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PMO迷局
昨天参加了PMI组织的活动,此次的主题是PMO,嘉宾们关于PMO的挑战与现状分享为PMO前景蒙上一层阴云。在此我想提两个观点:混乱是阶梯, “忘却”理论。
混乱是阶梯
伙伴们由于各种因缘巧,而合步入PMO的相关工作,原来想象的高大上荡然无存,结果只有自己在坑中凌乱……
需要我们清醒认识的是,这种混乱与挑战是一种必然。我们冷静思考一下,一个组织增设管理岗位,必定是碰到了大麻烦,所以才愿意付出成本。组织增设PMO之类的机构,必然是一个火坑,也必然是九死一生的搏斗,两到四年后大量的PMO失败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事情的另一面,正式由于这种混乱,才是组织下决心成立PMO的历史机遇,正所谓时势造英雄。
混乱是阶梯,是《权力的游戏》里的台词,也是PMO生存的引领。混乱是组织变更提升的阶梯,也是PMO从业者展示价值的契机。但变革的推动不是每个人都能扛过去的,也是大浪淘沙的过程。
“忘却”理论
嘉宾借助史料,揭示了PMI管理PMO理论的谬误。有一些工作经验的朋友都会有一种认识:尽信书不如无书,不管从事的是什么岗位。有趣的是另一面,时代的巨大进步都是在各种理论突破之后。
知识的“无用”
我们需要客观理解的是,所有的“理论”知识都是“无用”的。对!你没看错。这里对于“无用”,我特意打了引号。一是强调知识不能直接用来解决现实问题,让我们清醒理解它是无力的;另一方面是提醒,只有知识内化为能力后,才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需要说明的是,这个并非PMI一家之痛,包括组织行为学、管理学、编译原理、控制理论等等。
就像那句“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这个永远会是很多人的感叹,改变不了,也解释不清,虽然原因很简单。
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怎么办?
1、不飙术语
将所学的理论知识,打散、去皮,融入个人的工作行动。不要向领导推销PMO、项目管理、项目三角约束等等,不要向同事们张口各种PMP术语。不客气的说,在对方眼里,这样的做法属于“不说人话”。
2、回到业务
关注领导关心的问题,它代表了组织整体层面最大问题;关注兄弟部门的KPI,从那里有可能会发现他们心中真正的痛。当问题真正理解后,解决方法就不会是什么问题。
3、因地制宜,散装贴牌
跟踪组织及合作伙伴的接受程度,具体问题具体解决。不宣传理论、不套用模板,将所学的PMP理论包装成对方理解的东西,一起推进落实,即将我们熟悉的东西打碎,封装成对方认可的样子,然后贴上对方理解标签。
只要事在一件一件的做成,PMO就是有价值。
只要你帮助他人成功,对方就会产生路径依赖,PMO存在就是合理。
案例
个人从事PMO4年可分为四个阶段,整体而言是:围绕组织业务,运用项目管理理念、方法,助力团队发展。
- 第一阶段:帮助团队从0到1
主要工作是建团队、建IT基础设施、建流程、梳理业务。此时我是唯一一个全职的PM。 - 第二阶段:帮助PM从0到1
此时团队已经出发,业务已经持续运转。客观环境支持选PM后备,1带1,手把手,与大家一起做具体的事。 - 第三阶段:帮助PM从1到1+
此时团队对于项目管理已经熟悉,是时候放手让PM独立承担任务,容忍低成本的试错;工作重心从指导,转移到监控。 - 第四阶段:帮助组织探索下一阶段
组织在外部环境影响下,对于投入产出比更加关注,需要更多效能的提升。以此为出发,从小事开始推动变革,从能获得民心的小事开始行动。整体而言是,前面扫清路,后面给加油。
需要说明的是:四年时间内,除了在组织内部做项目经理任职资格答辩审核时,会满口术语、流程、方法论,其他时间都是与大家在讨论事情、讨论业务,在考虑如何做成事;衡量的标准只有一条,能不能做成事。
顺势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