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课堂改革被首页投稿拒绝的稿件首页推荐

有理想学习让我们成为真正有高品位的人

2018-08-29  本文已影响0人  复旦金声缘

李士金古代文学课堂教学改革生态述论 [1]

       ——有理想学习让我们成为真正有高品位的人

       陈思佳 李士金 陈美儒 陆文燕 丁萌春 耿鸿

摘 要:一、学术批评引入课堂,以批评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为例,有学术价值;二、课堂教学改革生态实录,保持学生文字原貌,具体形象生动,为学界研究中国高等教育现状和历史、学生学习心理等提供真实史料;三、以传承圣贤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高等教育之本质目的。 

关键词:教学改革 生态 圣贤文化

学术批评引入课堂:以批评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为例

 袁编云:“如《逍遥游》前半部分,不惜笔墨,用大量寓言、重言铺张渲染”“《逍遥游》前半部分”“用大量寓言、重言铺张渲染”,与文本内容一致吗?尤其是说“大量”“重言”,袁编能否找出“大量”来吗?袁编云:“《庄子》结构线索上的模糊隐秘,并不意味着文章结构缺乏内在联系,而是深邃的思想和浓郁的情感贯注于行文之中,形成一条纽带, 把看似断断续续的孤立的寓言与寓言之间,段与段之间联结在一起,融为一个有机体。”上文离开《逍遥游》大言《庄子》结构线索“模糊隐秘”,“看似断断续续的孤立的寓言与寓言”云云,显然与《庄子》具体文本实际越来越远。袁编云:“《逍遥游》的主题是追求一种“无待”的精神自由的逍遥境界。文章先为主题作铺垫,然后是主题的阐发,最后结束在至人游于无何有之乡的袅袅余音之中。” [2] 从袁编花哨之语即可知其没有正确理解《逍遥游》的主旨。逍遥游的最大特点就是“无待”,不存在袁编所谓“无待”的精神自由的逍遥境界。袁编的“出新”之处是:“有待逍遥来陪衬、烘托至人的无待逍遥。”袁编认为《逍遥游》中有两种“逍遥”,一是“有待逍遥”,二是“无待逍遥”。完全是误读误解。“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即是逍遥游也。袁编空论《庄子》内篇其它六篇,“明确的内在主旨”,“完全避开逻辑推理下判断”,“以抒情诗般的寓言作结”,既文理不通,也与文本实际情况不符。2015年,李秀华发表“袁编《中国文学史》教材研究综述”一文。该文云:王万岭发表《袁行霈先生主编(中国文学史)对戏曲形成的论述存在问题》一文,认为袁编《文学史》的论述混淆“戏剧”与“戏曲”的种属概念关系,误以种概念“戏剧”代称属概念“戏曲”,还直接用“宋代院本”概述宋代所有与戏剧表演有关的各种伎艺,会给读者形成院本产生于宋代的错误认识,使用“唐代变文、说唱诸宫调”的表述语句,会让读者产生唐代就已经出现“说唱诸官调”的错觉,文中“宋金对峙,南北阻隔,便出现了杂剧和南戏两种类型……分别在南方和北方臻于成熟”这样的表述颠倒了杂剧和南戏产生的地理位置,错误性质较严重。[3]

老师频频点头和不断的眼神示意让我有了很大的信心

转眼一个学期已经过去了三分之二,古代文学史课也快结束了。回想起这几个月的学习,有收获也有困惑,有赞成老师的地方也有产生分歧的地方。记得这学期第一节文学史课,一位留着长长胡子和蔼可亲的“老爷爷”走进了教室,我的内心是激动的。以前在学校遇到李老师几次,没想到这个学期成为了我们的老师。对于这学期的古代文学史我是充满期待的。在第一节课上,李老师说“我们要对古代文学感兴趣”,还要“学会学习,有科学的方法”。那什么是科学的方法呢?紧接着老师又提出了要提高十大能力(阅读能力、选择能力、判断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当时我感到有点疑惑,不知道这一学期的课会怎么上。但是我记住了一句话“有理想的学习让我们成为一个真正有价值的高品位的人”。第一节下课前,老师给每个人都布置了任务,主要是一个人负责一章内容,有计划有合作的制作课件,给大家讲解。之前上过的课,也有老师让我们制作PPT上台讲,这也没什么,不过是一节课挪十分钟出来给学生讲,然后老师接着再讲。可是随着第二次课,第三次课……我发现,李老师是讲课堂完完全全地交给了学生,一堂课大概可以讲八到十个同学,时间很赶,老师只能在两个同学上下讲台的间隙时间里给与点评。当时我不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甚至心里有点怨气:这样一学期能学到什么呀。直到看到每一位同学精致的课件,充实的内容以及精彩的演讲,我才明白老师的用意。最大的收获应该是自己准备讲课的过程了,我一共负责了两部分内容,一是苏轼的词,另一个是洪昇的《长生殿》。准备的过程是痛苦但又快乐的。痛苦的是不能照着书上讲,资料什么的都得自己去找,快乐是因为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学到了知识,提高了自己的能力。其次,是关于上台讲课。当时准备了好久,稿子背了一遍又一遍,生怕自己忘记了,但是讲的过程中老师频频点头和不断的眼神示意让我有了很大的信心,虽然讲课有点瑕疵,但是一次比一次好就是进步了。但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由于时间有限,老师想让每个同学都能有两次上台的机会,所以时间很赶,有几位同学讲课照本宣科都被打断,她们准备的内容也不能很好的被展示。但站在全班的立场上,老师这么做也是出于无奈。有理想的学习,让我成为一个真正的有价值的高品位的人。在学习的道路上,我们永不停止。(文学院1303班 陈思佳011301109)

