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作品的开头”的限度是什么?
对于很多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而言,作品的开头部分都具有足够的重要性。
在大多数情况下,对于大多数文学创作者而言,重视文学作品的开头部分也是很有必要的。
最重要的一点原因就是:作品的开头部分是吸引读者的部分,更是决定读者是否想要去完整地阅读整篇作品的关键部分。
对于很多普通读者而言,只有足够精彩、足够吸引人,乃至足以让他们直接产生共鸣的开头部分才能够引起他们继续向下阅读的欲望,才有可能让他们产生完整地读完整篇作品的想法。尤其是在作者的数量足够多、作品的数量和种类也足够多,读者能够很大程度地进行自主选择的现实环境之内。只要自己拥有足够大的自主选择权,很多缺乏精力或者缺乏耐心的读者便会把文学作品的开头部分视为他们选择文学作品的最重要因素,甚至有可能会把这一点视为唯一的因素。只要自己感觉某些文学作品的开头部分不符合自己的喜好或者需求,很多缺乏耐心或者缺乏鉴赏能力的读者便不会再继续阅读那些作品,无论那些作品的实际质量究竟是好是坏。
正是因为如此,很多文学作品的创作者不得不尽可能地重视文学作品的开头部分,某些自称能够“教别人写作”的人也会反复地向其他人强调“写好作品的开头部分很重要”。这是应对诸多存在缺陷之处乃至对自己不利的现实环境的必要措施之一。
所有正常的写作者都应该能够理解“凡事都有限度”这句话。大多数正常的读者也是一样。
只不过,在很多情况下,只要自己不会遭受实际损失乃至付出代价,很多人便不会按照正常的道理来思考或者做事。尤其是在包括文学在内的诸多主观因素相对较大、很多人都可以一定程度地只凭自己的喜好或者情绪来做出选择的领域之内。
无论是很多作者,还是很多读者,或者是很多自称能够“教别人写作”的人,全都只会想到并且强调“重视开头部分的重要性”,却大多不会主动想到“重视开头部分的限度是什么”,除非他们因为对这个概念理解错误而遭受足够的实际损失。有些人甚至有可能在自己因理解错误而遭受损失、浪费机会之后仍然不知悔改、不会反思,还有可能不准其他人提醒自己。某些自称能够“教别人写作”乃至“要求别人如何写作”的人更是很可能反对别人指出这一点,更不准别人怀疑、质疑这一点,只因为他们可能会认为这样做可能会妨碍他们或者让他们“不爽”。
任何正常的文学作品,都不是只有开头部分的,也不是只有开头部分才有价值、才称得上“重要”的。不懂得乃至不承认这一点的人,不但没有资格“教”别人,连能否算得上正常人都值得怀疑。
从文学创作的角度来看,“重视文学作品的开头”的最重要的一条限度,便是不能让作品的开头和其他部分产生明显的割裂感。
所有完整的艺术作品,都应该是一个整体,包括每一部、每一篇正常的文学作品在内。从艺术作品的角度来看,一个正常的整体应该具备的特征之一,是均衡。均衡不是绝对平均,不是每一个部分都必须在某些方面或者在整个表面上完全相同,而是每一部分都能够正常地起到它应当起到的作用、正常地满足读者或者观众的精神需求。
文学作品的不同部分拥有不同的功能,自然也分别拥有不同的重要性。开头部分的核心重要性是吸引读者,中间部分的核心重要性是详细而丰富的具体内容,结尾部分的核心重要性则是引发读者的思考或者让读者感受到精神层面的冲击、满足。其中任何一个部分存在明显的不足之处,甚至存在明显的缺陷,文学作品的总体质量都会受到明显的影响。所谓的“烂尾”,正是对某些在结尾部分存在严重缺陷的文学作品或者文字产品的批评。即使某些只有“爽”之类的生理层面、个人情绪层面的追求的人不懂得或者不在乎这一点,这一点也不会因为他们的个人喜好或者个人情绪而改变。
过度重视文学作品的开头部分,以至于让同一篇作品的开头部分的质量与其他部分产生很大的差别,甚至让开头部分和其他部分在内容上产生偏差或者产生不连贯之处,必然会让整篇作品产生足够强烈的割裂感,也会让整篇作品的质量受到影响,从而让具备一定阅读能力和鉴赏标准的读者感到失望。对于大多数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的读者而言,即使他们能够被这样的作品的开头部分吸引,他们也必然会在继续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作品当中存在的割裂感,从而大概率停止继续阅读并且大概率不会对这样的作品给出好的评价。当然,如果某些作者的目标受众是那些不愿思考乃至不懂得思考、对自己阅读的作品或者文字产品根本没有实际质量方面的要求的人,那另当别论。
