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是什么-一关于数学情感的探索
这个话题,缘于华东师范大学徐斌艳老师的一项调查:
如果数学是一种颜色,它应该是___,因为___;
如果数学是一种食物,它应该是___,因为___;
如果数学是一种动物,它应该是___,因为___。
这是一项针对数学情感的调查问卷,旨在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对数学的好恶,从而在教学中更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的数学情感向正面、积极的方向发展,以更好地学习数学。
2011版课标中也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因为情感不仅决定了学习的起始状态,也影响着学习效果和后续的学习发展。
一、我自己的情感取舍
我想:一个不热爱数学的老师很难带出爱数学的学生。借这个机会,我也梳理了一路走来自己对数学的感情走向。
上面的三种调查我都没有答案,因为在生活中,我是一个随遇而安的人,对颜色、食物、动物都没有特别的感觉:既没有浓烈的爱,也没有强烈的恨。如果让我形容数学,我更愿意用运动来表达情感,数学对我,更像登山或探险。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刻会面临什么样的挑战,会遇到什么样的惊喜。它充满刺激、惊险、挑战与神秘,学生时代的我着迷于这样的游戏:不断地去挑战,然后纵情享受成功的愉悦。
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角色的转换(从学生到数学老师),我对数学的情感也发生着潜移默化的改变,由年轻时的热烈、炫目到现在的平和、醇厚。
这两种情感里共同的东西都是爱。
二、我希望引领学生产生的情感取向
学生要想学好数学,没有正面、积极的情感作铺垫,想必是很难的。所以,我想引领孩子们拥有爱数学的情感取向,最起码不能恨、厌,否则,数学学习一定会存在巨大障碍。
1.从尊重学生,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开始
在学习中,尤其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培养数学自信尤为重要。平时教学中,我格外重视。每一个问题提出后,我会给他们充分的思考时间,让他们自由多元表征。在这个过程中,不急于评价对错,而引导他们探究每种表征方式背后的想法。只要敢于尝试,我都及时地给予肯定。这样,孩子们学习的重心在过程的探究上,而不是简单的结果。这样,让一大部分对数学不够自信的孩子也能敢于表达和尝试。
2.利用数学的特例引发正面情感。
数学中有很多有趣、奇妙的现象,比如:数字黑洞、莫比乌斯带等。教学中,每每遇到这样能展现数学魅力的题目,我从不放过。比如:教学一个数乘11的得数规律后,我让孩子们回去和家长比赛,家长用计算器,学生口算,看谁算得快?比赛结果让他们兴奋不已;教学莫比乌斯带时,我先让学生猜测沿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线剪开会是什么样?再动手剪,剪完后孩子们大声惊呼:太神奇了!这样的时刻,我总是不失时机地大力感情渲染:数学厉害吗?神奇吗?在这样的过程中,浓烈的感情伴随着知识的获得由然而生。
这样的感情能让学生在学习之初不畏惧,学习之中不放弃。如果这样的感情能幸运地伴随终生,那么,还有什么能够阻挡数学学习的脚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