能体验到这样的课堂是我觉得十分幸运的事情

 1、老师引领课堂,多讲一些,老师的知识量和见解要比学生更多,而且更深刻。2、因材施教,因学生的不同给予不同的方法。3、老师 知识广博,教学认真。(耿鸿)课堂教学方面,让学生走上讲台讲课的方式很新颖,这样做能让同学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而培养大家口头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等各方面能力。(丁萌春201301013)李士金老师的教学方法有非常明显的好处,那就是锻炼了我们实际授课的能力,因为我们已经处在大三下学期将要接触实习岗位的阶段,我们现在需要积累实际操作经验,而不是一味地听老师传授他的教学经验,只有实践才能检验真理,纸上谈兵四年不如亲自上阵一学期。在李老师的带领下我也有了上台授课的经验,通过这些经验我很快发现了自己的不足,比如紧张,照本宣科等毛病。(陆文燕)一学期的古代文学史的课就快接近尾声,老师所用的新型的教学方式是让我十分印象深刻的。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方式变成了学生讲,老师与剩下的学生一起听。这样的方式对我们这样的师范生来说是有十分直接的好处的——锻炼掌握讲台的能力,提升讲课技能,为以后成为一位更好的老师做准备。当然,在准备上好一节课之前所需要做的事是很多的,比如查找资料、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做PPT、组织语言等等,伴随着这些事情的完成我们也将锻炼自己的各项能力(十大能力)。老师说的没错,人生的路那么长,要做好事情就必须培养好自己的能力,有了能力还用怕做不好事情?不过也正因为是以前的老师所没有用过的新的教学方式,有某些同学不予认可也是正常的,就像总会有人对新事物持有怀疑态度一样的道理。相信老师有一个宽广的胸怀,不因为个别学生的不认可而伤心。李老师对同学们发自内心的关心以及为教育事业奉献的热情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不过万事万物都有正反两面,这样的新的教学方式也同样。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讲课任务,当完成了自己的讲课任务之后就会有一种懈怠感,觉得自己的任务完成了,接下来的课堂中可能会听课听得比较随便。不过大学里没有高中时严格的管束,学生自觉性变差也是不可避免的事情。总的来说,能体验到这样的课堂是我觉得十分幸运的事情,希望老师的学子以后都能有所建树。(陈美儒)

 结束语:担负起传承圣贤文化之神圣历史使命

文化传承关系千家万户的生活质量,千家万户多不知之,考试分数关系千家万户的生活,则人人皆知。许多人只看现象,抓不住本质,受骗受害而不知因果关联也。那么,考试是深渊还是希望?![4]我们要多倾听没有出台的中学生声音。至于高考数学考试的战略战术,至于在考试中学习,在学习中考试,至于对考试的一点辩证看法,至于怎样让学生考得更好而不影响素质能力的提高等等问题,无一不与文化传承有内在联系。我们谈论了无数的“反思和建议”,却无法改变为考试进行题海战术的现状。比如中学的“文言文教学”往往很少用大量的阅读实践来提高学生的文言阅读水平。一旦学生做错了某题作业,便如大祸临头,有的老师是这样规定的:写错了一个字,重复写50遍,甚至100遍。这样的作业如何不让学生厌烦和害怕语文呢![5]杀人者并非全用看得见的武器,精神的残害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危害更大。

有理想学习让我们成为真正有高品位的人

 参考文献: 

[1]致谢:本课堂教学改革得到淮阴师范学院朱汉清、周桂峰、施军、赵宜江、周平、李相银、许芳红、杨颖、陈年高、孙义清、陈华东、赵科印、李建业等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受到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金资助(2015ZSJD010),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项目资(PPZY2015C205)。

[2]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一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5月第三版,第100-101页。 

[3]李秀华:袁编《中国文学史》教材研究综述,《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5年12期。 

[4]李士金著《走向学习自由王国——献给中国青少年一代》,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年版,第142-162页。 

[5]李士金著《关于中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实践和理论思考》,线装书局,2017版,第8-9页。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