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如何做教师名师工作室联盟初为人师

【课堂艺术1】教得高效 学得有效

2018-12-02  本文已影响145人  西外小学部雷书红

在课堂中,努力实现“教得高效,学得有效”是我们一直追求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有效促进师生的和谐共生、教学相长。怎样让教师教的高效,让学生学得有效呢?从三节课——课堂标兵示范课《加法运算定律》、送教下乡课《图形的拼组》、网络援疆课《10的认识》来谈一谈。

一、  研读教材,高效教学

研读教材是有效开展课堂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更能使课堂高效。读懂、悟透了教材,才能实现教材普适性与具体教学实践特殊性的有机结合,才有可能创造性使用教材,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用教材教”,实现教材价值的最大化。如教学《加法运算定律》的例1时,第一次教学设计是在创设了《朝三暮四》情景之后,直接按照课本要求学习例1。经过一番研读之后,我们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在故事引入之后,不再学习例1,而是针对故事中引发出来的等式3+4=4+3,从这里切入进行教学,自然而然地认识了加法交换律。再如教学《图形的拼组》的例2时,让学生用小棒摆平面图形这个环节中,没有按照书中的要求拼组,而是大胆放手,先让学生任意拼组图形,感受平面图形边的特征,再按要求拼组图形。这样的设计,初步体会了平面图形的关系,学会用联系变化的观点看待事物。只有在多层面、多角度的研读中碰撞思维,就能拓展研读教材的深度与广度,将研读教材的成果落实到教师有效得“教”和学生有效得“学”中来。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孩子以好学贪玩为天性。因此,我们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快乐的教学情境,增添学习快感,让学生乐学悦学。例如教学四年级下期《加法运算定律》一课,采用《朝三暮四》的故事导入,让学生初步感知加法交换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认真倾听的好习惯;又如一年级《图形的拼组》一课,用学生已学过的平面图形拼成的汽车图、金鱼图、小人等图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使学生一开始便以一种跃跃欲试的愉悦状态投入到整堂课的学习当中;再如一年级《10的认识》课堂中,从数学童话“骄傲的9”的情景导入,学生一边听,一边思考,人人参与其中,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同时用快乐的心情参与到本节课的学习中。教学中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就诱发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实现了“乐学”。

三、合作交流,体验成功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信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课堂中,追求了合作的有效性,才能让学生学得高效。

在教学《加法运算定律》时,设计让学生看着等式发现规律一环节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把知识的探究过程留给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发现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与此同时,学生学会了学习,并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又如教学一年级《10的认识》时,先在小组找一找身边的10,再进行集体展示。这样的合作,增添了学生交流讨论的氛围,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感受到了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在教学中,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贯穿课堂,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动起来,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就真真正正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四、动手操作,提高能力

在数学活动中,逐步放手学生自己操作、试验,参与到整个数学活动中去,培养了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如教学《拼组图形》时,让学生通过动手折一折、比一比发现了长方形和正方形边的特征,通过剪一剪、议一议等操作活动,感受到了图形之间的联系,学生都能积极有效地参与拼组图形的数学活动。在学生完成操作之后,给学生一个反思的过程,学生也因此会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操作的过程。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从具体的形象思维逐步地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而且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而培养学生对学数学的兴趣,提高了运用知识的能力。

在《10的认识》课堂中,开展了两次动手操作的活动。第一次,让孩子用10根小棒摆出喜欢的图案,让孩子在丰富的实物背景中更好地理解10,形成相应的数感;第二次,学生10的组成教学中,让孩子把10根 分成两堆,看看有几种分法。这样的放手实践,孩子能过较好地掌握10的组成,同时培养孩子思维的有序性。

五、加强指导,体现自学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给知识不如教给方法更重要。”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读数学课本,进行自学,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方法、学习伙伴,让学生讨论交流,互动学习,动脑动手实践等,体现自主原则。如:教学一年级《10的认识》中,教学10的书写时,我先让学生看视频师范10在田字格中的正确书写和位置,再让孩子在书中利用描虚线巩固10的写法。在自学环节中,还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因为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应着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我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不断地丰富学生的思维方法,促进了学生问题意识的发展,激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如教学一年级《拼组图形》时,由于是去灵宝市阳店镇偏远的栾村小学送教,这个班级不到10个学生。当时,教室没有多媒体设备,我则教会孩子阅读课本,清楚折纸的方法,从而知道正方形和长方形边的特征;再分步骤阅读做风车的过程,学会做风车,突出了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教学中指导学生自主学习,鼓励他们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自己亲身体验获得的知识,不但印象深刻,而且记忆恒久。

六、参与实践,提升素养

实践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如教学《10的认识》之后,让学生做了一次调查:调查生活中的数。学生围绕主题,开展数学实践活动,使孩子走出家门,融于社会,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如教学《图形的拼组》之后,让学生做小小设计师,用所学的图形画或者拼贴一幅好看、有趣的图案,从中发现图形之间的关系。人人动手、人人思考、人人制作,令人欣慰,培养了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了孩子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

七、现代手段,课堂高效

运用新奇有趣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在市三小,每个班都安装了电脑,成为老师教学中好助手。如在教学《加法运算律》时,学生先收集关于高斯的信息,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从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在课中,学生根据调查结果逐一展示。充分利用网络和电脑,把小小的课堂拓展到社会的大课堂,学生的视野开阔了,思维开拓了。又如教学《10的认识》时,面对“直尺图”的信息不完整,我运用现代手段,完整地、动态地呈现各种信息,创造出一种真实、生动、生机勃勃的自然气氛,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优化了课堂教学,节省了时间,掌握了知识。

课堂教学中,要实现教得有效,学得有效,就需要我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采用各种积极有效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既“学会”,又“会学”,还“乐学”,切实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积淀和发展。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