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集训‖光芒在谁身上,谁就显得格外硬气。
岁月动荡,随风飘摇的感觉不妙,每个人都想在心理上扎个马步儿。
我也不例外。
计划的诞生不过是由于,自己利用零散的时光跳了一段时间的舞。
希望能在时间的暴走下,一年一年地成长,且每一年都较往年有所改变、有所进步,这大概就是生活令人欢喜的地方吧。
它饱含未知、充满了挑战也让人有着无限的期待。
参加集训前,我突然想起了美子,一个爱舞蹈又执着的女孩子。
我们因文字结缘,后又因舞成为了朋友,我们都喜欢舞蹈,就像鸭子,喜欢水一样。
美子的舞蹈生涯不是顺遂的,她天生体质就不好,学不了几个动作她就会累得上气不接下气的。
作为家里的掌上明珠,家里是说啥都不让她再学了。
大学毕业后,她就找到了一份待遇和薪资都不错的工作。
但她并不安分,她心里还是惦记着跳舞,在她25岁,即将奔着26岁而去的时候她开始了。
那时的她,对舞蹈的记忆仅限于幼儿时期的兴趣班。
之后,她就荒废多年,身体也早已定格成型,柔韧度接近钢板程度。
于是,她便抱着“青春期的遗憾誓死也要补上”的信念,从零开始学起了肚皮舞。
因她的工作休息比较少,从周一到周六都需要上班,导致她晚上到家后基本属于“瘫痪”状态。
尽管这样可她依旧坚持着,她还把寻常人宅在家里闲散度过的周末时间充分利用。
就这样,时间被她一一捡起,而不是放养在一旁,任它流失。
我曾忍不住地问过她,会不会在某一刹那感觉到累。
她说有,只是很短暂。
我看着屏幕上的字眼,打从心底就开始佩服起她来了。
我掩饰不住自己对她的羡慕,仰望,在瞬间我甚至都有些憎恨自己,为什么她能,我就不可以。
几年过后,我还是那个我,依旧埋头照顾着我的六便士。
而她早已不是原来的那个她,她在河南开了家舞房,成为了那里的一颗闪耀的星星。
也就是从那,我们的联系就少了,少到相互问候都是破天荒。
有次,我刻意去看了她的朋友圈,发现她竟发了一段粗鲁不堪的一段话。
我私信她,问她怎么了,她说没什么事儿,就算有,说了你也不懂就别问了。
我痴痴地看着,她发来的信息,我秒懂我们不会再是“朋友”了,最好点赞之交都不要。
为此我难过了好一阵儿,可我还是舍不得,舍不得删除她。
也是,光芒在谁身上,谁就显得格外硬气。而一个有光芒的人,是不太发愁没爱情、没朋友的。
后来我就没有再理过她,某天,就在某天,她给我消息了。
“如果我保留一丝初心,是不是就不会失败,可惜如果没有如果”
看到这么文艺的字眼,很难让我不联想到,她是不是受伤了。
可她不先开口,我又怎好直接问她呢。
“有心事”?
“嗯”
“我打算找工作上班了,舞房不好经营”
“是”
“唉,做什么还是得脚踏实地,不能在太在乎钱了”
“是”
“你还在学肚皮舞吗”
“学着呢”
“嗯,舞蹈是一项“夏练三伏、冬练三九”的坚持,唯有长期持续性的投入,才能看到绝好的效果。”
“是”
……
那是在她开舞房后,聊天最久的一次,聊到最后才知道,她嘴里的不好经营,竟是她在抬高课费后,不好好上课,慢慢地造成报课的学生少了的缘故。
她在那儿的闺蜜,也没少劝她,但都被她的霸气光环给挡住了。
语音那头她哭得歇斯底里,就像她说得一夜之间好像什么都没有了。
在这里,我也只能说是苍天有眼,哪个作家也说来着,说现实生活里有很多貌似一手遮天的人,最终湿鞋都源于一个小小的傲慢与疏忽。
私以为,说得太对了,那种偶然性堪比小说,甚至连作家都不敢这么编啊。
后来的后来,一直到现在我们都没有联系,也不知道她过得到底好不好。
我也是没想到,居然会集训前梦到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