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

搭建脚手架,归类学习效率高

2022-05-24  本文已影响0人  感恩遇见0331

明确而可行的目标,真实而又适度的期望,才能引领人脚踏实地,胸有成竹地朝前走。

《相似三角形》学完了,复习课和习题课怎样上才更有效率,有效帮助学生们梳理知识,学会应用呢?我在教学中还是喜欢给学生归类,帮助学生搭建知识的脚手架,将难度逐步提高,让学生“够一够,摘桃子”。因为学生掌握一个知识点挺困难,通过归类,学生反复“遇见”类似的知识点。再次“遇见”时的熟悉感,会让他对自己可以解决问题树立信心,有效帮助学生对知识加以巩固和提升。

第一题

这个题目难度不大,主要考察学生利用“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来证明问题。除了一组内错角之外,另外两组角学生分别有不同的方法。一种是利用“等角的补角相等”,另一种是利用“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落实完这个题目,学生们自己解决下一道题目:

第二题

有了第一题做铺垫,学生们会有大多数同学独立做出第一问。第二问需要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线段成比例”列出比例式AF:DC=AD:DE,需要先求出线段DE的长,利用“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可以求出,再代入比例式求解即可。

小试牛刀

趁热打铁,来一道练习题巩固一下,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们这一次可以独立完成题目。

这样做课堂节奏会变慢,效率会高吗?

我也会问自己这个问题,几何证明的逻辑推理过程,是需要学生们慢慢地、一点一点地培养起来的。倘若我们只顾赶进度,只为了一节课多讲几个题目,而学生们对这个知识吃不透、学不会,讲再多的题,讲了之后有用吗?

我们想让学生“够一够,摘桃子”,那就要给他们搭好知识的脚手架,让学生沿着阶梯一步一步踏实走好。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