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本身提供了哪些助读助学资源
统编教材编的非常好,在于什么呢,提供一套相对完整助读资源。所以我们要使用这些助读资源。
哪些是助读资源呢,比如上《老山界》用的是插图,插图就是助读资源。我们这本教材里面还有哪些助读资源呢?单元导读,具体到每篇文章,还有预习提示,阅读提示,自读文章还有旁批,思考探究题,注释,甚至还有作业本。
所以我们在备课的时候就要看看我们有哪些助读资源,助读资源是教学的好抓手,一定要学会用抓手。
《老山界》这篇文章它提供一个图,所以看这个图,不难发现这个图画的是第12段到18段,然后心里就乐了,备课的时候我再看这个图,这篇课文我是今年三月份在鄂尔多斯上,是他们给我随机抽的一篇课文,然后看了一个小时以后就想到这个课了。
因为我看到里面有这个插图,后来上完以后有老教师跟我说“《老山界》以前老教材里面有这个插图,可是我从来就没想过用这个这个插图。”确确实实老教材里面就有这个插图,当时有老师就问:“肖老师你第一个问题一出来我心里楞了一下,可以这么快转到12段到18段。然后我在想,那22段怎么办呢,你又出来了一招,还能给它再设置哪个插图。”所以这两个图应用以后呢整堂课就连的非常快速。
自读课文呢,我们还会利用旁批,我不知道老师有没有听过我上的《一颗小桃树》,我最初看《一颗小桃树》是好多年前了,我只看到这个旁批我觉得这个旁批要用起来啊。《一棵小桃树》是一篇自读课文。它有五个旁批,为什么出这个旁批?为什么在这个地方给旁批?所以我们要想出这些问题。
旁批又分几种情况,这里面来讲分两种。一结尾是句号,二结尾是问号。也就是提示性旁批和提问性旁批。
《一颗小桃树》的文字那么长,它就使用5个旁批。第一个旁批在第一段,“寻常的情景,不寻常的情感。”说明什么?这类文章大多数是写生活中的寻常物,来表达生活中作者不寻常的情感,所以会写《一颗小桃树》,会写《紫藤萝瀑布》,都是一样的,第二个旁批在文章的第四段,这个很长,“课文中一些描写反复出现,比如多次描写小桃树没出息,散文中这类地方,往往寄托着深意,要仔细体会。”这说明什么?它给我们提供了这篇散文的阅读方法。第三个旁批在7段旁边,“是什么使我遗忘了小桃树。”这个旁批是干什么的,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我对小桃树一种内疚之情。第四个旁批是在最后一页上面,“仅仅是在写小桃树开花吗?”注意他用了一个关键词“仅仅”,除了写“小桃树开花”,还要写“我也要开花。”从这个地方就是要思考我和小桃树的关系。最后一个旁批到结尾的地方,“情感来了一个大转折,你能读出来吗?”其实需要思考这篇文章意义到底有哪些,还有什么特点。
我就对旁批做了一个思考,第一个旁批写的是散文的特点,写平常物抒不平常情。第二个旁批指的是这篇散文的阅读方法,关注反复出现的地方。第三、第四、第五个旁批全部是问号结束,也就是说它提了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还有什么特点,第一个旁批最简单,我为什么忘记小桃树因为我到城里去了,第二个旁批,仅仅在写小桃树开花吗,不,我也在开花,因为这篇文章托物言志,第三个,最后一个旁批,情感来了个大转折,能读出来吗?学生说能,读出了我的坚强等等。所以大家发现吗。三个问题,由浅入深,三个问题指向这篇文章的多种东西,所以要对旁批进行研究,所以上这堂课的时候,我就按照三五个旁批的顺序来上的。用这5个旁批,很好的架构了这篇文章的内容。
阅读提示也一样学会用,有些文章不一定有旁批,但他有阅读提示,比如说《带上她的眼睛》,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我用的就是阅读提示里的一句话,“作者很会讲故事,请问读了这篇文章以后,你是哪里发现作者很会讲故事。”我就用了读提示中的关键词。完全可以利用这个阅读提示慢慢去思考一些问题。阅读提示的思考,阅读提示该怎么用,通过这些关键词梳理的这篇文章的一些内容,所以阅读提示一定要学会用。
还有没有呢?思考探究题,真要好好利用起来。思考探究是这篇文章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的一个指语,他说得非常清晰很透彻。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你要关注一下。所以看我们一篇课文,在备课的过程当中,我们竟然有那么多的内容,有那么多的思考,有那么多的要展开的东西,所以在这个教学过程当中我觉得我们其实有很多的东西,可以把这些东西都读透。
教材当中的每一篇课文,在备课过程当中,绝对不能孤立的把它看成是一篇文章。你要整体的去看一篇文章的结构,你就看到编者的意图,就会把这些内容做一个很深刻的理解、思考,抓住这些思考点,所以我们大家在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就有了方向,有了抓手,这样的话呢我们就有了一个教学抓手。
人有的时候,要学会偷懒。这些东西已经给你了,你都不能把它当做抓手,就像在涛涛洪水当中,人家给你伸出了一个竹竿了你还不要,你还丢掉,这就不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