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文拾贝教育行走一起写吧跟着张文质写作

否定之否定——读《反思写作:教师专业认同与生命完整的表达》

2023-06-14  本文已影响0人  小尘老师

6月15日,新网师论文共读的日子。今天共读的论文是。蒋保华老师的《反思写作:教师专业认同与生命完整的表达》。今天共读,有三位老师做了领读。他们从文本入手,深度解剖了这篇论文,结合自身实际,谈了教育写作相关的话题。

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教育写作中的反思写作。反思写作,就是穿越细节,追问其背后的价值排序与行为逻辑;就是整理研究过程以及由此诞生的精彩观念,爬梳由教育哲学、教学理解、儿童认知、课程把握等共同构筑的完整的生命肌理。

本文主要从下三方面进行阐述:

1.反思写作能促进教师在“否定之否定”中实现自我更新和自我迭代,将自己从混沌茫然中“超拔”出来,成为自由的心灵运思者。

2.反思写作在与课堂教学的双向驱动中形成“问题之钩”,在真实、复杂而有挑战性的教育情境中寻找“结构性理解”,成为智慧的思想推理者。

3.反思写作能让教师在“学思行著”中找到自己在教育世界的坐标点,聚集人生的“关键词”进行序列化的探索,成为积极生活的创造者。

关于教学反思的写作,刘恩樵老师分享了他自己反思性写作的一些经验:

以反思性随笔集萃课堂实践;以反思性磨课促进专业提升;以反思性课案提炼促进专业成长;以反思性课评促进专业成长。

他强调要写起来,写下去。他说,天天写,总会有进步。但如果还能加上阅读与反思,那进步速度就会更快,文章写起来也更有成效。

对于这一点我是认同的。2020年9月1日开始我发起了"教育行走一起写吧"时,我就倡议大家先写起来,再坚持写。到现在已经3期结束。能坚持下来的老师都表示进步不小。今年休息的前两个月,我们开启了两期短暂的挑战,主要指向阅读。我用了这样的话跟大家共勉:"每天读一点书,写起来更有深度!"

每天写一些,练的是手感,这样的写作偏向碎片化、浅表化,随意性。真正要把文章写好,就要从经验到结构化,用心反思,要有作品意识。阅读完《反思写作》一文,我印象最深的是,结构化思考和顺其自然让意义流淌出来。教学和生活的日常记录是碎片化的,如果没有结构化思考来穿针引线,这些碎片化的记录,就算是珍珠也是散落的,价值不大。但如果能够通过结构化思考,把碎片化记录之中的精华串联起来,那你的练笔可能就会变成作品甚至是精品。

今天几位分享的老师不约而同地谈到投稿。真正的写作者,一定要有意识地完善文稿并进行投稿。要努力去尝试,相信只要用心写,投得多了,总会有中的。如果真的中了,对自己的激励是不言而喻的。文章发表,那种被看见,被肯定,有价值感的喜悦感,能促进你更用心的写作。如果不中,那也是正常的。因为现在会写作的人越来越多,纸制媒体就那么一点,要登上是很不容易的。不过,也不用过分悲观。在这个自媒体时代,除了纸媒,还有很多发表的平台。比如微信公众号、简书、人人通空间……写完文章,编辑推送,都可以随手转发微信群和朋友圈,被阅读,被传播。

读写不分家,要想把文章写好,阅读是少不了的。写作和实践更是不分家,一份好的教育反思,一定离不开实践。刘老师分享的那些发表的文章,基本上都是做出来的,是反复做、反复修正出来的。

这段时间,我重点阅读的就是反思方面的文稿,希望自己对反思更为了解,边读边做,边做边想,有意识地改进。在经历从否定自己的肯定,到否定自己的否定,再到肯定自己的肯定,当出现新的肯定,你就获得了成长。也希望自己不要停留在碎片化记录,而是有意识的结构化思考,至少一小段时间以后能以碎片化记录中,筛选出一些有用的东西,通过结构化表达,产出一点更有价值的成果。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