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化教学-11 | 体察并利用心理动机
人们做任何事情其实都是受心理动机驱使的。
一款火爆的游戏往往是因为它的某个元素或环节,激发玩家的心理动机,引导玩家主动参与游戏,自觉自愿沉迷其中。
那么游戏化教学设计,在这方面可以从游戏真上学到什么呢?
今天继续阅读《带团队一定要会玩游戏:如何用游戏化思维管好新生代员工》第二章第4节,探究上面这个问题的答案。
一款成功的游戏,往往是对玩家的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两个方面都兼顾到位。
内在动机包括: 新奇的事物、富有使命感和责任感的任务、能够满足某方面的求知欲,以及创造被需要的机会等。
外在动机包括: 装备奖励、经验值、游戏级别晋升、技能水平提高等。
根据上述内在和外在两个方面的动机,我们如何设计游戏化教学对心理动机的驱动机制呢?
第一个方面,利用外在机制,强化学生行为。
外在机制可以有两种。第一种是奖励机制,第二种是惩罚机制。首先对于奖励机制也就是对需要认同和肯定的学生学习行为进行奖励,其次对于惩罚机制意思是对需要规避和否定的行为进行惩罚。奖励和惩罚的具体内容可以由老师与学生共同讨论决定。
第二个方面,利用内在动机设计核心玩法。
包括三种方式: 一,自主认领任务。二,建立关系需求。三,赋予学生更多的“技能”。
第一,自主认领任务。意思是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想要做或喜欢做的学习任务,这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这种方式相对于老师直接分配学习任务的被动心理感受而言,较大程度满足了学生的掌控欲。
第二,建立关系需求。学生不再是独立存在的个体,而是可以相互结盟的伙伴。也就是一起面对学习中的困难,相互支持和帮助。就像《英雄联盟》这款游戏,玩家可以自己选择好友组团去挑战。
第三,赋予学生更多的“技能”。在游戏中玩家可以在通过游戏获得分值和等级,游戏会向玩家开放更多的技能,例如在《魂斗罗》游戏中,玩家随着能力的提升可以获得更强的战斗力的道具。那么在游戏化教学的设计中,老师也可以根据学生能力和等级的提升,为学生解锁更多的“技能”。这里的更多技能,更多指的是“权利”。例如当学生从比较低的等级晋升到比较高的等级,可以随之解锁“优先回答”技能(会的问题有优先回答权)、“答错免罚”技能(答错的问题可以免扣分)等等。
上述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其实在现实中是并存的。例如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到自己某个知识点的缺漏,于是主动向组内的“长老”寻求帮助,这是内在动机的趋势;当他突破这个学习难点之后,不仅能得到了能力提升,他还可以因此获得晋级,这就是外在动机的趋动。在游戏化教学的设计中,老师要善于将这两种动机相结合,把物质激励和情感激励相结合,以达到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动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