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行走教育行走一起写吧心理

读点心理学系列笔记之二十

2022-01-05  本文已影响0人  先主山下梁波涛

文/涅阳三水

【第二节:婴儿期的心理发展】

婴儿期是指个体从出生到三岁的时期。是儿童生理发育和个体心理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是人生发展第1个非常重要的历程。

新生儿是指从出生到一个月的婴儿。

新生儿的无条件反射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明显生存意义的,一类是没有明显生存价值的。

有明显生存意义的包括食物反射,防御,反射和定向反射,这也被称为生存反射。

新生儿的无条件反射,具有适应环境,保护自身生存的行为;有助于发展早期的社会关系;是智力发展最原始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各种条件反射。

~~

动作适应了对世界的最初认识,是婴儿心理发展水平的外部表现。

婴儿手的抓握技能,发展的要点是五指分化和手眼协调,有4个方面的意义:

是婴儿主动探索和认识这位事物的表示;为婴儿认识发展奠定基础;为婴儿开始操作工具,使动作具有间接性。

婴儿动作的规律性:从整体动作向分化动作发展,从不随意动作向随意动作发展。

婴儿动作发展遵循着普遍的原则和顺序:头围原则,远近原则,大小原则。

~~

模仿是婴儿一种天生的学习能力。条件反射是用了最基本的学习方式。

婴儿期是各种认知能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

感觉是个体认知发展中最早发生,也是最先成熟的心理过程,所以说感知觉是婴儿认知的开端。

婴儿从不同感觉通道获得的信息整合起来的知觉的能力,最明显的表现形式是手眼协调和视听协调。

吉布森运用视觉悬崖装置,研究婴儿的深度视觉。

实验证明,从6个多月开始,婴儿就具有了深度知觉。婴儿期是个体感知觉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感知乳房的最兴趣的时期,更是对儿童感知能力发展的干预和训练的最宝贵时期。

~~

三岁左右,婴儿基本上掌握母语的全部发音;词汇量增加到1000多个;开始说出复合句。

与婴儿说话的语用技巧:句子要简短,语速减慢,话语多重复。

1.5岁到2.5岁的婴儿是掌握母语基本语法的关键期,到了三岁末基本上掌握了母语的语法规则系统。

研究者巴斯根据婴儿对活动的倾向性和行为特征,将气质划分为情绪性,活动性,冲动性和社交性4种类型。

活动型的婴儿,表现为积极探索周围环境,乐于从事运动性游戏。

托马斯把婴儿气质划分为三种类型:容易抚养型,抚养困难型,发展缓慢型。

抚养困难型的婴儿,表现为难以适应新环境,缺乏主动探索周围环境的积极性,负情绪过多,情绪反应强烈。

~~

婴儿的微笑是一种从生物学意义向社会意义转化的发展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自发式微笑,生来就有的笑的反应是生理反应射线的微笑,不是社会性微笑。

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对人的声音和面孔有特别的反应,但是对于人的社会性微笑是不加区分的。

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能够区分熟悉的人和陌生人的声音和面孔,成为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


婴儿的哭泣功能:将需求信息传递给看护人的一种交流手段,是影响成人行为的强有力手段,能起到承认照顾他的导向作用。

婴儿与主要抚养者之间最初的社会性连接,也是婴儿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是依恋。

研究者安斯沃斯通过陌生情景研究法,把婴儿的依恋分为三种类型:安全型依恋,回避型依恋,反抗型依恋。

安全型依恋的孩子成人后,享有信任而持久的人际关系,遇到困难时善于寻求社会支持,能够与他人分享感受,具有高素养。

反抗型依恋也叫焦虑性依恋,属于消极依恋,是不安全依恋。

婴儿把自己作为活动主体的认知,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个飞跃,客体我自我意识的出现,是个体自我意识发展的第1次飞跃。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