正常的文学创作者,都应该懂得:作为整体的文学作品是由不同部分组合而成的,任何部分都是具备各自的价值且不可偏废的。
正确地实践任何概念的前提,都是不能错误地理解乃至故意歪曲概念本身。
具体到“重视作品的开头”这一条概念,相对最常见、最普遍的一种错误地理解、故意歪曲概念的做法便是盲目模仿他人乃至抄袭他人。
对于很多实际能力较差且没有主动提升能力的意愿的作者而言,盲目地模仿某些能力强或者有名气的作者,甚至是直接抄袭某些著名作者,从来都是足够常见的事。他们当中的一部分人还会坚定地认为,这样做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对他们而言,“重视作品的开头”就是拙劣地模仿乃至直接抄袭某些著名作者的作品的开头部分,无论他们自己的作品到底和那些被他们模仿、抄袭的著名作品在实质上有哪些差别、有程度多么大的差别,也无论他们的实际能力、实际目标和那些著名作者到底存在多么大的差别。无论是对于某些较为宽泛的理念,还是对于某些具体的做法,即便是主动地去学习,他们最多也只能学到表面,而无法学到并掌握实质。他们只会把某些著名作者及其作品拥有名气的原因归结于“这些人把作品的开头写得好”或者其他能够从表面上得出的结论,无法认清或者不会考虑其他各项能够对作者和作品造成影响的因素。他们更不会想到,即使某些著名作者真的只是通过“把作品的开头写得好”而获得成就,也不意味着他们一定能够通过相同的做法来获得成就。
很多只是在表面上类似于真正优秀的作品的劣质仿制品,正是那些错误地理解乃至故意歪曲优秀作者的理念的人胡乱地制造出来的。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连认清自己所处的现实环境的能力都没有,更没有根据自己所处的现实情况和自己的实际能力来做出最合适、最有益的选择的能力。
在尽可能地重视作品的开头部分的过程中,真正的文学创作者还需要记住一点,那就是:不能过度地通过作品的开头部分来讨好他人,尤其是刻意地讨好不适合自己乃至不可能成为自己的受众群体的人。
拥有正常的理智和认知能力的人都应该懂得,不同类型的人有不同的喜好、不同的需求、不同的价值观念。这一点会充分地体现在包括文学在内的多种不同的艺术领域之内。
无论是不同类型的作者,还是不同类型的读者,在精神层次的差别或者差距都有可能是巨大的,也有可能是多种多样的。这意味着,某一种类型的作者的受众群体可能只会是固定的一种人或者几种人,某一种类型的读者的选择也可能只会是某些固定类型的作者或者作品。也就是说,在很多情况下,除某些能力特别高超的作者之外,很多作者如果想要去迎合乃至讨好原本不适合自己的读者群体,从而强行改变自己的写作风格、思想观念等诸多影响作品的因素,便很容易让自己创作出的作品变得不伦不类,至少会很容易地让拥有一定的阅读能力、鉴赏能力的人认定作品不伦不类,从而适得其反。
更何况,某些连基本的阅读理解能力都不具备、连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边界感都不懂、自以为有权只凭借自己的喜好和兴趣来随意要求他人的人根本不是也不该是任何正常的作者的受众群体。任何作者想要把讨好这样的人作为自己进行创作的指导思想,都属于本末倒置,甚至可以说是糊涂。因为,这样的人从来都不可能长久地、稳定地带给正常的作者足够多的收益。如果这样的人在某些现实环境中占据多数或者掌握强大力量,甚至有权直接决定多数普通作者的命运,普通作者最明智的选择应该是离开这样的环境,而不是在这种不适合自己的环境中委曲求全。
能否认清自己所处的现实环境不是唯一的现实环境、能否认清自己见到的某些人不代表所有的人,从来都是正常人和蠢人、废物、无耻之人的重要差别。
对于作者而言,吸引适合自己的读者,确实是很重要的。
但是,长久地把握住适合自己的读者群体,同样很重要。这一点,不是只靠写好作品的开头部分就能够做到的。
坚持做更好的自己、坚定地向自己确立的长远目标努力,更是在文学创作上取得足够成就的重要前提之一。
2025.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