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行走

【宁波行记2】杨书铜:印象光华,于细节处彰显民校风采

2018-07-21  本文已影响521人  小尘老师

济南市历城区洪家楼第二小学  杨书铜

【宁波行记2】杨书铜:印象光华,于细节处彰显民校风采

  百度宁波,古称“甬”,在鄞县和奉县的县界上,山峦形似古代的覆钟,故名“甬山”,这一地区又被称为“甬”地。2018年暑假,浙江省宁波光华学校承办“全国第四届‘教育行走’教师公益研修夏令营”,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行者,在“行走拓宽世界,读写重建心灵”的感召下,不畏酷暑,不惧台风,执着辗转,蜂聚光华。

  20日早上,乘高铁从山东济南出发,伴随一路颠簸,险象迭生,小心脏跌宕起伏。出了宁波火车站,已近午后两点,艳阳高照。按照会议指南,搭乘965路公交车,大约经过了一个多小时,顺利抵达九龙湖风景区。九龙湖汽车站就坐落在景区的入口处。

【宁波行记2】杨书铜:印象光华,于细节处彰显民校风采

为了“洗脑”“换血”,澄明教育的真谛,参加教育行走,心仪已久。给王树举校长在微信上留言,咨询如何从车站到光华学校,本是想了解清楚后只身前往。

  王校长用语音及时回复:“请留下联系方式,马上安排车过去接你。如果再有报到的老师,请告诉大家,耐心等一等,车子一会就到。”

  那一刻,温暖袭上心头如回到家一般。时间不长,一辆中巴车向景区驶来,车前“教育行走接站”几个大字,十分醒目。坐在车上,耐心等待后面乘公交车陆续赶过来的行走营员。

  随后赶到的是哈尔滨86中的李老师,当她自报家门来自黑龙江时,司机李师傅问李老师:“黑龙江参加本届教育行走的,一共有两位老师,你们没有一同来吗?”对参加行走的老师情况,掌握如此精准,令人惊骇。

  光华学校坐落在伏龙山山脚下,三面被山包围着,如同酣睡于罗汉椅,尽情惬意地享受着天然氧吧的卧佛。群山是光华的背景,光华如群山的景致,浑然一体。

  接下来,通过报到、入住、就餐等环节的安排,以及沿途所见所闻,亲身感受到这一切皆源于光华学校多年积淀的深厚文化底蕴——“小”细节,“大”情怀。

【宁波行记2】杨书铜:印象光华,于细节处彰显民校风采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良辰美景相知遇,赏心乐事且行思”“青山丽景群英荟萃,光华校园繁星生辉”,良言一句三冬暖。腾飞楼、弘德楼、凌云楼、伏龙楼、望曦楼,校园里每一幢楼,都仿佛在讲述宁波的故事。天一阁、保国寺、虞洽卿故居、戚继光抗倭,学校里每一条路,都像在演说慈溪的历史。

【宁波行记2】杨书铜:印象光华,于细节处彰显民校风采 【宁波行记2】杨书铜:印象光华,于细节处彰显民校风采

  “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这里石头会唱歌。”今天我讲的可不是木鱼石的传说,而是光华学校的育人环境。“厚德载物”“尚美”“修德”“崇德”,光华人赋予每一块石头生命,让石头能说话、会唱歌。让植被自由地生长,让群鱼自由地嬉戏,让孩子们自由舒展生命的羽翼……

【宁波行记2】杨书铜:印象光华,于细节处彰显民校风采

  透过这一切,让我联想到光华学校的教师,他们待人热情,讲解细致,服务周到,总是面带微笑如春,温文尔雅,勤奋守本。周老师是男营员的教官,吃住都坚守在聚英楼的“阵地”上,随时为我们排忧解难。早上到学校各处参观,偶遇刘校长,他和蔼可亲,提醒我别忘了去食堂用餐。

  与王树举校长在微信上早有神交,在百忙之中,不忘与我亲切交流。

【宁波行记2】杨书铜:印象光华,于细节处彰显民校风采

  “给参加行走的老师尽可能地提供方便,保证主会场网速足够快,咱自己老师们这几天尽量不使用学校的wife。”他对光华的老师这样要求。

  “学校必须为教师撑腰,捍卫师生的正当权益,做教师最坚强的后盾。”在当下如此复杂的教育背景下,王校长的一番话,折射出内心柔软而又不失为“硬汉”的责任与担当,正如光华学校里一块巨石上所镌刻两个金光二字“担当”。

【宁波行记2】杨书铜:印象光华,于细节处彰显民校风采

  此次到光华学校参加全国教育行走,我真正领略了享有充分自主办学权力的中国民办学校的风采,不同于以往见到的“一具肉体,两副面孔”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民办学校”。

  随手拍下两个枯木逢春后塑形生的盆景。在大海里航行,没有不受伤的船。这种残缺之美,正是因为光华人胸怀善美之心,自然会发现美,才让每一个生命都焕发出勃勃生机,各美其美。

【宁波行记2】杨书铜:印象光华,于细节处彰显民校风采

  帷幕还没有拉开,确切地说,精彩还在后面。想借用光华学校会议室里的一幅字结束本文:“把生命的潜能发挥到极致”。芝兰之室,耳濡目染,细节是无声的语言,细节是无言的教育,钟灵毓秀,教泽绵长。期待来年樱花绽放的季节,再睹光华学校更加青春靓丽的容颜。

【宁波行记2】杨书铜:印象光华,于细节处彰显民校风采

原文链接

  【全国教师“教育行走”特别报道】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