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张文质写作每天写1000字想法

微笑日,客从深来

2019-05-08  本文已影响124人  欧小丽
微笑日,客从深来

两大名师说我是她们的“媒人”,也许,真正的“媒人”应该是彼此对教育的追求,所以“事情才能就这么容易地成了”,成在5月8日,成在一个微笑日。

晨起洗漱时,对着镜子里的自己微笑,开启一天的愉悦。

所以,记下今天让我微笑的人、事、景。

不辜负远道而来的客人,也不辜负这个微笑日。

1)

早上8点10分左右,带着刘老师一行五人参观校园。

行至一年级三班教室外,一年级四班有几个孩子从教室里跑出来,看见我们后又迅速地跑回教室,听到有孩子喊:“老师来了,老师来了。”等我们走到一年级四班教室外时,里面有几个孩子在“认真”地读书,那样子,分明就是做给我们看的,因为他们会不时拿眼瞟我们。虽然并不排除里面真有孩子是在晨读。

我被孩子们的表现逗乐了,从后门走进教室去看那几个“装模作样”的孩子,那几个孩子已经非常入戏了,已经真正读了起来。因为他们压根就不看我了。

我再次被这些可爱的孩子逗乐。

因为有些事装着装着就“如此”了。

2)

上午第一节课,唐老师执教《有趣的推理》。

展示问题环节,其中一个学生的问题是:为什么奇思喜欢航模他就在航模组呢?

我被孩子的这个问题吸引了。也许我们认为这个问题并不重要,或者问得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可是生活中真的存在“放弃喜欢”的局面,或者“喜欢着此也会选择彼”的时候。

这个问题后来有学生解答了,因为题目里说了“他们都参加自己喜欢的项目”。

后面的练习环节,一个学生的思路之清晰:将提供的几条信息,进行编号,而编号的顺序就是他思考信息的先后顺序,且将他的思考结果写在了题目里。这样的思考堪称范本,因为这些推理就得从寻找突破口开始,寻找突破口那是相当重要。

当然,这样的推理在一年级的填数游戏这节课里就有体现,在一些竖式谜里也存在这样的推理,也就存在寻找突破口的问题,这往往是一些学习困难的孩子的最大困难所在。

3)

上午第二节课,赵老师执教《分数的再认识》。

这节课上,赵老师充分利用智慧课堂的一些功能,将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兴趣完美结合。

全班分享环节,老师问哪个组愿意来分享,十一个小组至少有八个小组的成员都举了手。这场景,我有很久没有看见了,因为在现在自己的班上,同时四个人都愿意来分享的只能“数了一再数二”。是我丢失了他们分享的热情了吗?

这节课上,充分体现了“再认识”字,学生也就再次得到成长,是那种看得见的成长。比如,对“整体1”的认识后马上让学生补充;在理解分数的相对性的题目里,第一次做题之后用类似的题激发学生思考后,再次做出选择,找到正确的思考方式。

4)

互动研讨环节。

先是深圳的两位老师评课。陈老师说在《有趣的推理》里,表格法是最优越的吗?或许,在那道题里是最优越的。他通过采访两位学生,发现了学生的思考。好些时候,我们会费尽心力教会学生认识A,当充分认识了A之后,我们又需要让学生去质疑批判A,这才是将学生往高处带的教学追求。王老师说希望能追求数学理念和数学思想,而不是做更高难度的练习题。这样的教学追求也是很好的,放在第一位的永远不应该是“知识的获得”,而是“技能、方法、思想上的提升”。

游主任做了40分钟的讲座。很久没有听过她的讲座里,佩服她一直的思考和践行,她也融入了一些新的思考和做法,我只有不断反思学习追赶的份儿。“学习是一条直线,而不是一条线段”,所以今天学了不代表什么,能够代表你的永远是——你一直在学习。

5)

下午第一节课,陈平老师执教《方程》。

每次听他的课,我都特别喜欢他们班学生的“我有反思”。第一次听到那句“我有反思”时,我真的有被感动到,因为这是学生真正的成长。

今天又听到了三次“我有反思”,每次说反思的同学说那是一脸的诚恳,全班也没有人嘲笑。这样的课堂文化,是老师花了功夫培育出来的,非常值得推广。

6)

下午第二节课,深圳的陈老师执教《图形中的规律》。

这节课上,老师准备了学具,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营造了一个生生互动的场域,让学生经历了一次完整的数学思考。

欣赏他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提出的策略——“退”,退到1,退到2,退到3,退到能找到规律的时候。真的把数学课上出了哲学课的味道。

当然,在这个点上的研究也值得推崇:2n+1,到底加的是哪个1?通过不同颜色的小棒的区别,生生之间充分的互动和老师的点拨解决了这个问题。

7)

最后是深圳的刘承芳老师的讲座《上好每一堂课》。

讲座非常接地气,且用了鲜活的课例来印证什么是一节好课。

——一堂好课,那就是学生课前期待,课中满足,课后留恋。

——公开课要有舞台剧的感觉。

——只有内部精于心,外在才能简于形。

——把一个情境挖透,把一个问题讲透。

……

那些课例里用的情境,用的核心问题,用的板书,用的教学结构图,都值得我们学习。

我们有很久没有去想过要设置什么情境了,按照书上的来吧,常此以往,我们就懒得去想了。这可怕的惰性。

8)

就这样,我在一个硕大的电子屏前坐了一天,除了眼睛有些不好受之外,各种感官都处于醒的状态。

刘老师分享了她对一节课上某个孩子的认识——开始以为他是比较调皮的,后来发现人家也是在积极思考的,刘老师说:“我比较喜欢调皮的孩子。”这句话从积极的层面来说,是有原因的。因为我想“调皮的孩子的感官时刻处于开放的状态,一个人,只有处于开放状态,才有吸收的机会,才有成长的可能。”这样的想法,也是为调皮的孩子正名吧。

微笑日,客从深来

客从深来,不亦说乎。

谨用这些流水账似的“微笑”来表达我的“说”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