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敬畏,是最基础的底线思维
今天的经历,让我对底线思维有了一些思考。觉得有必要总结一下,反思一下。
人们谈起敬畏,往往觉得就是形容一个人为人处世谨小慎微,做事创业缩手缩脚。其实不然。
"敬"是严肃、认真的意思,免犯错误;"畏"指"谨慎,认真,不懈怠"。敬畏,意指在面对权威、庄严或崇高事物时所产生的情绪,带有恐惧、尊敬及惊奇的感受。
由此看来,从词语的感情色彩上说,敬畏并不是一个贬义词,而恰恰是一个地道的褒义词。知敬畏,才能存戒惧,才能真正的守住底线。因此,知敬畏,是最基础的一种底线思维。明知不对,非得为之不可,胆子倒是大了,出了事情,撕开的口子也会是大的。所以说,知敬畏,就是要做好事不怕小,做坏事小也怕。所以,刘先生留下遗诏,告诫后主要“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有多大的网,才能网多大的鱼;有多大的鱼,才能撞出多大的窟隆。
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在孔圣人的心里,天道有常,多具规律性,值得敬畏;现实生活中“大人”,一般指父母、老师、官员,即长辈,他们的话,多是专业引领;圣人之言,常含警示之意,多有哲理性,也是值得敬畏的。
敬人者,人恒敬之。朱熹说:"然敬有甚物,只如畏字相似,不是块然兀坐,耳无闻目无见,全不省事之谓,只收敛身心,整齐纯一,不恁地放纵,便是敬。"
知敬畏,才能守底线。底线思维就是找准最低点,守住它,容器里的液体才不会流溢出来。生活中常常可以见到木桶的短板,有人就总结出了“短板效应”,短板效应令人警惕,产生敬畏之心,才能守底线,守住底线。
知敬畏,才能理思维。思维可以是停滞的,也可以是延伸的,还可以是生长的。而生长,不能成为一种疯长。在生活中,什么样的生长最健康?榆树条儿的生长最随意,却永远长不成材;只有限制了次要,才能突出主要,有了主枝,才会有健康的生长。思维的生长和发展也一样,特别有必要限次推主。也就是说,得凭借一颗敬畏心,去呵护生长、梳理生长、科学生长。
知敬畏,才能扎根基。对于思维来说,什么是根基?不是创新,也不是实践,而是一颗敬畏心。敬畏是一种情绪,敬畏是一种情感,敬畏是一种情趣,敬畏也是一种情怀。敬畏,是一种尊重,是一份恪守。敬畏什么,你才会呵护什么,才能关注什么,才能懂得珍惜什么。因此,知敬畏,才能懂得立足的艰难和可贵,扎下思维的深根。
今天的经历,让我对知敬畏这种最基础的底线思维,有了一次梳理和思索。
这其实也是一种不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