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例语文教学

让我们一起读经吧《〈礼记〉二则》整合教学

2019-06-28  本文已影响65人  秋之准备

【课堂定位】诵读型、积累型整合教学

【教学目标】

1.多种形式诵读,理解文章内容,感知语言特色。

2.求同比异,把握两篇经典的精彩论述,品悟先哲的思想和情怀。

【教学过程】

一、聊聊经典,积累常识

1.故事激趣: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读经。为什么要读经呢?先听我讲个小故事:美国杂志记者劳特斯问李嘉诚:你能成为华人首富,是因为什么?是勤劳?还是比别人聪明?比别人更会沟通?李嘉诚就用两个字回答:气概。劳特斯再问:你这种气概是怎么培养出来的?李嘉诚感叹说:儿童时期学的《三字经》《千家诗》“四书五经”,这些知识弥足珍贵,它令我终身受益!”

  2.积累常识:

“四书五经”是中国读书人的必读书目。你知道“四书”和“五经”分别指哪些书吗?

(屏显)

“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诗》《书》《礼》《易》《春秋》。其中,《大学》《中庸》本是《礼记》中的两篇,南宋理学家朱熹把它们与《论语》《孟子》编排在一起,并为之作注。

  《礼记》最集中、最全面、最系统地体现了儒家思想的精髓和核心价值观,对我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广泛、持久而深刻的影响。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诵读这部经典著作中的经典片段(板书课题并明确课题是文段首句,不是篇名)

(勾画、朗读课下注释①)

二、初读明义,积累词汇

1.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朗读指导:

(屏显)

  读出停顿:①领起字词后要有停顿,如“是故/学然后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故/人/不独亲其亲”“使/老有所终”“是故/谋闭而不兴”“故/外户而不闭”。

  ②主谓之间要有停顿,如“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货/恶其弃于地也”“力/恶其不出于身也”“谋/闭而不兴”

  读出拖音:句末“也”字起舒缓语气的作用,可适当拖音。

  学生自主朗读。个人读,师生评价。

  2.读课下注释,自主疏通文意。

  3.寻根溯源,积累词汇。

  完成并补充课后习题四,汇编本课古今异义词汇群。

  除课后习题字词外,辨析并积累下列古今异义的词语,了解古今词义的联系。

(屏显)

不知其旨也

教然后知困

然后能自反也

大道之行也

讲信修睦

盗窃乱贼而不作

谋闭而不兴

通过辨析,明白词语意义的联系和发展。比如:“旨”今多用义“意义、意思、目的”,也有“美味”之意,如:食旨不甘。“闭”的常用义是关上、合上,今义也有“阻塞”,如:闭绝言路。这些词语有义项与古义相同,在古义的基础上表意更丰富。

  4.读译文,整体把握文意。

三、多样朗读,积累句式

  1.再读发现。再读课文,你发现两文句式上有何异同点?

  明确:

  共同点:两文句式整散结合、长短相间,都用了很多对偶句。

  不同点:《大道之行》有排比句,造成铺排效果,更有气势。

  2.男女对读。

  你能快速对出圣贤言论吗?男女生来PK一下吧。男生出句,女生不看书对出下句。然后互换。

  (屏显)

男: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男:学然后知不足

女:_____________。

男: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女:___________________。

男:选贤与能

女:__________。

男:不独亲其亲

女:__________

男:老有所终,壮有所用

女:幼________,矜、寡、孤、独、废疾者皆_____男:男有分

女:________

男: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女:力__________,__________。

3.品析比读。

比读两组句子,任选一组,说说原句好在哪里。

(屏显)

原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改句:虽有佳肴,不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不学,不知其善也。

原句: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改句: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弱有所养。

原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改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

原句: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改句: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学生朗读品悟,说感受。

  明确:第一组中,原句把同义词“弗”和“不”交叉使用,义同字不同(《公羊传》中有:“弗,不之深也”,“弗”的否定程度要比“不”深一些。此点可讲可不讲)。第二组中,原句长短交错,整散相间。两组原句行文变化多样、摇曳多姿。这也是两文在语言表达上的共同特征。

  第三四组引导学生在比读中品味“也”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即古人说的“辞气”。第三组原句句末着一“也”字,能表现出论述者语重心长的情态,第四句原句句末的“也”,则表现出向往、期盼之情。

  4.情境演读。

  孔子以“六经”教授弟子,弟子学“礼”之后撰写的阐发经义的论文成《礼记》一书。那么,圣人在教导弟子时,是怎样的情境怎样的语气神态呢?请你任选一篇,揣摩语气语调,模仿圣人口吻来演读。

(屏显)

圣人开讲啦!

揣摩语气语调神态手势等,以孔圣人的角色演读。

演读提示:

①想象情境,进入角色,语速宜缓慢。

②读出语气:注意句末“也”的语气,《虽有嘉肴》有意味深长的语气,《大道之行》充满希冀期望。

  ③读出情感:揣摩每一句的情感。如“不知其旨也”读出遗憾、惋惜之感。

学生自读,同桌互读,小组内推荐演读。

三、变式说读,积累语料

  1.比较异同。

  比异:找出两文论述的中心话题,比较两文的论述方式,说说在论说观点时两文的思路和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求同:《虽有嘉肴》中的“至道”与《大道之行》中的“大道”有相同点和内在联系吗?

  思考,讨论。

  明确:《虽有嘉肴》的论证思路:类比引出论题--层层推进论述--得出结论--引用补证。属于层层深入的纵式结构。

  《大道之行也》的论证思路:大同社会的政治纲领--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定义大同社会。属于总分总的横式结构。

  “至道”和“大道”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个人来说,就是做人做事的最高准则;对于国家来说,就是建立和谐、平等的良好秩序。每个社会成员都学习、追求“至道”,会让国家出现“大道”之景象。古人求学的目的是“修身、治齐家、治国、平天下”。现在我们要建设和谐的社会,也需要每一位公民爱学习、乐学习、终身学习。

  2.微型演讲。

  学校“国学经典”社团要组织演讲活动,请你以“为什么学习”为话题,利用课文语句和补充语句,做3-5分钟的微信演讲。

(屏显)

补充材料: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天下为公、担当道义,是广大知识分子应有的情怀---习近平

提示:可以按照“为什么要学习、怎样学习”的思路组织语言,适当引用原文做理论支撑。

同桌互讲,小组内推荐演讲。

四、师生合读,背诵警句

为什么要读经典?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说:

(屏显,学生听读)

  一篇篇经典的文章,一部部经典的书籍,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前人创造的积淀,她涵咏着人性的华彩,提纯着人类的灵魂,同时也是语言艺术的典范。这些积淀了各民族以及人类精神的有效载体,应该成为学生基本的阅读教材。这样的阅读,这种精神上的营养关爱,会使学生以全新的眼光看待自我和世界,甚至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生命状态。

  教师说读,引领学生背诵课文:为什么要读经?经典告诉我们学习的重要性:虽有嘉肴……,经典告诉我们要不断学习终身学习:学然后知不足……,经典告诉我们读书学习是为了建设这样幸福美好的社会:使老有所终……

结语:《论语》中有做人的修养,《大学》中有处事的智慧,《孟子》中有大丈夫的气概,《礼记》中有古代社会待人接物的风俗和制度。读经,会让你智慧通达地做人,从容高雅地生活,让我们一起读经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