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还者思想
首页
美文
文章
散文
日记
诗歌
小说
故事
句子
作文
签名
祝福语
情书
范文
读后感
文学百科
生还者思想
个人思想
自以为能“重新定义概念”的人,都是什么人?
只能依附其他形式的艺术形式,都可能难以生存
必须靠“讨别人喜欢”才能活的生物,叫宠物
人不能选择出身,所以人必须有权选择如何活
最荒唐的以偏概全,是只把无能的人视为“所有人”
文学领域中的“长期主义”
对于必然反对自己的人,不存在“推向对立面”
某些能力低下的人,就是只会选择低质量的作品
指责他人“偏激”,可能是打压他人的手段
文学的最大脆弱性,是“谁都可以否定它”
把能力和决策权交出去,可能是自取灭亡的先兆
“批判丑恶”绝不等同于“声称世界上只有丑恶”
对于阻止你的人,要尽可能认清其真实意图
判断“正确的废话”的第一标准是“有无可行性”
“和你不一样”不是罪过
说“努力没用”却不给出真实依据,就是在害人
没耐心的人不是长篇文学作品的受众
“同质化”既害真正的作者,也害真正的读者
人在什么情况下才有权要求他人“改性格”?
把不可能成真的假设当依据,最没有意义
“抵制蠢货”没有问题,问题在于谁是“蠢货”
作者是“专属于”某些读者的吗?
不同层次的快乐
对于某些人而言,“年龄大”只是最小的问题
片面的事实可能比纯粹的谎言更可怕
正常交流和说教的差别
对生存和生活有益的社交,才是必需品
把文学创作称为“码字”,是对文学创作的轻视
把反对者都称为流氓,是真流氓的惯用伎俩
“只给数据、不给出处”是重要的骗人手段
“事实胜于雄辩”在什么情况下不成立?
都只想做“被帮助的人”,就不可能有“互相帮助”
阅读能力低下的人,凭什么要求作者服从自己?
不准别人“定义”自己,却总是“定义”别人
不同群体“相互隔绝”的利与弊
文学作品和文字产品
都自以为“高等”,谁才能真正“高等”?
合格的读者需要具备哪些能力?
有人“恶意曲解”就不做事,什么事都做不成
难道只有一个人有资格写作?
谈论“写作”,必须先认清要谈论哪一种“写作”
谁只想“解决提出问题的人”,谁就最该被解决
创作者“迎合人性”的限度是什么?
只要标准足够低,什么都可以是“挺好的”
“小时候的东西”一定都是“好”的吗?
对“多数人”的认知,能反映人的真实认知能力
只注重长度和速度,就是不懂文学创作
没有“同罪同罚”,就没有真正的公平
比喻所造成的谬误,都源于“偷换概念”
“所有评论都有价值”不仅错误,更不公平
延伸阅读
心态
亲情
愚人节
沦落
腊八节
等待
四季
抖音网名
遥远
清晨
无缘
端午节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