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在诗外——读《跟吴正宪学当老师》7
今天晚上人特别困,本来想今晚就休息不阅读了。但回头一想,只要停下来,有一次就有两次,很可能成为常态。这么一想,便赶走了瞌睡虫,开启今晚的阅读。
今天读的是《跟吴正宪学当老师》第二辑,做人做事。
今晚看了几个故事,合上书籍,我脑中蹦出一个词:功夫在诗外。
在第1辑的阅读中,通过很多人留存的故事,见证了吴老师对课堂的热爱,对学生的用心。 吴老师的课堂是有温度的,是温暖的,是安全的。师生都可以在课堂里进群绽放自己。
在第二辑中,通过大家讲的故事,我们看到了课堂外的吴老师,也是那么尽职尽责,那么乐意助人。
汶川地震后,吴老师让她家保姆把远在四川的儿子接过来北京。吴老师为他们提供住的地方,还义务辅导孩子。让作者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小土豆"(保姆的儿子昵称),因为吴老师的交流引导,走上了正常的生活,能主动为许老师开门,为许老师开门,老师交流。
刚开始的时候可不是这样,许老师一进门,小土豆就藏起来。短短10多天,小土豆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晁老师则讲述了一件埋藏在她心底的故事。第1次阅读吴老师的文章,晁老师就深深地被吸引。还主动写一封信要寄给吴老师,想请吴老师收她为徒弟。只是地址寄错,或是不够详细。总之那封信被退了回来,还被校长拆开阅读了。后来他们又有两次机会见面,但晁老师一直没有说出藏在她心里的故事。不过,晁老师一直把吴老师当成是她的心灵导师。努力朝着吴老师手指的方向前行。
当有机会再次见到吴老师时,本来要分享藏在心底的这个故事,但最后还是没有勇气当面说出来,所以采用这种书写的方式表达。
可以说,晁老师对数学教学的热爱,这颗梦想的种子是吴老师播种的。
《记住学生的名字》读到这一篇,我触动特别大。因为我也像刚开始的李老师一样,上课两个多月了,还没记全学生的姓名。一直用记性不好为借口。
看完李老师的故事,我在想,或许我也要像后来的李老师一样,想方设法记住学生的名字。
经过这些文字一提醒,我也强烈地感受到记住学生名字的重要性。记得涂校长曾分享过,当她把学生的姓名编进题目里,学生做得特别认真。
交出学生的名字,对于学生来说,可能真的是任何语言中最甜蜜、最重要的声音。
其实班里就几十个学生,有意识的进行记忆,甚至像后来的李老师那样,提前用他们的档案进行记忆。完全记起来应该不是问题。这个一定要改进。
《一张捐款单》凝聚的不只是吴老师的爱心,更是在吴老师的带领下,"吴正宪小学数学教师工作站"的老师们良好的心态,及乐于助人的本性。
《深夜的一条短信》让我读到了吴老师的忙碌。尽管吴老师很忙碌,但她的精神风貌特别棒,似乎整天充满着激情。
这些品质,这些做法,兴许都与课堂教学无关。但这些诗外的功夫,却记得我们每个人用心的去练习,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