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精华精益管理职场知识

好书精华20-《精进》5

2019-11-13  本文已影响0人  札记侠

28 思考与讨论

来到《精进》的最后一个阅读日,前面4天的“思考与实践”你完成了哪些呢?希望这些练习对你有切实的帮助。

今天我们将试着厘清几个有争议的话题,例如“才能是否可以提升”,“没有强大的意志力,是不是就一定无法坚持做完有难度的事”,“社会认同感对一个人有多重要”等。对于这些问题,你的答案是什么?

29 才能可以提升吗?

关于人的才能,有两种经典的分歧,一是认为才能可以通过努力来获取和提升,另一个是认为才能一旦形成就相对稳定,改善空间较小。人力资源管理专家玛利亚•梅耶斯(Maria Meyers)和同伴总结了心理学家的研究,把对于人的才能的认知进行了进一步分类,按照“特有(exclusive)——普遍(inclusive)”和“恒定(stable)——发展(developable)”两个维度,即“杰出才能只属于少数人还是具有普遍性”和“才能是固定的还是可以发展的”,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好书精华20-《精进》5

(图片来自《精进》一书)

(一)四种才能观

由于才华横溢的人类群星太过闪耀,天才论深入人心,即上面的四象限图中的“特有——恒定”才能观。尤其是智商测试普及后,人们更加认为智商是恒定的,天才只是少数。但其实智商测试的准确性一直颇受诟病,目前心理学家对人的智力的认识并不充分,测试出来的也只代表人全部智力的一部分。如果因为测试分数低就认定自己智力平平,发展受限,那是很可惜的。这种“特有——恒定”的观点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也颇为常见,因此对现实中个人发展的影响非常大。

很多积极心理学家更倾向于“普遍——恒定”的才能观,即认为人的才能是多种多样的,如同这个世界的色彩一样绚烂缤纷,且与智力、个性、动机、知识和经验等多个方面的因素都有关。人需要主动地去发现自己的优势所在,对自己有更清楚的认识,从而扬长避短,让自己更加自信。当然,社会现实是残酷的,如果一味陶醉在自己的优势中,对自己定位不清,也容易引起个人发展中的种种问题。

此外,还有一些心理学家所持的是“普遍——发展”的才能观。前面我们讲到的隐含假设中有一项是“僵固型心智”,这个概念与“成长型心智”相对,是由发展心理学家、斯坦福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Carol Dweck)提出的,这是“普遍——发展”观点的代表。德韦克发现,成长型心智的人所取得的成就明显高于僵固型心智的人,换句话说,相信自己会变得更好并不断为之努力,就真的会变得更好。

需要注意的是,这两种心智是会互相转化的,要想从僵固性变为成长型,改变自己的语言习惯是一个有效的方法。我们要把绝对化的否定评价改为开放的启发式提问,比如“我不擅长做这件事”可以改为“要做成这件事,我需要在哪些方面提高自己?”“我绝对不会像他那样做事”可以改为“从他身上,我是否能学到一些有用的东西?”……

最后一种“特有——发展”观就是我们所说的”培优”,学校里的“尖子班”、“火箭班”也是实践这种观点的代表。这种人才观只着眼于少数人,事实上,野蛮生长的优秀人才也比比皆是。

总而言之,人与人之间的禀赋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但差异的程度并不如一般人想象得那么大。与其纠结于天赋,不如积极寻找自己的优势,并通过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尤其是对于教育背景、家庭背景一般、也没有一技之长的年轻人来说,要克服对前途的迷茫焦虑,就要把自己手中不算多的资源集中起来,无比认真地、专注地做好一件事。为了论证专注的做事态度对人未来发展的影响,作者将数学专家研究得出的投入时间——学习效果曲线和美国NBA的球员排名——收入曲线组合起来,假设专注投入时间越长,学习效果越好,能力也就越高,得到这样的一幅图表:

好书精华20-《精进》5

(图片来自《精进》一书)

从图表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浅尝辄止的人的收入甚微,而专注走到最后的人将会获得超高收益。

在现实生活中,姑且不论天赋,很多高手的努力程度的确已是普通人望尘莫及的。欧阳修是北宋卓越的政治家、史学家和文学家,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曾在《东坡志林》中记录了这样一件事,有人求教欧阳修怎样写文章,他答道:“无它术,惟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之。”就是说,要写好文章,唯有多读多写,一般人却每写一篇就希望有过人之处,这样的心态很难达到高水平。

