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什么限制你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是白灏和她女朋友卓银之间的对话:
“卓银,我想跟你说。你刚才来我们公司,我让你离开,只是个玩笑而已。”
“什么玩笑。我们这么长时间了,你从来没这样跟我说话!”
“好了,卓银,一个玩笑,别当真了。”
“刚才你赶我出来,听起来就是认真的,现在想推责任了!”
“卓银,你怎么这么傻。”
“啊,现在又说我傻!你是不想让傻子到你们公司给你丢人吧!”
“我绝对不是这个意思!”
……
01如果他没有那样做,我肯定不会这样做
请注意所发生的事情。如果现在问卓银她为什么那样做,她会告诉你,他只不过是对白灏的行为做出反应。如果问白灏为什么那样做,他也会告诉你,他只不过是对卓银的行为做出反应。也许,白灏还会补充一句:“她误解了我的意思,而且反应过度。”
人们总是认为自己的行为是对他人行为的反应,通常每一方都把自己的行为视为防卫或应对对方行为的措施,“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是这种局面的最常见行为策略。各方行为的结果,时常导致恶性竞争,甚至使得最终形势恶化到远超出任何一方的预想。
正是应为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行为是对他人行为的反应”,白灏和她女朋友卓银的交流过程可用下图表示。白灏看到的交流是图中的1-2-3,而卓银看到的是2-3-4。
在个体之间的持续交流中,我将其称为沟通转折效应。一旦出现沟通转折,就很难停止,交流就变成永无尽头的游戏。这是许多冲突的本质,并且说明了冲突为什么很难解决——双方都认为自己的行为只是对另一方的反应,他们会告诉你:“如果他没有那样做,我肯定不会这样做。”
有人说“婆媳关系是一对天敌”(我不完全赞同),原因就是沟通转折效应的存在,婆婆和儿媳在讨论问题时时常会把过去多年的事拿出来。这严重影响了问题的讨论和解决。
02随时可见的沟通转折效应
沟通转折效应在现实世界中也是普遍存在的。在企业管理领域,沟通转折效应导致的恶性竞争案例也比比皆是,例如“价格战”。
某公司开发出一款设计精巧的可拆卸式自行车,外形美观、轻便且易于携带。产品推出后,大受欢迎。此时,另外一家公司也推出了类似产品。几年之后,第一家公司想要击败对手,而降价20%。过了一段时间,第二家公司发觉市场销售下降,也跟着降价。第一家公司继续跟进,更进一步降低了价格。第二家公司的利润虽然已经开始受到降价的不利影响,但一段时间以后,终于又采取相同的降价行动。几年之后,两家公司都只能勉强维持微薄的利润,难以开发新的产品,以图更大的发展。
沟通转折效应的可谓随处可见:
冷战期间,美苏军备竞赛。
当今的反恐、美朝对抗。
在一场展览中,一家公司的招牌、广告或推销声音大一些,另一家公司就会把招牌搞得更大、广告更炫,推销声音更大……
03如何应对沟通转折效应?
误入沟通转折陷阱的信号包括:
“如果我们的对手慢下来,我们就能停止这样的争斗,去做其他事情。”
“自己只是应战,而对方步步紧逼”
相互抹黑对方。
有效应对恶性竞争的态势,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
第一,解铃还须系铃人。
要想降低竞争双方的对立态势,可以通过对话、谈判或调解,为对立的双方寻找一种“双赢”的方式,或引入一些调节措施,对对抗、竞争进行一些限制,如引导双方追求一个更大的共同目标。
第二,打破原有模式,退一步海阔天空。
在很多情况下,一方先主动采取“和解”行动,将使对方感到威胁降低,从而切断导致对抗升级的运作,逆转对立升高的态势。但是,按照一般常识,这一选择几乎是不可想象的,这需要极大的智慧和勇气。
从美苏军备竞赛的系统结构可见,每个当局都希望以增强自己的国力来缓解对方的威胁。这是一种潜在的、根深蒂固的心智模式。正是这种心智模式,使得自己和对方都身陷系统互动之中,欲罢不能。要想改变这种心智模式,其实并不容易。
只有一种方法能结束这种无终点游戏,那就是打破原有模式。前苏联的戈尔巴乔夫总统在军备竞赛中做到了这一点。在美苏军备竞赛中,一方增加武器,另一方以增加武器为反应。双方都付出了巨大代价在武器竞赛上。戈尔巴乔夫对里根总统说:“我不准备把你当敌人。”他没有等美国做出反应,就开始对前苏联进行裁军,原有模式终于打破了。
第三,将关注点回到当前。
过去的事已经成为历史,除了接受、没有人能够改变。纠结于过去,会降低你的智商并严重限制你解决问题的能力!
婆婆和儿媳在讨论问题时,如果有人首先能改变原有模式,打破沟通转折将关注点回到当前问题本身,立马就会天下太平。
请时刻提醒自己,人类没有能力改变过去,能改变的是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