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18岁男孩“戒网瘾”,“关禁闭、铐窗户”之死根源何在?
原创】18岁男孩“戒网瘾”,”关禁闭、铐窗户“之死根源何在?
【核心提示】据今天《新京报》报道,这位18岁的年轻人有爱上网的“毛病”,初中毕业后产生厌学情绪,吃住几乎都在网吧。8月3日,从网吧找到儿子后,刘冬梅把他交给合肥正能教育学校,这所学校主打帮助孩子“戒除网瘾”的招牌。“校方负责人罗铿承诺,学校不会打骂孩子。”刘冬梅说。可是两天以后的8月5日17时许,看守教官孙某发现李傲身体异常,口吐白沫。该校人员遂将其送县中医院抢救,李傲不治身亡。(男孩“戒网瘾”身亡 涉事学校5人被刑拘2017年08月20日 新京报)
如今的青少年儿童沉迷网络游戏,是一个很大的社会问题,父母平时对自己的孩子沉迷网络游戏的教育方法,往往不是打,就是骂。
有的父母却用高压的方式能强行“管制”孩子的这种玩网络行为和思想,有的却来个一“送"(“戒网瘾学校)了之。
而孩子呢?
却来个一“死”了之,这个“死”;要么自杀、要么他杀,要么被别人杀。
有的对于玩游戏的孩子却来个一“锁”了之。
而孩子呢?
却来个一“跳”了之——10岁的儿童“因经常离家夜不归宿,宿松县一名小学生被父亲长时间反锁家中,为了外出男孩竟在深夜背起书包,穿上运动鞋,撑开一把雨伞从四楼家中跳下,结果重重地摔在地上当场身亡。”(2012年8月27日 中安在线 10岁男孩遭父反锁为外出撑伞从4楼跳下身亡)
我们的父母为什么不懂得用亲情、用沟通、交流和耐心的方法把孩子牵引出网络的虚幻世界呢?
李傲生前照片。家属供图18岁男孩“戒网瘾”,”关禁闭、铐窗户“之死根源何在?
下面我们先看新闻报道再说——
这位18岁的年轻人有爱上网的“毛病”,初中毕业后产生厌学情绪,吃住几乎都在网吧。8月3日,从网吧找到儿子后,刘冬梅把他交给合肥正能教育学校,这所学校主打帮助孩子“戒除网瘾”的招牌。“校方负责人罗铿承诺,学校不会打骂孩子。”刘冬梅说。
根据警方调查,当晚,不服从管理的李傲被关禁闭,双手铐在禁闭房的窗户栅栏上,两天后被发现时身体异常,口吐白沫。警方表示,李傲被送去的教学点,属非法办学点,该校管理人员在日常管理中存在非法拘禁行为,已涉嫌犯罪。案发后,校内20名学生均已通知家长接回。目前,罗铿等5人因涉嫌非法拘禁被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1.戒除爱上网的“毛病”
8月2日这天,刘冬梅和丈夫找了好几个网吧,都没有找到儿子李傲。
儿子成绩一直不太好,有爱上网的“毛病”。自去年初中毕业,他产生强烈的厌学情绪。进入临泉县一所高中就读后,这种情况愈演愈烈。
无奈之下,刘冬梅把儿子转到合肥一所高中,读了一个学期后,收效甚微。
“7月初,我们带他去青岛玩了一个礼拜,就是想让他脱离网络环境,转移一下注意力。”但没想到的是,从青岛回来后,李傲就一头钻进网吧,吃住几乎都在里面,十几天没怎么进家门。
刘冬梅只知道,儿子在网吧总是玩同一款游戏,但她叫不出名字。此前,她动员家人和李傲朋友轮番劝说,“没有用”。
如何让孩子戒除网瘾?刘冬梅在网上找办法,专门戒除网瘾的学校成了寻找目标。“搜到合肥正能教育学校的信息,官网上有一些‘成功案例’,我一看,和儿子情况几乎一模一样。”
她特意检索了这所学校的负面信息,没有搜到。随后,刘冬梅通过学校网站上的联系方式,找到了学校招生负责人、法人代表罗铿。
罗铿告诉她,学校采用心理疏导和体能训练相结合的方式,来彻底戒除孩子的网瘾。“他承诺不会打骂孩子,更没有电击治疗。”这让刘冬梅放心不少。
“8月1日,我问学校能不能来接孩子,他们说可以,我说那就一个礼拜之内过来吧,没想到他们第二天就开车过来了。”刘冬梅回忆。
罗铿带着两名学校工作人员来的。在网吧没有找到李傲后,他们在临泉又等了一天。
8月3日,李傲终于被父母找到,并带到罗铿面前。(男孩“戒网瘾”身亡 涉事学校5人被刑拘2017年08月20日 新京报)
2.关禁闭被铐窗户栅栏
这些天来,刘冬梅不止一次地回想起3日下午,儿子被带走的情景。她亲手把孩子交给只见过一面的陌生人,两天后,这个人告诉她,孩子出事了。
