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如何做教师 教海文荟龙颜书院

整本书阅读的几点反思

2019-01-12  本文已影响143人  王老师_ff16

今天从“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公众号看了三篇高中教师指导整本书阅读的流程与成果,深深地觉得自己的不足,从而总结了自己的几点反思。

“读整本的书”这一观点最初是由叶圣陶老先生提出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2017年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更是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作为18个学习任务群之一。在这一背景下,部编教材在小学设置“快乐读书吧”栏目,从低年级开始引导学生的阅读兴趣,初中则设置“名著导读”,引导学生学习阅读整本书的方法。由此可见,整本书阅读逐渐走向课程化的道路。

小学阶段是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与单篇文章相比,整本书的阅读材料更复杂、信息量更大、意蕴更丰富,能带领学生进入更为广阔的文学世界。但小学阶段的学生理解力和自制力尚未成熟,教师不能仅仅推荐阅读书目,放任学生自由阅读,而应构建体系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课程内容,系统地指导学生开展整本书阅读。具体而言,整本书阅读教学包括导读、推进、测评与延伸三部分。

因此,我们小学语文老师必须做学生阅读的引路人、倾听者与同行者尤为重要。

一、我们的导读课缺乏阅读的期待

我们好多老师包括本人在内只是告诉孩子们这本书不错,内容生动有趣,你们可以去读一读。这样激发不了学生对阅读这本书的期待,只是被动地去阅读,为完成任务而阅读。如果语文老师们从封面入手,引导学生观察书名、作者、插图等,通过观察精美的封面来获取信息,预测故事内容;从书中的精美片段入手,带领学生通过朗读来进入阅读情境;从设置悬念,先概括前面的情节,在故事转折、矛盾冲突加剧处戛然而止,鼓励学生大胆猜测情节走向以及人物的最终关系,引导学生从书中寻找答案等。这样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也就有了阅读的兴趣,学生自动会寻找这本书有兴致的阅读。

二、在阅读前缺少规划性阅读

我们的教师只是放一个命令:你开始阅读《XXXX》书,每天一章。不管章节长短,也不顾内容进展,结果学生无目的无计划地乱阅读,收益甚少。我们教师如果设计阅读进度单,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规划好阅读完一本书所需要的时间以及在某个时间段所要完成的阅读任务,并且在阅读的过程中,随时记录自己的阅读页码和阅读时间。在阅读完一本书后,由本人、家长、教师和小组成员等多个主体进行综合评价。通过这样的阅读计划和评价量表,学生在阅读中就可以有明确的目标,保持紧迫感,不会散漫无序,收获良多。

三、阅读推进课上的没有意义

虽有的教师也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心得,但起到的效果甚小。

导读结束之后,进入“阅读”阶段,即学生在一段时间里共同读完一本书。在这一阶段,如果教师可以通过创新阅读学习单的设计、构建阅读共同体、开展班级读书会等形式,持续关注学生阅读的整个过程,有机渗透阅读策略,营造阅读的氛围。

设计阅读学习单,不是为了让学生完成规定的一系列作业,而是要起到“辅助阅读”的作用。对于低年级段的学生,阅读单可以以摘录为主,随着年级的增长,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创新设计一系列有思维含量的问题、任务、情境和策略,促进学生对阅读内容的思考和探究的欲望,同时起到监控学生初读质量的作用。

四、缺少测评与延伸活动的开展

测评可以分自评、互评、师评,师评其实最重要,能得到老师的认可,是多么的自豪。这样就增强了学生延伸阅读信心,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只有我们老师做学生阅读的同行者,才能评出让学生信服的高质量的语言。可我们有几个教师能做到呢?

总之,在整本书阅读的道路上,我们教师始终应成为探索者、引领者、同行者,只有这样,学生的阅读才有兴趣更持久。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