低的钱。支撑他坚持下去的是对自己、对家庭的责任感,还有改变自己命运的梦想,他始终相信,只要勤劳、努力、学习知识,未来就有希望。
梦想是前行的动力,在不知道知识不能改变他的生活状态下,他不放弃看书。在工地劳累了一天,别人在窑洞里呼呼入睡,他躺在未完工的房子里看书;在煤矿上挖煤一个班后,别人去打牌看电影,他在宿舍看书。他的知识和勤奋在劳动中脱颖而出成为班长,他提出合理化建议被煤矿系统采纳和推广,他还复习功课去考煤矿学校,成为知识型的专家能手。
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只有心怀梦想的人,才能以积极的姿态去迎接挑战,去追求梦想,实现梦想。没有什么“机会面前,人人平等”,获得成功的机会永远不平等。蔡康永曾经说:“15岁的时候觉得学游泳很难,放弃游泳,到18岁的时候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18岁的时候觉得学英语难,放弃学英语,28岁的时候出现一个很棒,但是要英语很好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
天道酬勤,学得越多,机会越多。把责任扛在肩上,把梦想放飞在前方,就有了前行的动力,飞翔的翅膀,就能在别人偷懒,悠闲的时候,奋力赶超,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