“当时实在想不出更好的办法了。”回忆起送孩子去戒网瘾学校的决定,刘冬梅后悔地说。
原本,她是要陪儿子一起去的,但没想到母亲出了车祸,于是她提出让学校来接。此前,夫妇俩对这所“戒除网瘾”学校的了解,仅来自网上的资料和招生负责人罗铿的介绍。
双方签订总费用22800元的合同中,刘冬梅对儿子的描述为“上网、脾气浮躁”,同意对其进行“180天的隔离封闭式成长辅导”。对方则要求,李傲父母“不得以任何方式干预辅导中心的正常辅导,否则将视为放弃辅导,并承担因此带来的一切后果”。
刘冬梅到现在也不知道,儿子在学校两天都经历了什么。8月5日,她突然接到学校电话通知,李傲“正在医院抢救”。而匆忙赶到庐江县中医院后,她又得知孩子已经在殡仪馆了。
在殡仪馆里,她见到儿子头部、背部、胳膊、小腿都是青一片紫一片的,“全身上下都是伤”。
安徽省庐江县公安局告诉记者,经初步调查,8月3日下午,罗铿驾车带领两名教官来到临泉县,与李傲父母签订协议,将李傲带至庐江白山镇兴岗村教学点。当晚22时许,罗铿安排教官把不服从管理的李傲关禁闭房,期间将其双手铐在窗户栅栏上,并组织人员轮流看守。
8月5日17时许,看守教官孙某发现李傲身体异常,口吐白沫。该校人员遂将其送县中医院抢救,李傲不治身亡。(男孩“戒网瘾”身亡 涉事学校5人被刑拘2017年08月20日 新京报)
3.戒网瘾学校非法办学
刘冬梅至今不知道,送儿子去的合肥正能教育戒网瘾学校,并未取得办学许可资质,属于非法办学。
在合肥市工商管理局的登记信息中,该校注册名为“安徽正能教育有限公司”,注册于2016年3月,注册资金500万元(认缴),公司法人代表和股东均为罗铿。
公司注册地址为合肥蜀山区长江西路478号松芝万象城2幢8层826室,但记者检索发现,这也是安徽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注册地址。“我们2014年就在这里办公了,没听说过安徽正能教育有限公司。”科技公司一位工作人员说。
警方表示,李傲被送去的教学点,属非法办学点。该校管理人员在日常管理中存在非法拘禁行为,已涉嫌犯罪。案发后,校内20名学生均已通知家长接回。目前,罗铿等5人因涉嫌非法拘禁被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合肥正能教育学校的官网已经关闭,罗铿电话和招生电话都无人接听。网页快照显示,该校位于庐江县白山镇089县道新农小学。
白山镇政府一位工作人员说,新农小学原校址已停用,正能教育学校将其买下作为办学点,学校包括罗铿在内共12人,其中军训教官5人。
该校官网此前宣称,“办校九年来创安全事故零记录,家长满意度100%,学生转化率100%,绝对保证学生在校的人身安全。”(男孩“戒网瘾”身亡 涉事学校5人被刑拘2017年08月20日 新京报)
4.涉事学校还有其他办学点
尽管官网已关闭,但从8月8日到11日,合肥正能教育学校仍在招聘网站上密集发布“辅导老师”和“军事教官”的招聘信息,工作地点并非庐江县,而是100公里外的肥西县。
其中一个名称为“合肥特殊教育学校”的网站,联系电话、宣传内容甚至教官姓名,均和合肥正能教育学校网站一致,地址显示为肥西县铭传乡建设村。
该校招生简章显示,“常年招收8岁至18岁有网瘾、逆反出走、与父母老师沟通困难、性格孤僻、打架斗殴、暴力倾向等特点的不良青少年”,收费也是22800元。
肥西县铭传乡建设村一位村民提到,该学校占用村里已废弃的共和小学,由于采用封闭管理,“并不清楚具体教学内容”。
8月17日,合肥正能教育学校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学校确实存在两个办学点,一个在庐江县,一个在肥西县。目前“两个校区都停了”。但对于两个校区开办的时间、招生人数等信息,对方则拒绝透露,“等罗老师(罗铿)回来,你问他吧”。(男孩“戒网瘾”身亡 涉事学校5人被刑拘2017年08月20日 新京报)
5.18岁男孩“戒网瘾”,”关禁闭、铐窗户“之死根源何在?
我们现在教育上有“问题”少年是“问题”父母的产物、孩子有“病”父母吃“药”之说的最好解释。
什么教育最重要?
是家庭教育最重要?
是学校教育最重要?
还是社会教育的最重要?
