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不是公开课,一首诗能上一节课吗
2022-03-12 本文已影响0人
舒心语文
如果不是上公开课,您一节课会仅带领学生阅读一首四句或八句五言诗吗?
至少我在多数情况下不会这样安排。
原因如下:
1.教材的实际
初中语文古代诗词的编辑,除《木兰诗》《沁园春·雪》等较长的诗外,很少有独立成课的。一课两首或三首、四首甚至五首的极为常见。
2.群文教学理念的或“1十X”式教学理念的推行
群文教学理念或“1十ⅹ”式教学理念无疑是部编版教材中提倡的一个理念。我理当践行之。
3.教学的实际
众所周知的原因,语文实际教学是有课时要求的。事实上,不多于八句的古诗一节课上两三首是实际情况。
既然这些情况大家都知道,为什么公开课仅选一首诗的情况屡见不鲜呢?
原因也不难猜:
1.公开课不同于家常课
公开课往往含有一些教师表演的成份,受开课目的、开课者个人思想及开课情境的限制。家常课,多了些随意和任性。这一节课不行,还有下节课弥补。
2.为听众对公开课的心理期待使然
公开课的听众多了很多老师甚至是教研员,他们对公开课的心理期待是听到一节高于家常课的课:既要上得完又要上得好。
为此,做课老师自然不敢设定太大的课堂容量。
那么课堂上仅有一首短诗,怎样利用课时呢?
最常见的方式是短文长教,把古诗往深里挖,把古诗阅读课上成古诗鉴赏课。
当然也有老师能做到古诗阅读课的初心不改,在读上做足文章,让学生变着花样读这首诗,哪怕读得厌烦了,但在公开课的情境里谁敢不读得“死去活来”呢?
当然,也有教学大伽们导读得法,让学生读而不厌,多读不烦的。
上周二欣赏的两节《望岳》的同课异构,可以说是这样。
但读诗之心不变,读诗之法必变。因为教学不仅仅是一个读字,还要读出收获,读出心得,读出深度。
但我辈平庸,无法企及。故教学中“涛声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