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如何读《道德经》04
(接上)宇宙的规律,万事万物的规律,哪一个最重要呢?
“大曰逝 逝曰远 远曰反”
老子概括座位万物本源道的特点,最重要的特点:普遍。这个大就是普遍的意思,到处都存在,存在了它就离开自己的位置。“逝”就是离开,它就往远运动,但是不管运动得多远,最后都回来了。“反”就是往返。
大家想,我们的人生不也是如此吗?我们来源于尘土复归于尘土。我们最后讲不忘初心,是什么?不就是大家中学大学学的“否定之否定”规律吗?反复回到出发点的运动。
所以,钱钟书先生说:你看德国人,写这个哲学规律写了好几本书,而中国人老子用九个字就概括了规律。
最后讲人生的信仰。
“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
平常我们说“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不回归原点就没办法读懂它,“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这九个字出发点都是人,讲什么呢?
人要效法,学习天地的精神,天的精神的自强不息,地的精神是厚德载物,这不就是我们中国的民族精神吗?效法学习这种精神叫什么?叫与天地合其德,这才是真正的天人合一,要强调的是它内在的气质、品德。
“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这九个字概括为两个字“天道”。
我们中国的文化信仰是什么?即这两个字1天道也叫天理,烙到心里就叫良知,天地良心。
七十三章最后八个字,是我们常见的,为人别做亏心事,古往今来放过谁?“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这一章也是三个层次:万物的本源,宇宙的规律,人生的信仰。前面九个字“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叫“道法自然”,然:如此。本来就是这个样子。然:效法。学习天地的精神,走在正确的大道上。
三,知宝
“大道至简”《道德经》里没有,但是它秉承着这样的一个概括方式。最重要的一个字概括叫“宝”,代表着最重要。所以,我们不仅知书,还要知宝。
某一天,某人在老子对面听不懂,提出要求说,能不能把他的思想概括得简单点?
老子在六十七章把他的思想最重要的内容概括为三个方面,我有三宝。
对方说“似不肖”好像不像。
“天下皆谓我道大”天下来听我讲大道理都听不懂,打个比方,这道就像风一样“大象无形”,道就像水一样“上善若水”。
老子最后把自己的思想概括为三个方面,我有三宝,持而保之:
“一曰慈 二曰俭 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故能成器长”
他有三宝,你拿回去,按照去做就行了,“持而保之”,坚持去做就可以了,三宝是什么?
一曰慈,慈故能勇;二曰俭,俭故能广; 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故能成器长。
01,第一宝:慈
仁慈、慈爱、关怀,或者我们现在常讲的情怀,做人、做领导得有这种像母亲一样慈爱的情怀,有这种慈爱的情怀才能真正的勇敢。任何一个母亲,当自己的儿女遇到危险的时候都会挺身而出无比勇敢。勇敢,不是没有畏惧,而是一种担当和责任。没有这种情怀,没有这种担当和责任,一出事就跑了,就像燕王喜一样,他儿子派荆轲刺秦王失败后,燕王喜害怕了,先把自己儿子杀了献媚秦王,秦王不买账,他自己跑了,所以,有情怀,才能有真正的担当勇敢。
02,第二宝:俭
二曰俭,俭故能广。广:长久、持续;俭;节俭、节制。
我们人生有两种生活方式:一种做加法,有了还想更有,多了还想更多;一种做减法,我们不合理的欲望减少一分,我们就幸福一分,就是要求大家节俭节制,节制自己的欲望,培养出节俭之风,这样才能够长久持久地发展。
03,第三宝:不敢为天下先
三月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成器:成长。
我们怎样才能不断进步终成大器呢?我们的小孩需要什么样的格局才能够不断进步不断成长终成大器呢?六个字“不敢为天下先”,不是不敢领头不敢创新,是你不敢把自己的利益放到天下人的前面;作为国家,你不敢说自己国家优先,做一个人,你不能利益好处先抢在手上,有这样一种格局胸怀,才能不断进步,不断成长,终成大器。
这种解释的证据呢?
我们读经典最好的方式就是以经解经,就是拿这本经典来解读这本经典,从它自身的文本里来了解他的内容,不要迷信任何权威。
凭什么把这句话解读为“不敢把自己的利益放到天下人前面”,证据何在?
六十六章,第二句话第三句话就是它自己的解释
“欲上民,必以言下之”:要想站在上面领导好下面的人,你在语言上就要谦逊、谦让。
“欲先民,必以身后之”:要想站在前面领导好后面的这些人,就得懂得把自己的利益放在后面。
最后一章“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你要把自己放到大家前面,领着大家把事情做好,那你就得懂得把自己的利益放到后面。领导总归是站在前面的,遇到什么好处都先抢,后面还有那么多人,后面的人不把他推倒才怪。就像下雨打伞,你不为人遮风挡雨,谁会把你举在头上?
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讲的就是这个意思。《道德经》这本书的核心内容,五百字就可概括了,怎么讲了五千多字?分别从不同角度或者针对不同的人的时候讲的也是同一个内容,只是语言表达方式有所不同,所以,他自带注解。所以,我们不迷信任何人,我们按照他自己的思想来解读他自己的思想。三个问题,知人知书知宝讲完,最后概括为三个字,讲之前不能概括,容易引起误解。
老子讲的三宝:慈、俭、让。有些地方概括为:慈、俭、谦。
怎样才能读懂《道德经》呢?先懂这些重点内容,再读就方便了。
总而言之,经就是途径就是道路;典就是典籍、经典,就是指引我们走正确大道的典籍,无论多远,终能走正道,即谓“同道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