记得德国著名教育专家福禄贝尔说:“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掌握在当权者的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的手中。”这句话很有哲理性,它深刻地说明了父母在教育子女中所起到的作用;记得美国教育家M·S·斯特娜曾经说:“教育不应该在学校由教师开始,而应该在家庭里由母亲开始。”这说明母亲在教育孩子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可是,这句话,从某方面是完全正确的;可是这这句话,从另一方面也不是完全正确的说法。
为什么?话有几说几解,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说法、不同的解释法,也正如,教育上有句“教育,要与时俱进!”的提法!
不过,对于教育孩子的责任这个问题,塾重塾轻,原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如果把儿童教育比作一块大理石,那么,要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美丽的塑像需要六位雕塑家:“一是家庭,二是学校,三是儿童所在的社会,四是儿童本人,五是书籍,六是偶然出现因素。”单从排列顺序上来说,我们的家庭教育无可争议的被列在首位。这才是完整的教育理念,但是,在这一点上,我们的教育却出现了问题,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与互相推委,不想承担其教育孩子的“重量”,此其一也!
其二,在互联网时期,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学生,所接触的“不良书籍”、所玩的“不良游戏”、所看的“A片”等这些“偶然出现的不良因素”,将如“魔鬼”般摧毁我们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问题有这么严重吗?
1)小学生、赴网吧、打游戏、看A片,是为释放压力吗?
“小学生、赴网吧、打游戏、看A片”,当人们看到这样的的题目,是什么感觉?是了吗?
没有看错题,是真的!
下面我们再看媒体的另一个公开报道“小学生、赴网吧、打游戏,为了看A片释放压力” ——
近日,一位家长[微博]向本报热线反映,自己的孩子总是中午早早去上学,结果老师却反映孩子上课迟到,经过调查,才发现自己才13岁的孩子居然在莆田文献东路原步行街的凌晨网吧上网、玩游戏。“我们是双职工家庭,中午都没空照顾孩子,网吧公然向未成年人开放,希望部门尽快查处。”(小学生赴网吧打游戏看A片释放压力2012年12月29日10:57 新浪教育 微博 )
小生排队赶场打游戏、看A片
小学生排队赶场打游戏、看A片
记者前往现场调查了解。
昨日中午1点左右,记者来到位于文献东路原步行街的凌晨网吧,发现网吧内已经满满的都是人,还有三四个学生在门口等着。网吧营业人员告知记者,现在已经没有空机了,需要排队等候。
在网吧内,记者发现不少穿校服、背书包的学生坐在电脑前玩游戏。据观察,这些学生左胸口的校徽上分别写有附近四所市级重点小学和中学的名称。网吧中上百台电脑前都坐满了顾客,百余孩子在大厅内玩游戏。在网吧的最后一排电脑,一群穿白色校服的学生正围在一起津津有味地看着A片,时而紧张地看下周围。
一名正在排队的学生解释,学生们都在中午赶过来上网,然后下午去上课的。昨日下午附近一所中学只有两个课时,因此生意就比较好。(小学生赴网吧打游戏看A片释放压力2012年12月29日10:57 新浪教育 微博 )
网吧提供身份证 上网不用登记
在靠近网吧门口的位置,记者看到两个小男孩坐在一台电脑前玩游戏。其中一位男孩坦承,他来自附近的一所市直小学,今年才12岁,读六年级,他中午12点和同学一起来,二人一起出钱。学校下午2点半上学,他们准备玩到2点10分再走。
他们的桌面上放着一张纸,上面有一串身份证和密码,身份证显示持有者是一个出生于1984年的公民。据观察,缴费上网的未成年人都未出示任何证件,也未进行任何登记,只要照网吧提供的身份证号和密码登录即可。
他介绍自己是同学介绍的,玩游戏才4个月,两个人钱不多,所以轮流玩游戏。2点10分,在这两个学生离开网吧后,另一个男孩坐在了尚未到时间关机的电脑前,他说他没钱。
荔城区文体局的执法大队大队长林培功表示,荔城区辖区内登记在册的共有49个网吧,其中市区范围有7个。荔城区文体局曾在今年6月份经过调查,发现凌晨网吧出现接纳未成年人上网的行为,因此责令其停业整顿一个月。
但是,网吧接纳未成年人的现象并未减少,林大队长表示也很无奈。据他介绍,荔城区文体局成立于2012年2月,目前只有3个人,人手不足,而且执法有困难,需要未成年人的配合才能得到证据。林大队长表示,如果网吧接纳未成年人上网,按照相关法规,发现2个至5个可罚款2000元,6个至10个可罚款4000元。”(小学生赴网吧打游戏看A片释放压力2012年12月29日10:57 新浪教育 微博 )
看到没有,“网吧接纳未成年人的现象并未减少”,就连我们的公安局的“大队长表示也很无奈”,是公安局的“人手不足、执法困难”?还是我们的网吧没有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认真落实执行?
