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简书,平均每6000次浏览会产生200个喜欢、50次评论和1次
前言:
基于事实的前言:我的简书账号上周收获了第一次评论,兴奋着马上发了朋友圈。然后…想想自己从开始用简书以来,每天对文章浏览/喜欢的关注程度... (这样是不对的!!!) 再后来…我就想看看大家的文章从浏览到喜欢/评论甚至打赏的情况是怎样的。(这样也是不对的...)
我在简书收获的第一次评论正经的前言:作为即将毕业的心理学研究者,用户的态度和行为是我一直想要了解的。在我所接触的几款app中,简书大概是最缺乏商业性质的了,其数据更为纯粹和真实:可以说,简书专题中的每次阅读都是源于兴趣。以此来了解用户从浏览到喜欢/评论再到打赏的心理也将更加明确。
数据来源:
用了大概1.5天的时间统计了简书中10个专题中共2629篇热门文章的浏览/评论/喜欢/打赏数据。包括我关注的4个专题:需求与用研,交互设计与用户体验,iDesign和@产品;以及6个在简书推荐中随机选择的专题:读书,谈谈情说说爱,二次元,教育,音乐天堂及运动&健身。本次统计中没有计入的关闭评论的文章,也没有剔除被多个专题收入的同一篇文章。
从浏览到喜欢/评论:
从整体的平均值来看:每30次的浏览会产生一次喜欢,每120次浏览产生一次评论,每6000次浏览会有一次打赏。
在不同的专题间这些数据有着一定的变化:读书专题中获得一个喜欢需要16次浏览,而在iDesign中则需要85次浏览;教育专题中一次评论在72次浏览中产生,而在iDesign中这个数字为618;教育专题中获得一次打赏需要3573次浏览,而在iDesign中则要17639.5次。
各专题下浏览/喜欢/评论/打赏的平均值从众效应:
心理学上的从众说的是少数人受多数人的影响而改变自身想法/行为的现象。在这里,我想知道的是:已有的喜欢/评论是不是更容易吸引新的喜欢/评论。
把文章按照喜欢/评论次数进行分类,然后以浏览次数除以喜欢/评论次数,得到以下两张图。
a) 喜欢次数在100以下的文章,要平均50次以上的浏览才会产生一次喜欢;对于喜欢次数在100~1000之间的文章,则是平均35次左右的浏览会产生一次喜欢;而对于喜欢次数在1000以上的文章,这个数字则降低到20左右。
b) 评论次数在10以下的文章,要1000次以上的浏览才会产生一次评论;评论次数在10~100之间的文章,则是平均200次左右的浏览会产生一次评论;而评论在200以上的文章,则平均100次左右的浏览就会有一次评论。
警告:
a) 如前文中所言,我在分析的时候只统计了热门文章中的部分数据,而真实的情况则可能会乐观许多:大多数的简书文章曝光量并不高但也获得了基数水平的喜欢/评论,如果加入这些文章将有可能会拉低这些平均值。
b) 从众效应可能并不存在。数据所表现出来的仅仅是高质量的文章受到更多人的关注,从同一篇文章的数据走向来计算从众效应的也会更为准确。
c) 本文中的数据并不一定能说明了什么什么… 就以我本人的情况而言,文章10%左右的阅读量是来源于朋友圈分享,而在这个页面是不能进行喜欢/评论操作的。 而且, 文章受到的关注本就应该取决于内容。
PS. 真的应该好好学门数据分析的语言了…手动输入真的手累眼睛疼啊…另外,我在做统计的时候非常想要看到的是边际效应啊…最后...很希望看到简书官方的数据统计啊...
拓展阅读:
简书上有趣的用户数据 -- 简书大数据之一 中通过爬虫分析了诸多用户数据。
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