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澜细语谈教育

教师的自主性为何消失了

2017-04-03  本文已影响226人  微澜细语

这个问题,从源头,到过程,生发出两个新问题,其一是,目前选择做教师的人都有自主性吗?其二是,在过程中如何保护教师的自主性?

对于这些问题,芬兰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芬兰校长联盟主席Arii Pokka说,芬兰的教育为何举世瞩目,是因为,芬兰是个小国,要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可能,每一个人对芬兰都很重要,每一个人都是芬兰的财富;其次,芬兰的校长被赋予自主办学权,而教师对课程选择、设计有相当高的自主性。第三,芬兰有比较好的机制保证了、激励了优秀人才选择做教师;第四,芬兰的评价机制,是为了支持学校发展而不是层级化…

有位国内教育大家说,一流的人才都不愿意读师范,做教师,以至于现在学校都是三流的教师教一流的学生。之前我对此还蛮认同。但现在越来越觉得,学校需要的是适合做教师的人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一流人才。适合做教师,意味着喜欢孩子,为人善良,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较高的学科素养。最关键,会因为喜欢教师这份职业,而持续保持着自主发展的热情与意愿。

当下的学校教师绩效评价,是为了支持、激励教师个性化发展还是为了监督?对成熟教师还要定期检查教案,能否激励教师教育自觉?教师对课程对课堂,不能真正依据学生实际情况而定,总是被“教学进度”、统一考试、统一内容等限制,如此,何来自主性?当老师惊恐于疲倦于无限的责任时,良知也在渐渐耗尽。当他在无所谓的"绩效"面前,他或许完全异化了自己的情感与尊严。自然,自主性也就消失了。

选择适合的人做教师,教育改革才有保障。

放权,以激励教师自主自觉,才是学校持续发展的首要策略。

政府不需要太能干,需要的是相信的勇气!教育主管部门的人,不需要太强势,你弱一点,普通教师才会更聪明。

当然,校长要勇于做“富贵闲人”,富是心中有爱。贵,总是因他人而被需要,做教师的贵人,学生的贵人。闲是敢于只管头(方向)、管脚(行动),而不是从头管到脚,以至于有闲情读书反思,思考教育本质,学校发展方向。最关键,校长眼里有人,站在校园正中的是儿童,是正在成长中的人。也因此,校长的以身示范,才有教师的自觉自主。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