想想看,网吧提供身份证,上网不用登记,小学生、赴网吧、打游戏、看A片,是为释放压力?还是为了什么?
现在的社会除了网吧,看准了少年儿童,连出版社的杂志、连桌上的游戏卡片也在毒害我们的少年儿童;还美其名曰“真心话”游戏。
2)社会发行的“真心话”游戏让教育何堪?
我们看——
这不,名为“翱翔天空”的网友发帖称,他是主城某辅导机构的老师,有一天在给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辅导作业时,看到他们放在桌上的游戏卡片“真心话大冒险”,上面写的内容令他脸红,比如“能接受一夜情吗?上一次接吻是什么时候,和谁?第一次性经历是何时?你到目前为止有过几个GF/BF(女朋友/男朋友)?”等等。(2012年12月27日 小学生流行玩“真心话” 内容包含性经历《重庆商报》)
除了这种游戏卡片之外,记者还发现一种被称为“恐怖文化”的现象正悄悄地在一些校园流行。一些学生爱看封面上充满“尸”、“鬼”的恐怖书,如根据日本漫画改编的《死亡笔记》图书和含有《死亡笔记》内容的笔记本等,一些学生甚至把《死亡笔记》及相关产品作为生日礼物送给同学,严重影响了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2012年12月27日 小学生流行玩“真心话” 内容包含性经历《重庆商报》)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口袋书”也非常受中小学生的欢迎,像《狼吻》、《调戏情人》、《狂君索爱》、《午夜僵尸》等,书中内容充斥了色情、暴力、凶杀等情节,且多属三无产品,不过因为其便于携带,不易被家长[微博]和老师发现,在学生中“广为流传”。(2012年12月27日 小学生流行玩“真心话” 内容包含性经历《重庆商报》)
现在,我们通过报道看到问题的严重吗?
从这个报道来说应该看到问题的严重!
不要认为我们的孩子、学生是入污泥而不染,要知道古代有句“学坏3天,学好3年”教育谚语,可是在在互联网时期,我们的孩子“学坏只须3小时”! 这样的说法,相信吗?
有的说这只是一个地方的出现问题,小事一件!何必小题大作?我们哪里没有?
要知道教育无小事!
今天的小学生流行玩“真心话”游戏是小事一件吗?
你哪里没有这样的小学生流行玩“真心话”游戏吗?
现在我们怎样看待“5+2=0”的说法呢?
“5+2=0”这个说法,虽说过分夸大了社会的阴暗面,显然不妥。不能否认,我国社会上确有假恶丑的东西,确有害群之马,危害社会,危害青少年,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治理。就像昨天媒体报道的那样小学生流行玩“真心话”游戏,我们的商人明明知道这样会出现问题,当检查人员了解情况时,正如媒体报道的那样【一廖姓女工作人员表示,他们生产的“真心话大冒险”游戏卡分学生版和成人版,“可能有成人版的游戏卡落入小学生手中,对他们造成不良影响”。据她透露,该公司生产此游戏卡已经几年了,在重庆有总代理,每天通过物流发货。】(2012年12月27日小学生流行玩“真心话” 内容包含性经历《重庆商报》)
我的天呀!这位工作人员说的是多么轻松,好像他们还受委曲,要知道就是成人版的“真心话”游戏也不能生产、发行,这样的游戏对家庭有什么益外?谁家没有儿童?她说的是真心话吗?
6.如何解救“网瘾”少年
如今,生活在“厌学”“网瘾”“问题学生”标签下的孩子路在何方?
为什么有的孩子沉迷于网络、厌学,成为学校的问题学生?
他们天生如此?天生就让家长多操心,让老师管不起来?如果你还爱你的孩子请根据我的思路反思下,是孩子管不起来,还是我们管孩子的方式方法和态度有问题。
可以说,现在教育上的头号“敌人”就是网络游戏——
网络游戏为什么成为孩子们的“心灵”归宿?
网络游戏凭什么正在向我们的父母争夺“养育权”?
怎样使爱玩网络游戏的孩子远离?
如何解决一个“网瘾”学生的问题。由此而生的戒除“网瘾”的专家、机构应用而生;从拳击、电击到药物等的治疗,这些戒网瘾训练营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1)市场上八仙过海的“网瘾”疗法
A.何谓拳法
何谓拳击?
拳击者,魔鬼训练营也。这些戒网瘾训练营“除了千里行走之外,惩戒教育是一大‘特色’。惩戒教育,其实就是打。”你若是想逃跑,就扇耳光,“打得你满嘴流血。除了跑了挨打,如果你集合慢了要挨打,和管带顶嘴要挨打,动作不到位要挨打,吃饭说话要挨打”(《大河文摘》2005年5月12日——18日)。
B.电击法
何谓电击?