另一个例子是国画大师齐白石,他年轻时曾跟着师傅做过木工活,有一次在一个主顾家里干活的时候,他发现了一套《芥子园画谱》,顿时视若珍宝,他向书主把这套国画教材借来,用了半年时间一笔一画地勾描下来,总共画了有16册。接着,他又用了五年时间反复临摹这套画谱,就此打下了绘画的功底。齐白石为了兴趣所付出的这种努力,放在今天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作者说,齐白石是“手艺人”,而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只是“手机艺人”罢了。

我们要明白,努力不仅仅是意志力或者信念,更是一种需要学习和提升的才能,需要调配个人的资源,选择行动方向,把控执行进度和调适其他多方面的因素。采用什么样的时间投入策略,怎样有效启动、维持、专注和优化这种投入,都是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

30 挑战与坚持

从挑战的角度来看传统教育,会发现,除了中考、高考这种高强度、一次性的难题,我们在求学过程中面临的挑战非常匮乏。事实上,人为设置丰富而有难度的挑战,对于能力提升是非常重要的。

斯坦福大学的创新学教授蒂娜•齐莉格(Tina Seelig)曾做过一个挑战实验。她把班里的学生分成十多个小组,每组只有5美元的本金和2个小时的时间,任务是尽可能多赚钱,结束后要在课堂上进行PK演讲。学生的创造力被这个挑战极大地激发,最后的获胜队竟然赚到了650美元,各队的平均利润率也达到了4000%。各小组的创意五花八门,有的在学生宿舍门口免费检测自行车轮胎,需要打气就收费,由顾客自由定价,盈利不少;获胜队的点子则不走寻常路,他们把最后教室里的三分钟PK演讲时间卖给了一间公司,当作打招聘广告的时间,轻松夺冠。试想,如果教授给的条件并非这么苛刻,给学生“50万美元+200天”,学生们是否就会按照平常的思路,模仿一些创业公司的陈旧套路,失去了这令人拍案的创造力呢?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心理学教授罗伯特•比约克和伊丽莎白•比约克夫妇是学习策略研究领域的权威,他们提出了一条“必要难度”(desirable difficulties)原则,意思是学习时要主动给自己增加一些难度,这是非常必要的提升学习效果的手段。他们认为,适当设置障碍,比如学习不同科目后进行交叉练习,可以增加知识提取的强度。这种加量练习大脑的做法,其实与练肌肉并无二致。我们不能满足于完成“标准动作”,而是要主动突破,寻求更高难度的挑战。在设计挑战时,要注意“难度适应”的问题,即经过训练,水平得到提升后,要不断提升难度,形成一个“挑战阶梯”,这样才能攀登高峰。

既然为自己设计了挑战,那么在影响挑战的过程中产生畏难情绪,坚持不下去怎么办?是要锻炼更强大的意志力吗?作者认为,意志力其实是非常不可靠的,因为它总有极限,长期坚持一件事而不感到痛苦的法则应该是,让自己收获的满足感超过所有付出,即用兴趣和激情驱动自己继续做下去。但在这个时代里,很多人都找不到自己的兴趣,有的是浅尝辄止即告放弃,有的是放不下成见去了解。要改变这种局面,我们可以尝试这些方法:

1. 放弃对“兴趣”的执念

不要以有没有兴趣为先决条件,看上去不喜欢的事情也可以尝试做一做,人的兴趣并不是固定的,而是流动的,努力试试看再做出结论。

2. 提升“浸润”的深度

让自己全身心地投入这件事情中,用温暖的情感去体验和激发兴趣。

3. 增加互动的乐趣

作家冯唐也算是当今文坛的风云人物之一,他在初一时曾发下宏愿要把超过四千万字的《二十四史》读完,最终他只读了三分之一,不过这也已经比大多数人强多了。他读这些史书有个诀窍,假想自己是当朝皇帝,读完大臣上奏的内容就停下来思考,自己要怎么应对大臣上奏的问题,思考完再与真实的历史相对照,这样一来一去,他可以主动地思考和分析不同朝代的政治、经济和民生情势,读书的乐趣也多多了。

再有兴趣的事,如果在钻研的过程中受到太多束缚,处处掣肘,最初的激情也会被慢慢磨灭殆尽。心理学中的“自我决定论”认为,人的心理需要分为自主的、能力的和归属的。这其中“自主”非常重要。

