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吉星精英教师培育计划信息技术下的“智教”课堂模式实践

课堂教学的组织:动作和口令——你好,小学生!

2022-09-03  本文已影响0人  谢娟福州

        一年级刚入学的新生,在课堂教学的组织上,常常会对老师提出巨大的挑战。幼儿到儿童的过渡中,学生们的差异化很大。好动好玩是他们的天性,自控力差,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很难坚持 40 分钟的学习活动。往往一节课下来,老师急得焦头烂额,学生玩得自得其乐。组织好低年级课堂教学是保证课堂高效的前提。开学已经两天,我的班级还完全没有打开过语文书,整个班级仍旧处于适应课堂训练中。一个并没有准备好基本学习习惯和了解课堂规则的班级是无法将学习进行下去的。

       低年级最常见的组织课堂教学的方法之一是口令。口令起到很好的针对全体,规范行为的作用。它使得学生能获得明确、具体的信息,以调节其行动,从而达到课堂组织的目的。比如一二三、请安静。小眼睛,看老师。为什么这些口令能起到较好的课堂管理作用呢?一是因为口令是幼儿园常用的课堂组织方法,对学生来说很熟悉。还有一个是口令朗朗上口,师生对话,经过一定的训练,能让学生形成条件反射,按照口令要求进行行动。口令往往押韵,朗朗上口,游戏式一问一答,课堂使用效果不错,常常在推送文章中看到各式各样的口令大全,比较受老师们的欢迎。

       但是课堂如果在组织教学中充满了这些对答式的口令,贯穿课堂活动始终,反而让课堂呈现出一种吵闹的状态。原本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提高注意力,将课堂中出现的散乱现象进行有效的组织和恢复,却发现口令在孩子眼中只是一个游戏。这个游戏很快会“腻”,这时候学生的配合度开始下降,教师又要再次进行组织。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教师时不时地停下当前的活动,使用口令去调整课堂,课堂教学活动也将一直被打断,学生的课堂专注度反而降低,那么课堂的高效则无从谈起。那要如何进行更好的调整呢?

        口令应该少而精。简洁而高效的表达,仅仅在较多学生脱离当前所组织的学习活动时候使用。这时的口令,是借助口令本身语言的表达和对答这种形式来提醒教室里学生。偶尔的“一二三,请安静”,能够更好维护这个口令的效果。

      课堂除了听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发展学生观察的能力。所以,在这两天的组织教学中,我们训练的是无声的口令,也就是课堂动作。教师通过和学生商定好的动作,来进行课堂的组织。进入教室,如果学生还没完成课堂准备,那么教师模拟学生双手摆好坐正的姿势。这个动作是提示学生背挺直,人坐正。课堂中,有同学走神或者吵闹,教师轻拍肩膀,则是无声的示意和提醒。有同学需要上卫生间,则举手示意“3“,意味人有三急,教师点头即可轻轻离开教室,不影响整个课堂教学的进行。如果表现很好,伸出大拇指点赞。这样课堂上,教师无需用过多的语言,学生就可以通过动作了解当前要求,这样可以减少口令或者教师组织纪律等占据的课堂时间,课堂进行更加顺畅,学习活动也不会被打断。

      课堂教学的动作组织同样可以延申到同伴之间。当同伴出现走神时候,轻拍肩膀提醒。同伴发出声音在聊天,手指在嘴边做个“嘘”的动作。没有按照要求拿出书,也轻拍肩膀,指指自己的书,用动作进行无声的示意。 这样类似“静默”的游戏更加受到欢迎,并且学生们会兴致勃勃去研究,如何用最简单的动作让同伴马上知道自己要表达些什么。这样的课堂,不会出现此起彼伏的“告状”:“老师,他一直说话。”“老师,他的书还没交。”很多的小问题,在同伴之间就已经解决了。

      口令和动作的有效结合,灵活运用,能让课堂静下来,有利于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组织,同时也培养学生的专注,让低年级的课堂明确有序。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