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老师怎么做好学生课前排队这件事
![](https://img.haomeiwen.com/i14429522/3dc1555a00da6d39.jpg)
音乐、美术、科学、信息技术等这些专业课,学生都需要离开教室到指定的专业教室上课,做好课前准备(排队)成为上课前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基于此,老师需要从学生入学初就加强自我管理这方面的训练与培养,让每个孩子意识到校园里“安静”“不打扰他人”的重要性。比如学生上音乐课前的排队这件事,课间只有10分钟,音乐老师可以怎么做呢?
1.准时到岗,做好必要提醒。之前,我强调过音乐老师课前需要提前20分钟这一要求,是因为老师不仅需要做好音乐教室里的课前准备,包括媒体设备检测、开窗通风透气等这些事项,还需要提前达到教室提醒孩子做好课前准备,特别是低段年级,老师提前达到教室,做好必要的提醒:整理桌面,及时喝水,上卫生间,备好抹布(下课后可以直接去食堂午餐)等,而后统一在走廊里整队。
我去教室的时候,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形:有时孩子写作业,有时孩子交作业,有时孩子打打闹闹,有的孩子慢慢吞吞……每次我都会非常明确地告知孩子:“上音乐课了,快做好自己的准备工作。”于是,我一边提醒,一边开始关灯。实在有拖拖拉拉的,会作特别提醒。我想,这些明确的信息就是告诉孩子:这时候动作太慢太拖会影响大家上音乐课。
2.编创口令,帮助快速排队。低年级孩子天性活泼,难免叽叽喳喳,有时还会推推搡搡,这时候,老师就特别需要像体育老师学习一些简单的口令,帮助自己在短时间内把队伍整好。比如口令:123 向前看,123 排排好。我跟孩子们的口令是:师:一9班,生:到;师:立正,生:12。而后停顿数秒,等大家都安静整理完毕,而后我会提醒“牵手”(伙伴之间牵手),随后去往音乐教室。
当然,路队行进时保持安静,每个人都可以做自己的老师,管理好自己的身体,管理好自己的语言,管理好自己的情绪等这些习惯,基本贯穿在整个音乐教学活动中,包括课堂上与他人的合坐与合作,都需要在日常教学中贯穿渗透。作为音乐老师,我对声音有很强的敏感度,“保持安静,文明行路,安全第一”就是我们的课前教育内容。
3.寻找“小老师”,协同管理。一年级刚入学的时候,我和孩子们课前准备就是学习排队、整队,等过了一阶段,发现一些孩子自我管理能力开始增强,也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肯定。这时候,我就会挑选几位孩子当“小老师”,协同老师一起整理和管理排队。“小老师”不求多,只需2-3个,一个负责整队、喊口令,一个负责队伍前排管理,一个负责队伍后排管理。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始终在场,也会做恰当的指导,明确“小老师”的职责:“小老师”是帮助同学一起进步的人,不是对同学大喊大叫的人;“小老师”是帮助老师一起管理班级的人,是为了同学共同的进步,不是指使他人、惩罚他人的人。所以,“小老师”需要以理服人,并督促自己做到安静、安全、文明。在我所带的班级中,11班的“小老师”有模有样,管理得当,非常认真,真是我的好帮手。
4.反映情况,获得班主任的帮助。也许,很多妙招在道理上大家都认可,可真的在具体教育场景中实施时,不是每个班都适用得。在我所带的班级中,也有特殊的班级、特殊的孩子,当我把很多方法都试用后仍然无效时,我就会向班主任反映情况,并寻求得到他的帮助。无论怎么说,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上,包括对学生情感上,都比我这个音乐老师更了解孩子,更知道怎么去做。
如果的确是学生课前排队不理想,我就会请班主任老师和我一同在场,一起整理班级队伍,一起提醒与教育孩子如何安静排队,如何做到不影响他人,等等。班主任老师有威信,音乐老师有诚意,大家诚恳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其实也是在共同建设这个班集体。所以,这时候音乐老师获得班主任的帮助与支持,就是一种积极的态度与做法。溃散的班集体,其实是无数个“小问题”不断堆积而最终形成的一个负面结果。
说实话,音乐老师一周有16节音乐课,所带的班级比较多,特别是在带新的班级时,一定要把这些课前带队的事做细致、做具体,自己坚持做好示范,坚持提前到岗,关切提醒,帮助困难孩子,真正做到无声影响。千万不要在刚开始的时候就想着贪图省力,造成孩子自我管理的失效与失控,最后可能会让老师付出更多的体力与心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学生课前排队也是一件很大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