电击者,用电流刺激也。
这种电激疗法治疗网瘾是国内专家“独创”的秘方。这种治疗精神病发作期间电击疗法用在网瘾少年身上——把人捆在床上,用6个针头扎,全身的筋和肌肉都在抽搐,像虫子在周身吃咬,“那种感觉我这辈子都忘不了,现在一想起来电击我就哆嗦,浑身疼,这种伤害,我认为一辈子都没有办法忘记”,一个受害者咬牙切齿地如是说。“电击治疗太可怕了,可怕到什么程度,用生不如死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无论多么野蛮的小孩经过电击治疗后都会屈服……”经过家长和几位身强力壮的“接待”的努力,这位盟友被制服并被绑到病床上,接受电击治疗,一波电下来就泪流满面,脸上蛮横的表情看不到了,好像一下子开窍了,说什么自己原来的行为很混蛋,对不起自己的父母,对不起自己的人生。又过了几波电,他承诺给父母道歉。这位盟友出了治疗室之后,一见到母亲,就跪倒了,承认自己错了以后要改正。这位盟友的母亲看到儿子痛心疾首的样子,被感动得热泪盈眶,更坚定了对网戒中心的信任。
C.药物法
何谓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者,用戒毒的药物治网瘾也。
我们的教授真能发明,把戒毒、戒鸦片、戒海洛因用的药物用来治疗少年网瘾的患者真乃高科技也。
D.治“网瘾”的效果又如何?
拳击、电击、药物治疗真的能治“网瘾”吗?效果如何呢?
我们还是让被治疗的“网瘾”少年来说吧:
【我在里面待了3个月,根本没有效果。相反,我学了很多坏习惯。我之前不抽烟,不吸毒,进去后发现那里什么人都有,打架的、吸毒的、卖毒品的、、、我进去就染上了江湖浪子的习气,你看我现在说话的口气,是不是有点像江湖流氓?就是在那里学的。”什么训练营,其实就是变相监狱,就是为了骗钱,把人骗进去待3个月。出去以后再上网,他们就说网瘾出现反复是正常的,再送进……总之就是骗光家长的钱,害惨我们。
这种机构首先驱是不合法的,而且不人道,他们用暴力逼迫人快速屈服,让人在短时间内快速远离网络。可是出来后,没有一个人放弃上网。这种简单粗暴的戒网瘾方式根本不起作用。】(《现代家长》2009年11期)
上面的文章报道是从“戒网瘾”训练营走出来的没有学好却学坏的学生。而有的连学坏的机会都没有便给致残致死了。
请看一看近年国内媒体的一些报道:
a.差生特训营变地狱:少年被教官活活打死。(《家庭》2009年6期)
b.绝望母亲呼吁:谁来救救差生集中营被虐待致残的少年?(《家庭》2007年8期)
c.被送“训练营”10多小时后16岁网瘾少年身亡。(《大河报》2009年8月5日A17)
我们光看一看这标题都知道这些“网瘾”少年所受的待遇了。正如一个在训练营逃出来的“网瘾”患者所说:“在那里,叫你哭你哭,叫你笑你得笑,叫你下跪你得下跪,否则只有挨打。”
这是什么“训练营”?这是法西斯训练营,是制造仇恨,制造反社会、暴力的训练营。
电击疗法好在已于2009年7月被卫生部叫停,要不然,还不知道有多少心灵被磨,被摧残。
戒毒药物是不能用来戒“网瘾”的,他只能让人悲观消极。既然如此,为什么还有如此大的市场呢?
说白了:游戏的制造商,“网瘾”的治疗机构都在虎视眈眈盯着这个数百亿元的大市场。
“网瘾”患者的心灵和肉体已被网络游戏、治疗机构,摧残的伤痕累累。父母们,面对着家庭的希望如此这般,却心忧忡忡,不知所以然。
救救大人!
救救孩子的呼声不绝于耳,响彻大江南北。
有志之士,“网络文明爱心大使”陶宏开教授,为了从根源上解决问题,曾提出封杀《传奇》等游戏产业。
张春良《在网路上狂奔》的作者,为网瘾少年公益诉讼:起诉网络游戏产业。面对网瘾孩子,父母使用的往往是拳头和眼泪。有的父母没有与时俱进,他们不会用电脑,甚至有的对电脑一无所知,当孩子染上网瘾后,他们就从不懂电脑发展到拒绝电脑、将电脑视为洪水猛兽、谈“网”色变。家长只有自己会用电脑,才能引导孩子怎么用,只有懂得了孩子的心理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
只有先“救救家长”,才能真正做到“救救孩子”。
(2)我们面对孩子的网瘾又如何?
