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子房:关于写作学习过程的思考
教师对学生写作过程的支持作用除组织教学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唤醒学生写作交往的需要,增强写作的动力。学生有着交往与探究的内在需要,教师的重要工作就是唤醒学生的需要,激发他们用写作的方式进行交往的热情。
二是提供学习的支架。当学生在完成写作任务遭遇困难时,教师应当及时地提供支架。教师的示范就是一种有效的支架。为学生提供支架,就可以让学习者经历一些更有写作经验的学生或教师所经历的思维过程。有助于学生对于写作中隐性知识的体悟与理解。通过学习支架,学生可以“模仿”、“体验”、“实践”的方式内化支架所蕴含的写作思维策略与问题解决方法。获得写作经验上的增长。
三是引向目标经验。当作文教学活动中学生暂时地偏离目标经验时,教师的介入可以使这种偏离及时得到纠正。
我的点评:首先,所谓唤醒需要,不过是通过示范来激发,通过点评来引起,通过尊重来保护。表达的需要是人们内心深处的自我实现的需求。所谓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教师要做的是引发,是邀请,是观察和尊重。所以,作文课要设计情境,关注背景,倾听学生。
其次,提供支架。什么是支架?支架是一种思维工具,是隐性知识,是通过练习而获得的体验。但是,在现实的写作教学之中往往,教师说的大都是大而化之的口号、标语式的内容,可谓谈不上写作知识。而类似汉语表达的一个特点是中心词奠后等等真正的写作知识却没有多少人掌握。教师通过展示理想模式,指出儿童采用的方法和理想方法之间差异的关键特征,从而使得学生改变思维方向,纠正写作行为。
第三,最后的目的是建构目标经验。《人是如何学习的》一书(约翰·D·布兰斯福特.华东师大出版社2013年1月)指出,儿童在他人协助下能做到的,比他们独自能做到的,在心理发展上更有预示作用。
教师在写作教学之中既要通过示范,来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的模仿,又要放手让学生试错和及时提示儿童反思自身的思维和行为。
布兰福斯特认为,儿童学习的元认知是逐步习得的,包括自己学习强弱的知识,对现有学习任务的要求,安排自己学习的能力,制定计划,监控成功,修正错误,反思自己表现的能力。写作学习中,教师也要关注学生习作过程,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养成合理的写作行为,不断丰富和提升写作元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