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缝,是一种艺术
留缝,是一种艺术
好木匠懂得“留一条缝隙”,该疏则疏,否则易散落;高明的装修师傅懂得木地板结合处“留一条缝隙”,给材料留足吻合空间,否则易开裂或拱起。 “留一条缝隙”是一种工艺技术,更是一种艺术。
工艺如此,文学作品亦如此。
好的文学作品会给读者留一条“审美”的缝隙,给读者回味的空间。
柳宗元有一首诗《渔翁》,原诗是这样的: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然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苏轼评价此诗,后两句“虽不必亦可”。本人亦觉如此。加上后两句貌似内容丰满,却失去了回想品味的空间,没有留白之美。而以“欸乃一声山水绿”为结句,正是“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任由读者自己联想想象,余音绕梁,岂不妙哉?
文学即人学,文学作品如此,人与人的相处艺术亦如此。
人首先要学会在自处时给自己“留一条缝隙”,自己多吸入新鲜空气,人生变得更有张力。
我们绝不否认这是一个奋斗的时代,绝不否认奋斗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可是,一张一弛,张弛有度,也是古理。所以,留一条“休闲”的缝隙给人生,回头看看来时路,做出反省,以便更好前行;留一条“淡泊”的缝隙给人生,不要太戚戚于富贵、汲汲于功名,这样,人生才会有更高远的立意和站位;留一条“坦然”的缝隙给人生,在遭遇挫折失败时才会有“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心情,才会在山重水复之时,相信柳暗花明,这样的人生才更有韧性,不易摧折。
人还要学会和他人相处时给对方“留一条缝隙”,做事有余地,羊肠小道也会走成通天之衢。名将庞涓心胸狭隘,只因嫉妒师兄孙膑之才,竟然捏造罪名对孙膑处以膑刑,做事如此狠绝,也就免不了身死马陵的悲惨结局;相反,蔺相如面对廉颇的挑衅,时时处处隐忍退让,给廉颇留下足够的尊严,最后自己也获得了廉颇的尊重,在历史上也成就了将相和的美谈。俗话“为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正是此理。
人与人的相处艺术如此,国与国之间的相处艺术亦如此。
世界要和平发展,需要国与国彼此独立又紧密合作,各国就更需做到“亲密”而“有间”。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与世界各国相处的原则。尊重他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给他国留足“独立自主”的空间;互利互惠,给双方留足“发展”的空间。唯有如此,世界各国才会共同繁荣,和谐发展。而当今世界偏偏有国家不懂“留下一条缝隙”的相处艺术,偏要霸权于世界凌驾他国之上,其实在干涉别国发展的同时自己也承担着损失,甚至贻害全球。《人民日报》指出其“吹灭别人的灯,会烧掉自己的胡子”,既有指责又有警示,给其留一条“反思的缝隙”,不知其有醒悟否?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我想就是因为大自然懂得“留下一条缝隙”艺术吧。但愿我们也能拥有“留一条缝隙”的智慧,让人生更艺术,让世界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