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海文荟

特级教师说| 曾军良:创造属于学生的课堂

2019-05-01  本文已影响53人  行走在灵动的笔尖上

曾军良,特级教师、北京实验学校校长兼党总支书记

课堂究竟因何而存在?课堂最终属于谁?这是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回答的问题。我认为,学生是课堂的根、课堂的命,是课堂的开始、课堂的发展、课堂的结束……学生,是课堂存在的全部理由,课堂最终应属于学生。

课堂的核心是学生

“学习”是课堂的核心,课堂应该围绕“学习”这一核心进行。教师要精心策划学习流程,努力推进课堂学习的多样化。创建学习的情景,激发学习的兴趣,丰富学习的方式,拓展学习的时空,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励他们在学习中进步,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与能力。

教师在课堂中的一举一动,都事关学生的学。要凸显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人公地位,教师要把握几个关键要素。

不“越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所能做的,只是引导学生学、帮助学生学,而不是强迫学生学、代替学生学。在备课时,教师应多从学生的视角去看问题,设计好课堂的学习流程。譬如,这样的问题学生会怎样思考?他们已有的学习基础和新知识点之间的连接点在哪里?这种表达方式的奥妙,学生能体会吗?怎样的学习流程能提升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学习?教师如能记住自己的“引导者、帮助者”身份,学生的“课堂主角”一定会当得更好。

守“底线”。学生没有开始学习,教学就不能开始。我们必须警惕学生身处课堂心在别处的现象,我们的责任是把他们的心思引回到学习中来。课堂教学应该如潺潺溪流,不为速度与激情,只是涓涓细流,从容而行。学生是课堂的主角,若主角不参与其中,这样的课堂速度再快,看着再热闹,那也只是教师的课堂、部分学生的课堂、“伪学习”的课堂。教师的底线应是保证学生在学习。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主角,教师要运用自己的智慧,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留在课堂上,一旦发现游离者,要舍得停下来,敢于停下来,用眼神、动作、精彩的学习内容、教育智慧与教学艺术把学生“召回来”。

讲“科学”。教师必须怀着清晰的目标、带着深厚的专业知识走进课堂。不应迷信顺畅的课堂,我们相信学生的成长需要经历从不会到会的过程,从发现问题、暴露问题,到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如果没有经历学习的困难、勇气与挑战,也就无法获得学习的品质,更难以享受精神成长的喜悦。

“学生主体”“学习主人”绝不只是响亮的口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扮演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但是,永远不能忘记:学习是课堂的核心,课堂最终属于学生。只要记住这一点,就会明白教师应有所作为。

必须让学生“真正学习”

课堂教学是一个怎样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究竟要做些什么?我认为,一个教师在课堂上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关注学生的真正学习,把学生的所有表现放入自己的眼里,据此来推进学生学习,达成学习目标。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真正学习,需要在几个关键点上做文章。

面向全体。在课堂教学中,常常出现个别学生主宰课堂的情况,大部分学生被动地看热闹、被边缘化。这样的课堂长此以往,学生会厌学厌校。这样的教学只是教师个人的教,学生的学习只是“个别学”“伪学习”。我们需要思考如何才能引发全体学生的学习信心,要怎样收集信息,才能全面地了解各个层次学生的想法,要怎样处理正确、错误或无关的各类信息,才能推进下一步的学习。如此,一个真正的、清晰的学习课堂才会出现。

问题驱动。课堂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是为了解决学生的真实问题,助推学生的成长;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实现学科育人。教师要研究学生的起点,依据教学内容、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寻找学生的真问题、有思维含量的问题、激发兴趣与追求的问题,通过问题驱动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并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有趣、有效地解决问题。课堂要防止假问题,如果假问题充斥着课堂,尤其是假问题下形成的假热闹,会严重影响真问题的解决。问题是思维的起点,设计课堂问题的前提是“疑”。从“疑”入手,给学生营造一个适于探究的学习氛围,通过新材料、新情境、新视角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在宽松的思维时空中思索、讨论、辨析,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才能实现认知的重组和思维的创新。

落实到底。在课堂上,教师要注重将教学进行到底。课堂中,教师在讲解问题后,常常问学生“听懂了吗?”学生也往往齐声回答“听懂了”。有些教师真以为学生懂了,便按照教学程序往下走,但要求学生独立去解决这些问题时错误还是很多。注重效果的落实,教师要将“听懂了吗?”转换成“你能通过独立思考尝试解决这些问题吗?”课堂中,教师要高度关注学生是否参与、是否理解、是否落实在笔下、是否能独立解决问题。教师还要注意将“落实”向课前、课后延伸。

陪伴学生经历风雨

我走过32年的教育生涯,当过28年一线教师,从走上教育岗位开始,每年都会走进一些比赛的课堂。看到上课的教师激情四射,学生默契到没有一点瑕疵,回答问题是那样的完美,我总是羡慕不已。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每一次对话,就像设定好了一样。但这样的课听多了,我就不由得产生了怀疑:这样的课堂,是否有课前的重要铺垫,是否真的值得我们学习?如果学生没有经历过错误,没有经历过失败,其实课堂并没有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记。错误、失败、正确、成功,都应该让孩子体验,经历风雨才知彩虹的美丽,历经挫折才知坚强的可贵。

积攒教训。学习本身就是一个过程,一个积攒的过程,不仅是积攒成功,更多的是积攒教训——如果从来没有经历过错误,怎么能够知道什么叫成功?学生需要在错误中改进,在错误中进步,在错误中成长。当老师发现学生读错单词的时候,老师当堂纠正就是对他最好的帮助。当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发生错误的时候,同学当场矫正就是对他最大的关怀。最好的学习就是充分暴露过程的学习,被老师、同伴指正,然后慢慢地学会。

不要为了公开课而让课堂华丽,不要以为一帆风顺的课堂才是好的课堂,让学生走过一些泥泞,他们才能享受真正的成长——那种由学习带来的精神愉悦。

合作学习。每个学生的成长环境都不一样,每个生命个体必然存在较大差异,个性、基础、兴趣、思维能力、学习品质均表现不一样的特征,他们的学业也处在不同的层级。学生个体的差异,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教师要鼓励每一个学生在自己的起点上努力向上攀登。以“有教无类”促进“起点公平”,以“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差异发展”促进“过程公平”,以“人尽其才、各尽其能”促进“结果公平”,提供尊重差异、尊重个体的教育。以笔者多年的经验,小组合作学习、“兵教兵”是面向全体又促进差异发展的最为有效的方法。由于不同个性的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各有不同,教师的讲解无法针对学生的差异,满足每一个孩子的问题需求,但小组合作学习能调动每一个个体的主动性,让学生将自己的问题暴露出来,并获得个体化的解决,有利于提升学困生的自信心,提高学困生的学习质量。优秀生在帮助学困生解决问题的同时,不仅收获了友谊,同时也推动了自己的深入思考、多维思考,让自身发展得以拔高。中间生在反思问题中学会借鉴,在倾听讲解中学会增智,开拓了眼界,让能力得以提升。因此,教师要努力推动合作学习的深度发生,只要通过合作学习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坚决不讲,而是促进“兵教兵”作用的充分发挥。

聚焦问题。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老师在前面带路,让学生清楚知道自己要去哪儿,辛苦劳累也要坚持,让学生经历学习的困难,40分钟有限的课堂,能创造无限的精彩。教学内容不能面面俱到,教师带着学生一起打井,不是东挖一下,西挖一下,而应专注一处挖,往下、往下,再往下,直到清澈的水噗噗冒上来!这就是我们的课堂,让学生经历风雨、体验成长。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