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睿内刊个人管理

85%规则:最佳学习区=84.13%熟悉和已知 + 15.87%

2020-06-04  本文已影响0人  知行铭记

今天读万维钢老师写的《学习究竟是什么》一书,其中读到“最高学习效率=15.87%”的章节,非常有意思。

学习区

首先关于“学习区”的一个理论,想必大家不陌生,如下图。

图片来源于网络

心理学家把我们可能面对的学习内容分成了三个区:舒适区、学习区和恐慌区。舒适区的内容对你来说太容易,恐慌区的内容太难,刻意练习要求你始终在二者中间一个特别小的学习区里学习 —— 这里的难度对你恰到好处。

心流

第二个是关于“心流”。这个概念最早是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在《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这本书里提出来的。契克森米哈赖说,要想在工作中达到心流状态,这项工作的挑战和你的技能必须形成平衡。他还专门用一张图说明这个道理: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果工作的挑战大大低于你的技能,你会觉得这个工作很无聊。如果工作的挑战大大超出你的技能,你会感到焦虑。而如果难度和技能正好匹配,你一上来并不知道该怎么做,但是调动自己最高水平的技能、再稍微突破一点,你正好能解决这个问题,那就是心流的体验。这是一个奇妙的感觉,你沉浸在工作之中忘记了时间的流动,甚至可能忘记自身的存在。

喜欢 = 熟悉 + 意外

第三个知识是一个公式,叫“喜欢 = 熟悉 + 意外”。一个文艺作品要想最大限度地吸引观众,必须既提供观众熟悉的东西,又制造意外。

15.87%

上面三个知识说的其实是一回事。学习区、心流、喜欢,说的是已知和未知、简单和困难、熟悉和意外的搭配。但问题是,这个配比应该是多少呢?

以前我们并没有量化这些理论,我们只是泛泛地说要加入一定的难度和意外。

而亚利桑那大学和布朗大学的研究者的一篇论文,叫《最优学习的85%规则》,说这个问题是有最优数值解的:这个数值是15.87%。

这篇论文通过研究机器学习,分析推导出了这一个结论。机器学习的原理,简单讲就是如果网络判断正确,它就会加深巩固现有的参数;如果判断错了,它就调整参数。这就跟人脑的学习很像:只有当你判断错误的时候,才说明这个知识对你是新知识,你才能学习提高。

研究者可以决定用什么难度的数据去“喂”这个网络。如果数据难度太低,网络每次都能猜对,那显然无法提高判断水平;如果数据难度太高,网络总是猜错,那它的参数就会东一下西一下变来变去,就会无所适从。

最终这项研究的结果,得出一个精确解:15.87%。

也就是说,当你训练一个东西的时候,你给它的内容中应该有大约85%是它熟悉的,有15%是它感到意外的。

研究者把这个结论称为“85%规则”。

启发

“85%规则”给了我一些有意思的启发,也跟大家分享讨论。

学习95%都是挑战和意外知识的时候,怎么办

当我们遇到非常难以理解的全新领域知识的时候,有没有这种情况:是看了好几遍依然满脸懵、所有字词都会读,串一起就是不知道什么意思的感觉?

按“85%规则”理论,我们应该找到那少许熟悉的知识,并以此为基础,去展开突破,组成符合“85%规则”的知识组合。也就是可能先从那5.88%的内容先开始学起。

比如最近混沌大学理念世界模块有些晦涩难懂,主要是对很多哲学概念缺少基本理解,那么也许我们可以从最简单的,什么是本体论、什么是认识论、什么是测不准原则等,相对还比较有熟悉感的内容先切入学习。暂时抛开理念世界的整体内容,对局部内容展开学习,找延伸学习、阅读的资料等。当学习完本体论、认识论、测不准原则之后,再以这些概念为基础,逐渐学习更多理念世界中的内容。以此类推,慢慢的提高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如此一来,也能让自己保持在高效的学习区状态学习。

简单的量化方式,我们可以把提纲、知识点列出,并逐个检查一遍,哪些是有熟悉的感觉或完全陌生、难以理解的,以此来接近“85%规则”。

发挥优势的最佳实践

如果我们完全只做自己擅长、有十足优势的事情、领域,那么不仅很快会感到枯燥无聊,更反而难以进入心流状态,也难以有进一步的成长。

那么这时候,我们可以让自己去做一些85%能发挥优势,15%是新挑战的事,如果确实事情都很熟悉,那也许每次可以找出15%的部分来做创新、优化。

希望今天的分享对大家有帮助,明天见。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