当自己的孩子一旦玩出“瘾”来,遇到这种情况,我们父母的常用教育方法就是要么“打”、要么“骂”、要么“钱”上制裁,而孩子便疯狂的“拿”父母的钱,于是又“打”、又“骂”、又……;如此则在形成的360度里转圈,这是一种恶性的循环,两败俱伤的循环。
既然如此,那么,怎样破解这个两败俱伤的循环呢?
为什么“感动”疗法能医孩子“心”里网络游戏?
如果孩子喜欢网络游戏怎么办?
我们的父母还可以用心动疗法,详细参见博文《补“心”+补“苦”=补“课”中》的B.为什么孩子上网玩游戏在于“心”里?
我们知道,网瘾如毒瘾,要想戒除,困难重重。为此,教师、家长都视电脑、网络为洪水猛兽,想尽千方百计阻止孩子接触电脑、网络。
但现代社会,电脑、网络的利弊关系已勿庸争辩。电脑、网络几乎已无处不在,已渗透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给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带来了巨大的便利,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时下,要想让青少年生活在无电脑、网络的“世外桃源”,无疑于痴人说梦。更何况,信息技术教育业已纳入素质教育的内容,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少年要跟上时代步伐,全面发展,信息技术教育必不可少。
A.如何让孩子与“网瘾”说拜拜?
所以,解决青少年的“网瘾”问题,不是要堵,而是要疏,不能因为个别孩子的“网瘾”,就因噎废食,把所有的孩子都与电脑隔离开来。我们应当深入分析青少年“网瘾”的成因,引导青少年正确地使用电脑和网络,让电脑和网络成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强有力的助推器。“网瘾”、“网瘾”只有上网才可能成“瘾”。那是不是网络就是毒品?上网即成瘾?答案是否定的。网络不是毒品,不是只要一上网,就会上“瘾”。
由是观之,孩子不是触“网”就有“瘾”,实际上它是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网游、聊天只是一种导火索,而真正的原因的有二个:一是孩子缺乏对电脑、网络正确认识,不知道除游戏、聊天之外电脑还有何用?二是孩子的精神世界空虚,感情受到压抑,现实生活中缺乏自由和自主,而虚拟的世界却满足了孩子的一切。这其中前者只是“网瘾”的前提,后者才是“网瘾”的根本。因此,要想让孩子健康上网不上瘾,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家长、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摈弃让孩子成龙、成凤偏面教育观念,不以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给孩子创造一种宽松的学习生活环境,多与孩子进行交流、沟通,让孩子按照自己的爱好与兴趣自由地发展,让孩子感到“自我”的存在,“自我”的重要,并能自觉地进行“自我”调节,“自我”发展。这样孩子在现实世界里感到充实,在现实世界里忙得不亦乐乎,哪里还用得着再到虚拟世界寻找快乐与安慰……其次,从正面引导孩子,让孩子对电脑、网络有正确地认识。让孩子了解电脑、网络的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和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极大的便利。让孩子知晓电脑能干什么,网上到底有什么,解除孩子的好奇之心,神秘之感。让孩子知道,电脑不是游戏机,网络不是聊天室。游戏、娱乐仅仅电脑、网络的附属品,帮助人们学习、工作才是它最主要的作用。
我曾经读过一篇关于美国的孩子教育的文章,说得是一个三年级的孩子,拿回的历史作业竟是《论美国的二战》,令中国家长惊讶的是,孩子对这个研究生才能做的作业竟一点也不感到为难,上图书馆,上互联网,兴致勃勃地忙了一星期,竟真的收集整理了一大摞的二战资料,撰写出了一篇洋洋洒洒的“论文”。
因此,要想让孩子不打或少打游戏、不在网上聊天或少聊天,最好的办法不是对孩子打游戏、上网的时间进行限定,关键是让孩子在电脑与网上有事可做。
B.我朋友与他儿子的启示
说到这里,讲一个我朋友与他儿子的小故事:
我朋友的儿子16岁,已是9年的老网民了。但是他却是上网不上瘾。听别人讲,小时候,朋友让他儿子在电脑上下象棋、学绘画、在PowerPoint上做幻灯,后来又用Flash做动画,再后来在网上申请了免费空间,做起了网站,现在又在学习VB编程,天天忙得不可开交:做的网页需要发布;编的软件需要上传;编程遇到问题要到网上查资料;谁家电脑出了处理不了的故障或遇到新病毒要上网进行求助……哪还有什么闲心打游戏、偷菜、聊天、网恋、视频?
