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步地学着自律

真自由训练营Day1对学习区的联想以及对自律的猜测

2016-08-30  本文已影响93人  坚果姐姐

课后感想

关于学习区

离开舒适区这句话,本身就能让我感到恐惧。但我没想到,舒适区和恐慌区当中居然有一个学习区,小我表示很喜欢“学习”这个字,一下子就把我的恐慌治愈了。

我在上学的时候,也总喜欢说,要摘跳一跳才能够到的果子。谁都会喜欢有一点挑战又很快能获得正向激励的东西,据说制作游戏也是基于这个理论呢。

我想到了自己在电脑方面的能力,其实根本算不上什么能力,只是一个爱打游戏的少女,面对频繁死机蓝屏的win98,被逼出来的那种决绝罢了,为了玩一个游戏跟电脑死磕到底,记不清多少次独自坐在电脑前格式化重装电脑了,混着绝望、孤独和无助。虽然没过多久,又会因为新尝试一个功能而再次陷入系统崩溃,但游戏的魅力总是让我一次次飞蛾扑火。

到了win7的时候,我认为电脑已经太智能到把人变成傻瓜了,可身边好像总有同事会被一些小问题卡住,有些问题小到,我刚过去还没动手呢问题就自己解决了,大家还笑着说,被牛人的气场震住了。搞得我满头黑线。但我确实发现了一样别人不具备的东西。就是一碰到问题就兴奋、跟问题死磕到底的精神。说实在的,由于我太懒惰松懈我修电脑的技术已经大大下滑,碰到问题我也都是靠谷歌的,可我就奇怪了,为什么很多人一碰到问题就一副“完蛋了”、“怎么办”的样子呢?一个页面找不到的谷歌搜索,就找十个页面,一个关键字解决的不了的问题,就换5种其他组合予以尝试,不就是再坚持一下、多试几次吗?

我也终于明白在我眼中的电脑白痴,是怎么看待我其他方面的白痴行为的。比方说认路、比方说做菜、比方说搞清洁、比方说讨价还价、比方说跟陌生人搭讪,在这些方面我不也是一碰到问题就感到痛苦不堪、好像沾了什么毒药一样吗?

在这些方面,我的舒适区外面好像直接就是恐慌区了,真奇怪!一定是触发器敏感度的关系,触发器就是这样的东西,总是往一个方向强化,不是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就是往越来越差的方向的发展,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打破刺激与回应原有的关系。看来只有自己去创造学习区,试着剥离痛苦,降低触发器敏感度了。

学习区就是这么一个东西,边缘是痛苦,可中间包裹的是甜蜜。一开始很难,逐渐变得容易,可再想深入又变得很难,如果总是不触及中间的甜蜜的部分,它就会越变越薄,最后连中间的馅儿都没有了,舒适区和恐慌区就粘起来了,让人渐渐忘了,世界上的东西并不是非黑即白、只有安全和不安全之分的,还有一个地带叫做,“试试看,其实并没有那么难”。不断拓展学习区,自己的舒适区才会越来越大,这就所谓的“经过了才知道不过如此吧”,或者说,能力增长带来的自信。

自律能力到底是什么

我注意到,老大提到了,如何不被问题困住的三件法宝:自律能力、情绪解决和问题解决。情绪解决的模型我知道,包括保持COACH状态,分离情绪,解决价值观冲突和完成未完成的情绪体验;问题解决的模型我也知道,PKS嘛,澄清问题、找出关键和提出解决方案。那自律能力算什么?老大说,自律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难道自律能力就是问题解决方案轮综合体系流程图里,老大始终没有揭秘的左半部分吗?这张模模糊糊的图太让我魂牵梦绕了,我有时傻傻地盯着看半天想猜出个究竟来,看得我老花眼都快犯了,有时真的恨不得让张诗颖去帮我把它从老大的电脑里偷出来瞧上一瞧,可这一招又太low了,实在开不了口。而且据说在总部的时候,老大总是带着个耳机在电脑前高强度地工作、噼里啪啦地打字,估计张诗颖也没机会下手,还是算了。我就姑且自己猜一猜吧。

难道隐藏在这里的是自律吗?

