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受过的那些教育以文载道教育史话

按认知活动规律组织教学,着力培养学生认知能力

2019-10-21  本文已影响0人  宋正友

按着认知活动规律组织教学,着力培养学生认知能力

——学习《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的体会(二)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指出:“提升智育水平。着力培养认知能力,促进思维发展,激发创新意识。”笔者认为“认知能力”,即认识事物的能力。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说就是学习的能力。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应该是既要让学生学会正在学习的知识,更要培养学生按认知规律进行学习的良好习惯。

认知规律是什么?《教育学》解释人类最基本的认知规律是:认知要“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向概括”发展。这就是说:认知不能躐(lie)进(不依照次序前进)。犹如砌墙,必须从基础砌起。一层一层往上砌,如果每一层都砌得牢固,墙自然就会坚固的竖立起来;否则,赶进度不顾质量,那一层砌得不牢固,墙就埋下倒塌的危险。其实这种道理是司空见惯的,比如煮饭,你若是火候不当,煮夹生了,接着再煮还是不理想。

学生的学习何尝不是按着这样的规律进行的呢!若知道,规律是客观存在,不依人们的主观意思为转移的。人们可以认识和发现某种规律,但绝不能制造和发明任何规律。所以教学必须按着人的认知活动规律进行。就像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指出的那样:“教师深入理解学科特点、知识结构、思想方法,科学把握学生认知规律,上好每一堂课。”

    然而,纵观现实:中小学的课堂教学很多都在赶进度,三年的课程两年赶完,留下一年从头再来,美其名曰“提前进入总复习有利于应对升学考试”;社会上的补课班更为严重,有的名义上叫“补课”,实际上是先讲下学期的新课,美其名曰“先学一步,开学主动”……

这不都是在躐(lie)等前进、煮夹生饭吗!其后果当然是师生都费了双倍或几倍的精力,但效果往往是事倍而功半,不尽人意!

通过学习贯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我们真的应该认真地想一想,如果这样继续赶进度组织教学,那我们是在“着力培养认知能力,促进思维发展,激发创新意识”呢还是急功近利、劳民伤财(劳学生的精力、伤家长的钱财)适得其反呢!

现在似乎到了大家该补补《教育学》的时候了。特别是读书的时候没学《教育学》,知识结构中《教育学》成了短板的家长,补一补是会有裨益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