我知道这种情况后,便向他请教其中的奥秘。
朋友告诉我,其实,他是非常反对孩子上网的,并对孩子上网那是深恶痛绝,他认为书本上的知识,还看不完,哪里有闲工夫去看网上的“破烂”。实践证明他的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于是,在他儿子7岁那年,在家里他安装上宽带。就是这个宽带,曾经让他和他儿子有过两年多的不愉快,曾几何时,他想学有些家教书上所写的那样:买电脑、砸电脑。痛定思疼之后,他反思了自己在网上都干了些什么?当初买电脑的心情什么写作呀、创作呀、查资料、收集信息、与世界接轨呀,但是,互联网这把双刃剑,让他鲜血直流:聊天、游戏、打扑克、下象棋……他为此差点儿失去了心爱的妻子;都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身教胜于言教,自己在孩子面前是什么样的榜样?什么样的身教?这一切都不是孩子的错误,是他自己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你还会怨谁?
于是乎,他痛下决心,远离网络垃圾,回归自然、回归生态。
说着容易做着难,他在痛苦中剪、挣扎,他多次想放弃,但是一想到孩子,为了孩子、为了他自己,也要坚持下去!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成功的摆脱了网络聊天的纠缠,走上了人间正道。
但是,他的儿子深陷网络,不能自拔,怎么办?他却无能为力、束手无策。
为此,父子之间无烟的战争,便拉开了序幕……
为此,他苦苦思索,寻找良策,但是效果不大……
怎么办?怎么办?他满脑子都是怎么办?
在他走投无路之际,他看到了一篇好文章。就是这篇文章让他和儿子之间有了共同点、有了沟通点,他用无声的“行动”,深深地“感动”儿子,让儿子不知觉间“心动”,又不知觉间“行动”,与他一起走向——人间正道。
他用了什么样的无声“行动”?
他的儿子是怎样“心动”和他一起“行动”?
这是一篇什么样的文章?
下面我将这篇文章推荐给读者,悉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新媳妇“十二箱鸦片做嫁妆”戒丈夫毒瘾:
【故事讲的是清朝年间有一位姓李的大财主,虽然家财万贯,但美中不足,到了三十有几还是膝下无子,直到40多岁才得一子,取名宝宝。阿宝聪明乖巧,深得中年得子的李财主夫妇的宠爱。8岁那年,父母为阿宝订了亲,女方是个大家闺秀,名叫王秀英。两家门当户对,只等孩子长大便可完婚。
但天有不测风云,被二老宠爱坏了的阿宝竟然吸上了鸦片,且烟瘾越来越大。李财主曾多方训斥劝导,怎奈宝宝的“毒瘾”是越陷越深,越吸越大,难以自拔,只吸得面黄肌瘦、皮包骨头,不但把家产败了许多,还成了远近闻名的“瘾君子”。
光阴荏苒,阿宝已长到18岁,到了该娶亲的年龄了。李财主夫妇当然也希望早日抱上孙子,可想想自己不争气的儿子,心中不忍,怎么好去害人家姑娘呢?无奈,只好到秀英家里去退亲。
王家对阿宝抽鸦片的事早有耳闻,秀英爹也想退掉这门不光彩的亲事。谁知此事却让秀英给拦住了,聪慧绝伦的秀英把爹拉到一边问:“爹,为什么要退婚?”
“孩子,阿宝是个败家子,抽鸦片抽得人不人鬼不鬼,你把终身托付给他,等于跳进了火坑。大烟鬼的下场无非是家业败光,穷困潦倒,祸及家人,不善而终。”
“爹,你不是嫌阿宝抽鸦片吗?那么请爹放心吧,我嫁过去要他戒了便是。”
李财主两口子也劝秀英:“孩子,你的好心我们领了,不过我们实在不想害了你。我们想尽了办法都管不了他,你又有什么办法让这个畜生戒了大烟呢?”
“你们放心,我正是不想让阿宝毁了,所以才要嫁过去。请你们相信,我是不会拿自己的终身大事开玩笑的。”秀英坚定地说。
大烟鬼阿宝要娶亲的消息一传开,方圆十里八庄的人说什么的都有,都等着看热闹。
成亲那天,许多人都拥到阿宝家,只见迎亲的船上摆满了各式嫁妆,最显眼的是12只大箱子。
有人问箱子里面装的是什么,送亲的人回答:“新媳妇听说新郎倌最爱吸鸦片,特陪嫁了12箱上好的鸦片。”
瞧热闹的人都傻眼了:“真是稀罕事!还没见过陪嫁鸦片的。世界上还有这种媳妇,竟支持丈夫吸大烟!这一家人算是完了。”
李财主夫妇本想媳妇过门后多劝管劝管儿子,没成想媳妇娘家还陪嫁了12箱鸦片,只气得暗自垂泪。
新婚之夜,秀英对阿宝说:“我知道你有烟瘾,所以才陪嫁过来12箱大烟。烟可以随你抽,但你必须答应我一个条件。”
“什么条件?”阿宝不耐烦地问。
“以后抽烟让我来服侍你,这些抽完了我还给你买,但不许到外面抽,只能在家里抽。”
阿宝有烟抽便什么也不管了,再说这样不是更好吗?就爽快地答应了。
秀英成亲后,整天服侍阿宝抽鸦片,抽完第一箱,再换第二箱,一箱一箱接着抽。阿宝高兴得直夸:“世上最好的媳妇就是我老婆秀英,最知道体贴人。”
一年不到,12箱鸦片吸完了。阿宝说:“秀英,烟抽完了,你再去买点来。”
秀英笑笑说:“你老抽烟不做事,我们会坐吃山空的,你愿不愿意试着戒戒?”