在有的领域中,自主发挥的空间就比较小,比如需要严格遵循师徒规矩的行当。京剧四大名旦之一、程派创始人程砚秋便是如此,他六岁就投到荣蝶仙门下学戏,荣蝶仙要求非常严格,常常打骂学生。程砚秋吃得了苦,但并不盲从,老师教他练习青衣旦的步法,要他手捂着肚子来回走着练。程砚秋却心生疑虑,这样怎么会练出青衣旦庄重大方的姿态呢?后来他观察街上的轿夫个个脚步稳健,好奇之下就跟着跑了几里地,索性按照轿夫的姿态来练习步法。又从其他名师那里学到头顶一碗水的练习方法,坚持不懈地进行训练,才终于在上台演出时惊艳四座,远超原来捂腹训练法的效果。

程砚秋本是因为家里穷苦才被送去学戏,又碰上严苛的老师,境遇不可谓不艰难,但他却在学习的过程中保持主动的姿态,大胆质疑老师的方法、细心观察生活中的现象、请教其他前辈的经验、坚持勤奋练习,正是这样的学习态度,才成就了让人念念不忘的一代名旦。

31 如何思考现实问题

各位如果是职场人士,想必大多都有这种体会:大学毕业后,我们陡然由象牙塔降临残酷而现实的人世间,职场、社会、人际关系的各种压力陡然而来,令人难以应付。真实的世界可没有说明书,我们应该怎样应对现实的问题呢?采铜给出了他的步骤:

正确认识问题,基于深入而缜密的观察,对问题进行重新定义。

完全独立思考,先不借助书籍或网络,看看自己的思维能走到哪里,等提出假设后再去搜索文献或用其他方法验证。

继续独立思考,在可能性较大的方向下,寻找和筛选关联知识,迅速学习新知识。

提出假设性的理论和模型,把问题简化到本质层面,构建理论不是权威的专利,通过验证假设来提升思考的深度。

修正理论,不断让理论迭代,以变得更有力度,并可能在以后复用于类似的问题。

理论毕竟是对现实的概括,所以需要关注现实细节,通盘考虑,得到较完备的解决方案。

如果方案不够巧妙和完备,重复以上步骤。

求解现实问题需要进行反复的思维训练,作者归纳了五位名人的思考方法:

1. 投资家查理•芒格的知识融合方法曾在前面提到过,他广泛吸收了包括数学、物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生物学在内的不同学科的知识,运用这些学科的基本模型来分析判断经济和投资问题,多维度全方位拉网,思考多个复杂因素形成的共振,最后得出自己的分析结果。

2. 经济学家张五常的方法是走入现实,亲自观察和体验各种复杂的经济现象,以获得深刻的洞见。他不是书呆子式的学者。比如他曾经在除夕夜去街上卖橘子,为的是去体会不同时间、地点和天气下,买卖双方交流模式的变化。他也会自己养殖生蚝和三文鱼之类的水产,来分析流动和非流动的自然生物的产权问题。

3. 商业思想家纳西姆•塔勒布是在现实和理论中、商业和学术中交替学习。他是金融交易员,也是大学数学研究所里的研究员。从他创作的《黑天鹅》一书中,可以看到多学科思想的融合,也可以看到他对人类历史上各种极端事件的分析。从现实出发来提问,在思想的海洋中畅泳,用实践来验证,在写作中升华。

4. 物理学家和教育家理查德•费曼是著名的物理学家,也是优秀的教育家。他发明的“费曼图”,是全世界的粒子物理学家的基本工具,他写的《费曼物理学讲义》是多年来畅销的物理学教科书。他从不把抽象的理论和生动的现实看作是对立的,而是用经验来表述理论,用具象来表达抽象,是一位非凡的思想家。

5. 电影导演侯孝贤是从现实中学习,然后回馈到现实中去。他很会“读人”,只要是和他打过交道的人,他都会用心去“读”他们,而且越是看上去有些奇怪和特别的人,他越有兴趣。作者猜想侯孝贤大概把自己遇见过的所有人都汇成了一个素材库,然后通过自己的解码和加工,融合到电影中去。

综上,作者得出一条建议:在现实世界中思考理论问题,在理论世界中思考现实问题,建立理论和现实间的连接。因为用学术的态度能让我们思考得更深刻,而现实的复杂性会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理论的适应范围和极限。由此,我们会慢慢构筑起自己的知识体系,打造出独一无二的智识,帮助我们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这也是本书的副标题。