我发现自律其实即包含对情绪的觉察,又包含解决方案和具体行动,兼有情绪管理和问题管理的内容,应该是一个小型的问题解决方法论体系,也就是现有问题解决方案论体系的微缩版。老大不是也说,STEP其实是短期自律的方法,可见这种方案更适合用来处理一些突发性、临时性、比较小的问题。其实生活中很多时候,把我们困住的往往是小问题,小问题堆积逃避,才会演变成大问题。很多问题,其实只需要走完推迟满足感、直面现实、承担责任、承诺改变、做出行动这5步,就能顺利地行动起来,但死的最多的,也就是刚开始、最难的第一步。自律的这5步,虽然兼有情绪觉察和问题解决,但我觉得,它更像一个赋能的工具,是把理性我和小我调节到同一频道的工具,一边为理性我赋能,一边帮小我摆脱恐惧,让小我和理性我达成共识,切断以小我为主导的系统1的刺激回应回路,携手来推进行动。

觉察是用来切断“刺激-回应”的直接反应的

开营仪式

目的

目标

  1. 澄清自律的重要意义;
  2. 说明自律和个人成长的关系;
  3. 帮助学员构建问题解决能力基础;
  4. 强化练习使用短期自律提升表;
  5. 形成调用自律能力的触发器

具体安排

营规


Day1:自律到底在哪里用?

自律:重排痛苦和快乐的顺序

痛点

目的:

真自由法则:正念,在源头把握正确

1、认知世界的三区理论

Q2:遇到问题,大约会出现哪些不同的状态
A2:困难问题:逃避,拖延,沉迷;简单问题:迫不及待,一刻都拖延不得;绝望情况下:绝地反弹

1.1遇到问题的不同反应

不同难度的问题引发的不同反应

通过能力区分问题:

呆在学习区能帮助我们有效成长

1.2认知世界的三区理论与成长的关系

2、问题与成长的关系

Q5:在学习区中会不会遇到问题?您是如何看待发生在您身上的问题?
Q5:就拿做饭这件事来说吧,如果只是普通标准要求自己,也是挺乐在其中的,但总觉的只是把饭做出来却不追求美味,太没追求了,可只是想要进一步提升,就会感到痛苦,导致自己连学习区都不想呆了!
ps:有一种难-易-难的感觉,就是刚开始往往很难,但克服过去就会感觉简单,但再想提升又会觉得加倍的难

正念:信念错了,一切都是错的!

关于问题,我的信念:

  • 问题是成长的基石和契机

Q6:判断一下,问题和成长是什么逻辑关系?
A6:(我猜的)成长必然会遇到问题。成长是一种刻意训练,问题是成长这一刻意训练的反馈。有这样的反馈,才知道哪些方向更正确、哪些方法更有效。既然是成长,就不是呆在原地,去不熟悉的地方探索时,正面经验和负面经验同样有价值。

2.1问题解决和成长的五个阶段

问题→ A →未解决→ B→解决问题→C →能力提升→D →价值积累→E →我的成长

经历五个阶段:

问题和成长的关系

成长是价值现状到价值目标的过程,能力提升、价值积累、呈现成长是正相关的。

2.2让你与众不同的关键阶段:A阶段、B阶段

与众不同的关键阶段

3、结论:自律要用在个人成长的关键阶段

3.1自律在哪儿用?

自律的定义
有意识的、尊重现实的、承担成长责任的、把痛苦转化成快乐的。自律是使用在关键阶段的。

在关键阶段,首先要有意识。一发现情绪(触发器),就调用自律能力,正视现实、承担责任。

3.2不会被问题困住的三个法宝

3.3挫败感vs成就感

3.4自律的本质

自律的三大核心要素

大象基于两种情感:

目光短浅的大象只会趋利避害;必须增加有意识的觉察

3.5分身术与真自由的区别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