彬彬观察:她一出生就开始面临不幸
她是施暴者,残忍地把300个巴掌打向自己曾经的朋友、同学。当法院工作人员找到她时,她在出租屋的床上,同时与三个男孩一起。你能猜到她的年龄吗?她是个什么样的女孩?为什么会有这些超乎想象的行为?出于对孩子的关爱,长期从事青春期教育工作的我试图联系上她……
我拨打了留在法院的联系电话,接听的是她的姑姑,姑姑说她不知道女孩的下落。从姑姑那里得知了女孩妈妈的联系电话,她妈妈说女孩已经好几天不回家了。多次与其妈妈电话沟通,得知该女孩平时辍学在家基本上是白天睡觉,晚上出去玩,夜不归宿,有时会和朋友出去玩,连续几天不回家,家里也不知道其下落。我跟她妈妈约定,女孩在家里的时候,我去家访,与孩子沟通一下。又过了几天,一直没有该女孩的消息,我再一次拨通了其妈妈的电话,她妈妈把女孩的号码告诉我。拨打多次,终于接通了,我真诚地说想跟她好好聊聊,可女孩冷漠的回答我,她很忙不需要。听她的语气完全是成熟老练世故的,根本听不出她还是一个13岁的孩子,一个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如果没辍学)。
电话打完,我感到十分失落和无力,为我不能为孩子做点什么而感到自责和无奈。国内著名犯罪心理学家李玫瑾说:人的问题是社会问题。人的问题是早年的问题。现在为什么有这么多变态的人?为什么有这么多犯罪让我们觉得不可思议?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很多人的成长环境被破坏了……当这个成长环境被破坏了,人性就乱了,你后来再去教育是没用的。
这个孩子早年遭遇了什么?带着困惑我找到了孩子老家所在的村书记,村书记说这孩子一出生,妈妈因为难产死了。孩子生活在没有母爱的家庭。向女孩的同学了解到:女孩有一个姐姐,当姐姐情绪不佳时,便会指责女孩害死了妈妈。后来家里有了后妈,后妈对其十分严格,打骂也是常有的事,一次女孩被她妈妈打掉了牙齿……
可以说她的人生从一出生就开始面临不幸,母亲难产离世,在家人的指责中长大。在成长的过程中,她经历被人歧视,饱受蔑视与冷漠。在这种生活方式中,她经常被打,也学会打人,学会“狠”的人生态度与生活方式。在这种生活方式中,她缺乏爱,缺乏安全感,也不懂得怎么爱自己,所以自暴自弃,过着黑白颠倒的生活。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行为也将会逐渐升级。可能会走上由于错过了人生教育的关键期,致使其社会化缺陷终身难以弥补的路。张文质老师指出,信赖和依靠父母是人类最为天然、最为本质的情感,一旦遭破坏就会有毁灭的后果。因为爱无法补偿,爱是自然的满足,父母之爱无可或缺,无人可替代。
据了解,跟这个女孩一样初中辍学的未成年孩子还有不少,他们处在家庭管不住、学校管不了、法律监管盲区的境地,仿佛活在另一个暗黑世界,当他们长大,或许他们的破坏行为将由整个社会来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