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微尘

《论语》中为何有重复的篇章

2020-05-12  本文已影响0人  背后国文

大家在学习《论语》时是不是发现一个现象,那就是有很多的篇章重复出现。我们不禁纳闷了,作为儒家文化代表性的著作,为什么有重复的篇章出现?

经过多次研读,窃推断如下:

推断一,如果是语录体散文,出现这样的重复不应该,至少不严谨。但如果是整篇文章,在某些不同的章节出现相同的论述则较为可能,一是文章语境的需要,二是重复的文字重要。

推断二,虽然《论语》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各自编撰,再共同完成,那么在成书过程中,对于重复的篇章他们理应清楚,但他们不但没有删除,而是重复使用,说明他们是故意的,也即是说,同样是文章语境的需要和重复文字的重要。

从这一点来讲,这就和南怀瑾先生所说的《论语》非语录体的说法可以相印证了。当然我们也不能单凭这一点就证明南怀瑾先生的观点是正确的,我们还是要从整篇文章入手,找出句段与句段的衔接,章节与章节之间的关联,这不是本文要讨论的。但是从这些重复的篇章,我们可以从另一种途径来了解《论语》的编排和文体的判别。

下面就《论语》中出现的重复篇章来研判一下是不是对南怀瑾先生的观点有辅证的作用。

《颜渊篇第十二·一五》,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本章重复,见《雍也篇第六·二五》,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这二个章节唯一的区别就是《雍也篇第六·二五》多了“君子”一词,其它完全相同,都是讲有志成为君子的人,广泛学习文献知识,再以礼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这样也就不至于背离人生正途了。

通过归纳总结,《论语》的每一篇的篇名虽然多取于每章的开头二个字或三个字,但每一篇的内容不是相互割裂,毫无关联的。每一篇基本都有一个大致的中心思想,每一章节都围绕着这一中心思想展开讲述,因此每一篇中的每一章节都是有相互联系,而且有前后顺序编排的。

学而篇第一:本篇内容较杂,有讲好学、仁、孝悌、礼、君子作风等,但有没有一个主题呢?如果经过不断反复的研读,我们就可以发现,本篇主要讲述的是学习做人的方法;

为政篇第二:本篇相对集中了些,主要讲治理国家的道理和方法,即为政;

八佾第三:本篇是集中讲礼乐,尤其是礼;

里仁篇第四:本篇讲仁、道、义、孝的道理;

公冶长篇第五:本篇讲孔子品评古今人物;

雍也篇第六:本篇讲孔子评述他的弟子们,以及做人的道理;

述而篇第七:本篇讲孔子的言行;

泰伯篇第八:本篇讲孔子和曾子的言论及其对古人的评论;

子罕第九:本篇讲孔子的言论,主要是孔子的行事风格;

乡党篇第十:本篇讲孔子的言谈举止,衣食住行和生活习惯;

先进篇第十一:本篇讲孔子的教育言论;

颜渊篇第十二:本篇讲孔子教育弟子如何实行仁德,如何为政和处世;

子路篇第十三 :本篇讲孔子论述为人和为政的道理;

宪问篇第十四 :本篇讲孔子和其弟子论为人之道;

卫灵公篇第十五:本篇讲孔子及其弟子在周游列国时的言论;

季氏篇第十六 :本篇讲孔子的礼法治国;

阳货篇第十七 :本篇讲孔子的礼乐治国之道;

微子篇第十八 :本篇讲孔子周游列国中的言行及途中隐士对于乱世的看法;

子张篇第十九 :本篇讲孔子和弟子们的言论,弟子们对于孔子的敬仰和赞颂;

尧曰篇第二十 :本篇内容较少,主要讲古代圣贤的言论和孔子对于为政的论述。

每篇的主题有了,那么我们再回过头来看出现和重复篇章,就不难作出解释了。针对上,《雍也篇第六》是讲孔子评述他的弟子们,以及做人的道理,而《颜渊篇第十二》主要讲述的是孔子教育弟子如何实行仁德,如何为政和处世。因此这一篇章重复出现在这二篇中内容适宜,完全合理。

再比如,《乡党篇第十·一四》,入太庙,每事问。孔子进入周公庙,对每一项礼器与摆设都要发问。本章重复,见《八佾篇第三•一五》,子入大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大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只是《八佾篇》多了孔子和别人的问答。

我们来比较《乡党篇》和《八佾篇》的主题,一个讲言行,一个讲礼,都是平常工作、生活的表现,出现重复就相对很正常了。

重复的篇章还有,不一一展开讨论,我们完全可以从各篇章所阐述的主题思想来理解和接受为什么会重复出现了。

《泰伯篇第八·一四》,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孔子说:“不是担任某一职位,就不去设想那个职位的业务。”与《宪问篇第十四·二七》,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重复。

《卫灵公篇第十五·一二》,子曰:“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孔子说:“算了吧!我不曾见过爱好德行像爱好美色的人。”本章重复见《子罕篇第九·一七》,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子罕篇第九·二四》,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孔子说:“以忠信为做人处事的原则,不与志趣不相似的人交往。有了过错,不怕去改正。”这一章和《学而篇第一·八》重复,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阳货篇第十七·一七》,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孔子说:“说话美妙动听,表情讨好热络的,这种人很少有真诚的心意。”本章重出,见《学而篇第一·三》。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子罕篇第九·九》,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孔子看见穿丧服的人、着官式礼服的人以及瞎眼的人,在会面的时候,即使这些人年龄较轻,他也一定从座位站起来;经过他们前面时,也一定加快脚步。《乡党篇第十·一六》,寝不尸,居不容。见齐衰者,虽狎必变。见冕者与瞽者,虽亵必以貌。凶服者式之。式负版者。有盛馔,必变色而作。迅雷风烈必变。二章虽文字不太一样,但内容重复。

《述而篇第七·二》,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孔子说:“默默存思所见所闻,认真学习而不厌烦,教导别人而不倦怠,这些事情我做到了多少?”重复见《述而篇第七·三三》,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里仁篇第四·二0》,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孔子说:“如果他能三年之久不改变父亲做人处事的作风,就可以称得上孝顺了。”本章重复,见《学而篇第一•一一》,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所以南怀瑾先生说,在我认为《论语》是不可分开的,《论语》二十篇,每篇都是一篇文章。我们手里的书中,现在看到文句中的一圈一圈,是宋儒开始把它圈断了,后来成为一条一条的教条,这是不可以圈断的。再说整个二十篇《论语》连起来,是一整篇文章。(《论语别裁之再论〈论语〉》)

而且他也认为,不仅如此,每一篇也是有顺序编排的。这不是本文讨论的内容,具体的论证可见《论语别裁》。

姑且不说南先生的观点是否一定正确,但从每篇的中心思想来看,出现重复篇章非常合理,从另一方面讲,它在某种程度上支撑了南怀瑾先生的观点。当然这仅仅是本人的推断,正确与否,只能请大方批评指正。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