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教”理念的数据分析促进师生协同发展研究》教学反思麻吉星精英教师培育计划

警惕学生版“单口相声”

2023-03-10  本文已影响0人  中山黄小海

福州市中山小学 黄小海

课堂上学生活动后,学生反馈学习效果,常常会上台进行汇报展示,然而,正如新课改不提倡教师课堂上的单口相声一样,学生的上台汇报展示,也应避免出现学生版的“单口相声”,我们同样要注意促进全员的课堂参与。

课堂数据

3月10日,教发平台上课堂时间的折线图中,课堂时长与麻吉星时长拉开了巨大的距离,很显然,这节课讲授的时长过多了。

课堂时长与麻吉星时长对比

再看课堂记录中本节课的数据记录,倒计时只有6分钟,即全体学生的自主活动时间只有6分钟,比我预计时间少了近5分钟,可想而知,这节课大部分时间学生是在当听众,而我在课堂中也切实感受到了学生心不在焉的状态。

课堂记录数据

课堂回顾

本节课的内容是《体积和体积单位》,属于一节发展学生量感的核心课。为了使学生建立体积单位的表象,丰富量感体验,在学生认识完体积单位之后,我设计了如下活动:

1.独立思考找一找。要求学生在2分钟内“找出你身边是1cm³的物品,看谁找得多。”,学生独立寻找完后,学生根据寻找的数量进行投票选择,9则代表一个都没找到。这里用时2分钟。 

2.小组合作验一验。要求学生在小组中互相检验找到的物品是否满足要求,将小组中所有成员找到的满足体积条件的物品进行整合。小组交流后再次组织学生反馈选择一共找到了多少个满足条件的物品。通过小组的互相验证,进一步丰富体积单位的表象储备,精细化体积单位的量感体验。这里用时2分钟。

3.抽人汇报,全班一起共同判断小组中找到的物品是否满足体积要求。用时达到惊人的14分钟。随机抽了一名学生加上抢权的一名学生都上台一件件的展示找到的物品,“全班同学”则跟着一起一件件的进行判断验证,耗费了大量的时间。

课堂记录

思考改进

最大问题出在汇报环节,既然学生找到了较多的物品,一个个进行验证肯定会需要大量的时间,而且台下的学生未必会参与判断验证。如果改成将该学生找到的所有物品与标准的1cm³小正方体放在一起同时拍照上传,再由全体学生投票选择,有几件物品近似1cm³就选几,不仅能够丰富学生表象,增进体验,更能促进全员参与互动,高效达成教学目标。预计只需再4分钟即可结束这个环节。

学生上台汇报往往最能考验教师把控课堂的能力,需要哪些学生汇报,需要几名学生汇报,教师何时介入,教师如何建立台上台下学生之间的连接等等,都是对教师课堂智慧的考验。借助信息技术,备课时更多的关注全体学生的参与,或许这样的考验会来的没那么凶猛。利用投影仪,学生在投影仪下展示,就是扩大学生参与面的手段,在投影仪下,将实物放大,让更多的学生看得到。但是这样还是只停留在学生单方面的“看”,大部分学生也许就只停留在看,并不会深入思考,甚至连看都不看。因此我们可以考虑在学生汇报展示前,提出思考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再及时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指向全员的反馈,从而提高学生上台汇报的实效。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