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青年教师Day Twenty|做一名为学生播撒善良种子的教师
今天阅读到了《致青年教师》第六辑的内容,阅读章节为 如果不用“博爱”,用什么词、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要向学生表明我们的爱憎、此所谓仁爱之心,读书笔记分享如下:
如果不用“博爱”,用什么词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充斥着纸醉金迷、娱乐八卦、各种头条铺天盖地,很多人似乎更关心这些,而且只关注自己的利益,而从来不会去给予更多的关注放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狭隘,则成了主色彩,而博爱,这个美好的词,却长期被排斥于我们的社会语言系统之外,似乎与我们隔绝了。没有爱,没有信任,有的只是恨,有的只是忌妒,有的只是怀疑,那么这样的教育是无法培养心智健全的人的。我们的教育需要博爱,需要培育爱,传达爱,奉献爱,让学生懂得大爱无疆,因为唯有爱才能使世界变得更美好。我们的教育是要培养心智健全的人的,我们教师也应当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向学生传递博爱精神,如果教师能够关爱到每一位学生,那么也未尝不是一种博爱。博爱,应当写进我们的教育词典。
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
千万不要让冷漠进入学生的心灵,更不要让邪恶侵占学生的大脑,一旦这样的种子被种在学生的身上,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一名青年学生,如果对知识,对人类的文明积累,对他的教师,对他受过的教育没有任何的尊重,他走上社会后,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如果他没能让善良长成一棵笔直的树,那么,心灵深处早晚会开出一朵恶之花。不要以为只是一个小小的邪念,什么影响都没有,但是等到十几年或几十年后,这种邪念就不止是微小,可以忽略不计,而有可能变成不可挽救的灾难。我们应想到,在什么时候,轻轻地在孩子们的心灵上放上一粒善良的种子。教育的特征是“慢”,像种庄稼一样,不要着急,耐心等待,相信种子终有一天会发芽、开花、结果。
致青年教师Day Twenty|做一名为学生播撒善良种子的教师要向学生表明我们的爱憎
教师不能一味地和风细雨,偶尔也需要狂风暴雨,对于学生把粗俗和羞耻当做理所当然,把文明礼仪全然不顾地抛到脑后这样的情况,我想忍耐不是最好的回答,教师应表明自己的爱憎。及时地向学生表明自己的愤怒,也是一种教育。往往我们会看到学生不以自己的不道德行为感到羞愧,反而以此为荣,苦口婆心恐怕没有说服力,教师一定要表达自己的爱憎,不要让学生以为他们做的都是正确的,他们的行为和思想需要被纠正。作为一名有健全情感的教师,要懂得表明自己的态度,这一点非常重要。
此所谓仁爱之心
在我们的教学中,充溢着各种各样的教育资源,其实教育的机会有时信手可得,只是在于我们是否能够抓住这样的机会,并达到育人的效果。我们可以利用古典文化传扬真善美的机会,潜移默化地向学生传达仁者爱人的思想。何为仁爱?也就是说我们的教育应培养学生同情、爱护和帮助他人的美好情感,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保持一颗仁爱之心。如果我们能够多为他人着想,多去帮助他人,多做善事,那么我们也会感染我们的学生自发地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正如孟子所言:“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仁者爱人是孟子的思想,是流淌在中国人的血液里的不灭的灵魂,无论何时,拥有仁爱之心的人都是受人尊敬的。
致青年教师Day Twenty|做一名为学生播撒善良种子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