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咀慢嚼旨归文化——学习赵谦翔老师《饮酒》(其五)课堂实录
2019年10月26日,在清澜山举行的语文湿地年会上,我有幸通过网络学习了著名语文特级教师赵谦翔老师的古诗词《饮酒》(其五)的教学实录,再次领略了语文名师的风采,对他的诗化教学和绿色语文有了更直观具体的认识。
陶渊明,东晋时著名的隐士、田园诗人的鼻祖,《饮酒》作为他的代表作,反映的意趣和情趣,最能代表陶渊明的田园思想、归隐情怀。赵老师的教学,引领学生跨越时空,走进诗人的心灵,去理解那份独特的趣味。
讲授:同样精彩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的统一。但是,赵老师的课堂让我认识到新课标中关于学习方式表述中“倡导”二字的准确性,因为除了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外,传统的讲授法,在赵老师的课堂上也同样大放异彩。
赵老师的课堂,以讲授为主。他循着诗的结构与层次,沿着理趣、情趣、意趣的主线,引经据典、纵横捭阖,用讲授法引导学生透过文字的表面,感受和领会诗歌凝炼的语言背后所蕴藏的陶渊明的隐逸情怀。
譬如,他在讲“悠然”的妙用时,用比较的方法分析“见”南山,还是“现”南山。指出“现”是指南山自己出现,诗人和南山是相互悠然。同时引用李白的诗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和辛弃疾的“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来突出陶渊明的悠然境界,指出这是“审美圣境,物我两忘”。
再譬如,在讲授“结庐在人境”时,他用课件显示出“人境之上(仙境),人境之下(鬼境),人境之平(野境),导出古人“大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小隐隐于野(山林)”,从而很自然的得出“车马喧”的“喧”是指官场喧嚣,争名夺利。
赵老师的课堂不回避讲,他讲的精彩,引得恰当,导得到位;他讲得趣味盎然,内容丰富,透彻明了,有理有据。他把中国传统语文的教学方法重新展示于课堂,显示出讲授法的独特魅力。
绿色:语文本色
赵老师倡导“绿色语文”,他关注学生们的长远而可持续的发展,注重学生语文知识的获取,又注重学生们的素质教育和综合能力的提升。赵老师的课堂,不以应试为目标,他教学中“目中有人”,以训练能力、追求活力为灵魂,以启迪学生的悟性为脉络,不断演绎课堂的精彩。
赵老师的课堂,没有音乐、视频或图画等所谓的渲染,他只带领学生咀嚼语言文字,用语文的方法在教语文,引领学生用语文的方法在学语文,以诗解诗,有浓浓的语文味,显示了没有任何杂质的语文本色。
譬如,他开课伊始,直接用绿色标示出这首诗的韵脚,指导学生“读响、读习惯”,直接从语感训练的角度来感受韵脚,用直奔主题的朗读来感受诗歌押韵的美妙。
再譬如,在在理解诗歌情趣、理趣时,教者引导学生“先知其人”“后赏其诗”。联系背景和“安能使我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诗句,让学生体会“小儿”其实是“小人”的意思,不是小儿童。“仕”是指“仕途做官”,很自然的提到“学而优则仕”来帮助学生理解。
赵老师的课堂教学,没有什么花样,只是纯粹的品味语言文字来理解诗情、品味意趣。信手拈来的讲授式的解读,无疑是对文字理解的最好注解和探轶说明。这是纯自然的、遵循学生理解诗歌语言文字内涵的有效路径,体现了语文的学习和教学的本色。
诗化:诗意盎然
赵老师的语文教学从文字入手,引领学生深入探究,旁征博引,考证辨析,直抵诗歌的文化层次。这个文化层次,既表现在“音趣”“理趣”“情趣”“意趣”的传统诗歌欣赏方法,更表现在“精诚”“精炼”“精彩”的诗歌表达和内涵揭示上。
赵老师的古诗文教学课堂追求诗意化,譬如他的讲授“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时,他启发学生“忘了怎样表达?不知怎样表达?”,引出“得意忘言”,即自然得到了,就不必再说了,并引用《庄子》“言者可以在意,得意而忘言”的诗句佐证。教者还归纳出“忘言之美,诗意含蓄,余味无穷,不言之言,远胜有言”的诗般语言表达诗中的意趣。
再如,在归纳总结全诗时,赵老师用“大隐之道,理趣深邃;大隐之乐,情趣盎然;大隐之境,意趣无穷;大匠无痕,诗意盎然。”用诗一般的语言来概括这首诗的理趣、情绪和意趣,诗的结构和内涵。作者还用“字字景美,句句意浓;平淡外表,绚烂内容”来总结陶诗,并引用苏东坡“和陶诗”突出陶渊明的诗“绚烂至极的平淡”的特点。
赵老师的课堂诗意盎然:以诗解诗,化诗解诗,写诗解诗。用诗意化的写作引领学生感受诗意、品味诗情、领悟诗意。当学生写出“其意不必言,宁可抒心田;万物互交融,大隐在人间”的诗句时,我们也充分地感受到学生所受到的熏陶和富有哲思文化表达的深意。
学习赵老师的课,就像是品尝一桌诗歌文化的大餐,走近了一座诗意盎然的宫殿;让我们在一个知识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的解说员的带领下,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漫步、精神的游历、文化的洗礼。这样纯粹的语文课,这样富有文化的语文课,这样富有人文底蕴的语文课,也显示了赵老师教学之外的非同一般的人格追求与人生追求。
细咀慢嚼旨归文化——学习赵谦翔老师《饮酒》(其五)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