“这……”
“阿宝,你如果真对我好,就试着一天不抽。如果忍不住,我马上给你去买。”
“那好吧,我试试看。”
一天过去了,阿宝没反应;两天过去了,阿宝也没觉得多难受;第三天,第四天……阿宝仍然没反应。从此,阿宝竟然真的把烟戒了。
原来,这12箱鸦片是秀英找人特制的,从第一箱开始往里掺橄榄膏,之后逐渐增加橄榄膏的比例,最后两箱实际上只是与鸦片口味差不多的纯橄榄膏了。】
秀英没有学习过心理学,为什么能够成功的戒掉丈夫大烟瘾?
秀英用自己的智慧和爱心,终于使丈夫戒掉了大烟,挽救了丈夫,挽救了家庭。秀英用的是什么方法呢?
秀英用的就是“大禹治水”的“宜疏不宜堵”之法,也就是所谓的——“温水煮青蛙”的慢慢减掉法。
我的朋友说,当他看到这篇文章之后,恍然大悟、如梦初醒,“醒”来之后,便来个如法炮制:
一个星期五的下午,在外地上学的儿子,本应该4点就能回家。可是6点己过,还没有见到儿子的踪影,他开始有点担心起来,于是,便给儿子的老班打电话,老班说,他儿子3点多离校的,还是他办的出门证。莫非是,他不敢想下去,眼看就要8总了,还没有儿子的消息,他又给妻子打电话,妻子让去儿子房间看看:只见儿子书包、衣服、茶杯等物品堆放在床上,看样子,不知道什么时间就已经回来。现在儿子回去哪里?
照惯例,那就是网吧,于是,他给儿子倒了一杯水、拿了点吃的食物,高高兴兴的去网吧找儿子,在网吧里,当看到儿子之后,便静悄悄的来到儿子身后,轻轻地放下,座下来,心平气和地静悄悄地看着儿子玩。
所以说,对待上网成瘾的孩子,要想让他们一次性彻底脱离网络是不可能的,我们何不也采取秀英的“大禹治水”的“宜疏不宜堵”之法?
一方面逐渐缩短上网时间,与此同时,对孩子进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以提高孩子的免疫力;
另外,还要尽力把孩子的业余爱好引导到文学、艺术、体育、音乐等健康有益的活动上来。孩子一旦发现还有好多比上网更有趣的事情,他们就不会再对网络依赖了。
我们做父母的只有用真“爱”、真“情”、真“心”,与孩子同甘共苦、荣辱与共,你的孩子就一定会“感动”。
你的孩子,一旦“感动”,他就会“心动”,要的就是“心动”,只要孩子的“心”一“动”,他就会“行动”:主动减少上网的次数、主动改正不良习惯、主动用心、主动学习,这就是用“感动”疗法医网络游戏家庭教育中的“双赢”。这个中间孩子偶尔会反复,但我们的父母不要灰“心”、不要丧“气”,只要坚持“感动”,就会硕果累累。
现在,我们可以看出,“感动”疗法为什么能医孩子“心”里网络游戏的根源。孩子用好奇之“心”玩,我们父母用感动之“心”,将孩子玩的“心”窝子掏给我们看。
这正如孙子兵法里面有讲:“善用兵者,攻心为上,攻城为下。”所谓的“攻心”就是“爱”,让孩子“感动”;所谓的“攻城”就是“打”,让孩子“背判”。
教育就是要用“心”去读懂孩子,善医者,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无须“锁”其身?!否则,只要锁着孩子的身,却锁不住孩子的心,10岁儿童从4楼撑伞跳下命丧黄泉就不奇怪了。
所以说,作为父母,一旦,发现孩子上网玩游戏,千万别打、别骂,更别一“锁”了之,这样做,人家的孩子能锁好,你家孩子不一定能锁好;这样做,很可能是锁着孩子的身体,却锁不住孩子的心;这样做,10岁儿童从4楼撑伞跳下命丧黄泉,活生生的事例就摆在我们的面前。
所以说,作为父母,一旦,发现孩子上网玩游戏,千万别打、别骂,别来个一“送"(“戒网瘾学校)了之,而孩子呢?却来个一“死”了之,这个“死”,要么自杀、要么他杀,要么被别人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