作者认为,面对“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这个问题,其实并无捷径可走,也不是看一本书就能做到的,但这些方法可以指引我们去往那个心向往之的地方,而且作者本人也和我们一样,正走在这条探索的路上。

32 让自己与众不同

2015年,电影《模仿游戏》获得了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奖,获此殊荣的是1981年出生的年轻编剧格拉汉姆•摩尔(Graham Moore),他也是第一次被提名奥斯卡。摩尔走上舞台,接过奖杯,用颤抖的声音发表了他的得奖感言:

“艾伦•图灵(《模仿游戏》的故事原型)从没有得到过站在这样的舞台上接受褒奖的机会,而我却得到了。这是我听过最不公平的事。所以在这简短的时间里,我想分享一点东西。在我16岁的时候,我曾试图自杀。因为我觉得我是个怪胎,我和别人不同,我感觉不属于这里。现在,我却站在了这里。所以此刻,我想告诉那些与我有同样感觉的孩子,觉得自己是个怪胎、觉得自己不同、与周遭格格不入。是的,你的感觉没错,你是怪异、是不同、是格格不入,但请你保持怪异,请你与众不同。而当下一次你站在聚光灯下时,也请你把同样的信息继续传递下去。”

“请你保持怪异,请你与众不同”(Stay Weird, Stay Different)也是作者在本书的最后想和我们分享的。只有独一无二,才能不可取代。彼得•蒂尔(Peter Thiel)是硅谷著名的投资家,《从0到1》的作者,他也认为,能在标准化教育下形成和他人不一样的想法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从0到1”的创新,必然属于那些能独立于主流思潮之外的,富有智慧和勇气的思考者和行动者。为了追求社会认同而去迎合主流的人,反而会被时代所忽略。作者鼓励我们,忘记社会认同,尽管去做“酷”的事情,重新发现事物的价值。

最后,作者依然善解人意地以一系列具体的建议,作为全书的结束语:

抗拒自己的欲望,或者延迟满足欲望;

质疑貌似最可信的言论,不盲从任何人;

屏蔽流行信息,或者只在固定的时段接收流行信息;

思考最不可能的事,为其发展出可能性;

保留和发展自己的“怪癖”,并将其发展成自己的竞争力;

为小事物狂热,并在小事物中发现大世界;

开展思想试验和行动试验,让思想和行动相互激发。

33 总结

关键词:

才能观,必要难度原则,意志力,兴趣,大学生,勇于不同

要点:

按照“特有(exclusive)——普遍(inclusive)”和“恒定(stable)——发展(developable)”两个维度,即“杰出才能只属于少数人还是具有普遍性”和“才能是固定的还是可以发展的”,可以把才能观分为四种类型。

“普遍——恒定”的才能观认为人的才能是多种多样的,且与智力、个性、动机、知识和经验等多个方面的因素都有关。人需要主动地去发现自己的优势所在。

心理研究发现,成长型心智的人所取得的成就明显高于僵固型心智的人,换句话说,相信自己会变得更好并不断为之努力,就真的会变得更好。

学习时要主动给自己增加一些难度,这是非常必要的提升学习效果的手段。

长期坚持一件事而不感到痛苦的法则应该是,让自己收获的满足感超过所有付出,即用兴趣和激情驱动自己继续做下去。

大学生应该让自己不只是学习者,也是探索者。

只有独一无二,才能不可取代。不必过度追求社会认同,尽管去做“酷”的事情,重新发现事物的价值。

思考与实践:

请思考,在你现在的工作或学习中,你最大的优势是什么,有多少继续增长的空间?为这种优势设计下一步要挑战的难度,写出具体的训练计划。完成计划后写一份总结报告进行反思,并把报告分享给其他人,收集反馈意见,对再下一步的挑战训练做出修正,循环重复以上过程。根据你想达到的最高目标,为自己设定一个达到目标的时间,在这期间寻找一切有用的资源付出努力,希望你能为之不断攀登,直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本书的内容到这里就全部结束了,作者为我们介绍了一条精进之路,但正如原书中所说,这条路漫长而艰险,本无捷径可走,只能带着一颗独立的心上下求索。愿读者在这条路上能昂首阔步,不留遗憾。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